當你有不速之客來訪時。你是趕緊關閉家中每個房間的門呢,還是打開任由他參觀?我們內心深處也有許多扇門,有些經常敞開,有些卻長年關閉,甚至連我們自己也忘了它的存在,不知道它裡面裝些什麼。這個專欄的目的是要和你一起來探索,相信當你把每扇門都打開以後,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又豐富了許多。
「嗚──嗚──他說他不喜歡我……」文如一路唏哩嘩啦地哭回來。看她那副模樣,簡直就像天要塌下來一樣。
「你是想每個人都應該喜歡你嗎?」被姊姊這樣一問,文如愣住了。
「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有人不喜歡你不是挺自然的事嗎?你怎會如此激烈地反應,好像它不應該發生一樣呢?」
「可是我就是在乎他嘛!」文如不服氣地回答,畢竟她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這樣。
「哦,你是期望你所在乎的人要喜歡你!」
「對呀!」
「可是事情不一定照你所期望的發生。」
事情不一定照你所期望的發生……
「期望」這玩意兒,真教人不知如何看待它是好。有了它,落空時,煩惱一大堆;沒有它,生活變得索然無味。
很多做太太的.希望先生溫柔體貼,會幫忙做家事,陪她散步聊天。奈何先生本性既非如此,加上事業一忙,很難盡如妻意。
很多做父母的,期望小孩乖巧聰明,將來考上大學,出人頭地;每次考試不但要問得幾分,還要知道排名第幾。無奈孩子資質有限,表現總難令父母滿意。
很多做婆婆的,希望媳婦在家相夫教子,侍奉公婆。無奈時代不同,媳婦的家庭背景更是殊異,媳婦的言行舉止總和她老人家期待的不同。
很多剛出社會的人,對社會種種現象看不順眼,為什麼社會總是這樣現實,這樣磨人。他不曉得社會本來就是這樣。
每個人對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期許,有些很容易達成,有些卻是一輩子努力也達不到。小時候我們都玩過投環遊戲,把那根突出的棍子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大家來投圈圈,投中最多的就獲勝。那時候目標要放多遠是公定的,除了年紀較小的可以站前面一點外,為了公平起見,大家都站在同一條線上。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都希望跟別人有相同的表現,甚至比別人強一點。這種期許帶來的是挫折居多,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而且勝的喜悅通常多半會被「可能會輸」的恐懼淹沒。到後來我們根本就忘記,老天賦予各人的才幹原本就是不一樣。
有的人雖然不跟別人比,但是他的目標卻是「完美無瑕疵」。儘管別人稱讚他認真負責,勤奮努力,他對自己還是不滿意。原來他心目中有個無形的,至高的標準在驅策他,促使他馬不停蹄地工作。 你知道你心中的期望是什麼嗎?對你自己,對你最親近的人,還有對外界,你有那些期望呢?請你寫下來。
對自己:
對你最親的人:
對外界:
你知道這些期望是怎麼來嗎?你知道它是可以更改,可以調整的嗎?記得我在初中時,過得很不快活,雖然成績名列前茅,成為全校知名人物,可是煩惱卻是一籮筐。很多同學羨慕我,卻少有人瞭解我。當我說「考得不理想」時,沒有人相信我。原來我的「不理想」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理想」,原來第一學期不小心得到的第一名,建立了此後我對自己的期許──保持第一名。這個煩惱一直到高中換了學校,改變了對自己的期望以後才消失。
期望是可以調整的,但是你必須先說得出來,才容易掌握它。所以如果你在前面留了空白,請回頭再仔細想一想,究竟你對自己、對別人、對外界的期待是什麼。如果一時想不出來,不妨描述一下最近令你感到失望、挫折的事情,從而檢視隱藏在背後的期許。
如果讓你自己設定投環遊戲的距離,你會選擇站多遠的地方?有的人寧可站得很近,每投必中;有的人站得很遠,投中率幾乎等於零。大部份的人處於中間。你是屬於那一類型的人呢?通常你的表現約達到你期望的百分之多少?你對此感到滿意嗎?
如果你一直處在挫折狀態,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對自己、對別人的期許,把目標物移近一點。有人以為這是降低標準,不屑為之。不錯,再努力一點,或許表現可以更好。但如果期待過高,望而怯步,不想努力,還不如現實點,把標準訂得合理些,這樣反而更能激勵一個人上進。何況等到目標達成再來逐步提高標準,還不遲呀!最理想的「標準」,亦即能夠刺激一個人努力,又不失其挑戰性的,其達成率約在40%到60%之間。
檢視你的期望,並做適當的調整。你就能同時享受生活的樂趣而又不至於失望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