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兒子看牙醫

【作者:阿祥網路作家Ⅰ 2011.08.14


大兒子天生體質不好,有氣喘,小時候常常生病。除此之外,他也容易蛀牙,不到兩歲就蛀了好幾顆。因為太早蛀牙,帶他去看牙醫的時候,還沒辦法理性溝通,所以好幾次都是大人在旁邊硬壓著他,用強行的方式看牙。或許是這個緣故,兒子心理留下陰影,以後只要聽到牙醫器械的聲音,就會焦躁不安。

為了讓兒子可以安心地矯正牙齒,我和太太四處打聽,換了十多位牙醫師,最後終於在台北敦化路的一間醫院,找到了一位女醫師。當時我還在趕論文,女醫師是論文指導教授介紹的,她說這位女醫師向來對孩童很有辦法,值得我們跑一趟。

去了醫院,發現果然值得。女醫師聽了兒子的病史,還有他對看牙醫的抗拒後,只是笑了笑,摸摸兒子,鼓勵他,然後放棄電動的洗牙機與器械,拿起兩個最土法煉鋼的器具,開始慢慢把兒子蛀牙上的污垢,一點一點地刮掉。到了洗牙的時候,也是用一顆小到不能再小的棉花球,一點一點地把牙齒上的水漬吸掉,讓過程中不會有任何器械的聲音,不會讓兒子緊張。因為過程全不用電動的,所以補一顆牙,一般只要五分鐘的時間,往往會用上半個小時,但也因為這樣,兒子看牙醫的時候就不再害怕了。

不過,問題來了,這位女牙醫的醫院離我們家非常遠,來回各要五十分鐘,加上看牙的三十分鐘,每次都要花上三個小時。女牙醫週末沒有看診,換句話說,只要是到了兒子看牙醫的日子,我就得請半天的假,帶著他「千里迢迢」。久而久之,辦公室的同事都知道,每個月我會有一天不在辦公室,原因就是帶兒子去看牙。

距離當然是個因素,不過帶兒子去看牙,最大的障礙,還是我自己。每個月要花上這麼半天,辛辛苦苦開上兩個小時的車程,車上要想盡辦法安撫坐不住的兒子,玩具、零食、音樂樣樣都來,有時候他半途想上廁所,更要路邊臨時停車讓他「解決」,幫他擦屁股,然後找方法把自己髒掉的手弄乾淨。就這樣一路烏煙瘴氣,累個半死,往往只是為了兒子一顆「快要」蛀的牙齒。

這樣的時間安排恰當嗎?有必要每個月請這麼半天,去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嗎?上帝為什麼要我把自己的時間,花在這個好像沒什麼效率的事情上?每一回,我都要面臨類似的「意義質問」,我想知道,這麼做到底意義何在?

直到有一天,讀到《幸福家庭力量大》這本書裡的一個段落,作者凱文.李曼講到有一次,他問已經長大的兒子,小時候對父母親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李曼本來以為,兒子會說是到哪個國家出國旅遊,或是買了什麼最熱門的玩具等類似的回憶,沒想到兒子卻說,他印象最深的,是讀小學時,李曼一、兩個月會刻意請假一天,特地帶兒子去郊外晃晃,然後買一支冰淇淋來吃。「我到現在,都還嚐得到冰淇淋那溫暖的味道。」兒子這樣說。

原來,對小孩子來說,真正有價值的,往往不是外在物質,更不是大人世界的名利。真正有價值的,是父母親願意放下一切的陪伴。這樣的陪伴,到了孩子長大,面對各種挑戰,經歷孤單寂寞的時候,將會產生力量,支撐著他們往前邁進。

我終於了解,自己這樣陪伴兒子去看牙醫的意義在哪裡了。二、三十年後,當兒子遇到生命中的險阻,有過不去的難關,我每個月每個月陪伴他看牙醫,去克服心中恐懼的行動,將會成為他珍貴的回憶,進而促使他相信,再大的難關,都能走過去。

電腦 OUTLOOK 的提醒跳了出來,明天又是帶兒子看牙醫的日子。我在心中已經開始盤算,明天要給他什麼樣的回憶,給他什麼樣的勇氣。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