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是我的寶貝

【作者:SANA網路作家Ⅰ 2013.05.26


我對恐龍不太感興趣,偏偏小姪子阿廣是個恐龍迷,(目前的)志向是當個考古學家,去挖掘恐龍化石。身為文化人類學者的姑姑我因為認識許多考古學家與博物館學者,對於考古現場與博物館中展示的恐龍稍有涉獵,因此成了阿廣的好聽眾與好玩伴,常常一起玩起侏羅紀公園的角色扮演家家酒。

《你看起來很好吃》以及《你永遠是我的寶貝》是阿廣最喜歡的恐龍繪本,對於乍看之下畫得醜醜的恐龍,我一開始是很不感興趣的。有一天,因為無聊隨手拿起這二本繪本,看完後又看了改編的動畫電影《你看起來很好吃》,竟然被那幾隻醜醜的恐龍深深感動。

動畫電影《你看起來很好吃》改編自日本超人氣繪本大師宮西達也暢銷150萬本的系列作品,不僅獲得「日本文部科學省」與「日本全國私立保育園聯盟」一致推薦為最適合親子觀賞的優質影片,更因其充滿驚喜又感人至深的劇情,在上映首日就創下觀眾滿意度第一名的超高評價!原作者宮西達也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系,在1970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繪本後,至今已累積出版超過65本以上作品,期間更曾榮獲許多獎項殊榮,是日本當今著名且活躍的繪本作家之一。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恐龍們還生存在這地球上的遠古時代。有一天,草食的慈母龍媽媽偶然在暴風雨過後,撿到了一顆蛋。她怕這顆蛋被肉食的霸王龍吃掉,即使這顆蛋看起來不太一樣,還是撿回家,連同自己的蛋一起細心呵護著,沒想到後來孵出來的,竟是一隻霸王龍寶寶。同群的恐龍們議論紛紛,要慈母龍把霸王龍寶寶丟掉;受到了輿論壓力,慈母龍媽媽也怕惹禍上身,只好趁著夜晚將熟睡中的霸王龍寶寶抱出去,丟棄在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霸王龍寶寶的哭聲讓她於心不忍,所以慈母龍媽媽決定把他抱回來,取名叫哈特,跟著自己的寶寶萊特一起撫養長大。因為這樣的決定,慈母龍媽媽受到自己社群莫大的壓力,也被長老們排擠在社群之外。

哈特與萊特在慈母龍媽媽細心的照顧下,健康快樂地慢慢長大了。但哈特有次外出時遇見一隻霸王龍,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在與霸王龍一番扭打後,哈特狼狽地哭著回家問媽媽:「我是霸王龍嗎?我不是妳的孩子嗎?」媽媽摟著他,溫柔地回答:「你是我的寶貝孩子哈特啊!」哈特吸著鼻子哽咽說:「太好了,媽媽,我是你的寶貝」,被媽媽溫柔的愛療傷止痛。然而,哈特終究敵擋不住內心裡越來越強的肉食渴望,從此消失了。慈母龍媽媽來到當初發現哈特的那片樹林,發現了一座紅果子堆成的小山,是哈特送給她的最後禮物。媽媽流下了眼淚:「哈特,我再也見不到你了吧!但是,你永遠是我的寶貝,無論你在哪裡,我都永遠愛你…」

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結束。長大後的哈特離開了慈母龍,回到了肉食霸王龍的生活方式。有一天,哈特發現了一顆蛋孵出了一隻草食的小甲龍。當哈特流著口水對著小甲龍說:「你看起來很好吃」時,小甲龍卻一眼認定哈特就是他的爸爸,而且以為自己的名字就叫作「很好吃」。哈特雖然一時心軟收養了他,卻一直企圖趕走小甲龍,害怕他步上自己後塵,必須面對親人非我族類的痛苦,可是小甲龍卻一點都不在意「爸爸」和自己不一樣,努力學習老爸的一舉一動,想要成為偉大的男子漢,被其他霸王龍包圍欺負時,拼命的反抗,即使傷痕累累也一點都不認輸。被草食恐龍養大的肉食恐龍哈特,又收養了草食小甲龍。即使旁邊不斷響起「非我族類」的反對聲浪,對這些主角們來說,其實並不是問題,只要肯去相信、肯去付出愛,即使彼此之間習性不同,但如果願意互相體諒、彼此扶持,愛就能超越各種差異阻礙。

愛與家庭,看似最基本、普通的命題,卻是相當複雜的一個社會議題。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之前在美國大學裡教授過「家庭與社會」這門課,也做過不同文化的研究,知道家庭的複雜性實在超乎我們的想像。在美國,所謂的理想家庭,指的是由父母與小孩組成的小家庭,住在由典型中產階級組成的郊區社區裡,有房子、車子、後院、通常還養了一隻狗。爸爸努力工作,媽媽認真持家,周末就在整理得平整漂亮的後院草地上烤肉玩耍。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這種大家認為理想的家庭模式,其實只占所有家庭比例的三、四分之一或更少。在美國,有很多單親家庭、重組家庭、抑或是只有一個人獨居的家庭,不同族群以及不同的社會階級,又有不同的家庭問題。有很多人責怪家庭結構的變遷導致社會的「崩解」,把社會問題歸咎在家庭問題上,其實反而相反,是因為社會結構的因素,導致了家庭結構的改變。

在台灣,我們也面對了許多類似的家庭問題。有些是候鳥家庭,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偶爾才能回家團聚;有些是單親家庭,因為某些因素,父親或母親獨自撫養子女;有些是隔代教養家庭,父母親外出打拼,祖父母只好肩負起養育的責任;有些是多元文化家庭,外籍配偶們在不同文化中努力調適;有些人則因為某些經濟或個人因素,無法成立自己的家庭,成了單人的家庭。還有一些更令人欽佩的,是收養家庭以及寄養家庭,收養或寄養了與自己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們,給他們一個家、一個避風的地方。常聽到有人責怪現代人不重視家庭,導致家庭結構的變遷,造成社會問題。可是,我們應該反過來問,為什麼這個社會讓很多爸爸們回不了家?是甚麼原因造成了單親或隔代教養?為什麼許多下層階級的父母親必須離鄉背井去打拼、無法與自己的子女團聚?我也認識很多朋友,因為疾病纏身、找不到工作、收入太低或其他個人理由,因此而無法結婚,或結婚後不敢或不能生小孩。

這些家庭的種種差異性與問題,不單是美國、台灣有,也是世界各國的趨勢。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中的開場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當我們在歌頌母親節、父親節、以及家庭的溫暖時,如果我們剛好有個甜蜜幸福的家庭,真的要感謝上帝。但我們也要謹慎小心,不要把這種幸福視為理所當然,而碰觸到別人內心的傷處。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當代這麼多元的家庭現象呢?現代家庭的複雜性,恐怕不是你我憑一己之力就可以解決的。然而,就像故事裡那幾隻恐龍一樣,慈母龍不畏懼別人的眼光與社會壓力,以愛收養了霸王龍寶寶哈特;正是因為經歷過這樣無條件的愛,被深深愛過的哈特長大後,也能克服族群的差異,收養了小甲龍。只有愛,能真正克服障礙、突破藩籬、包容差異。我們自己的愛很有限,然而,神卻對我們說:「你永遠是我的寶貝!我以永遠的愛來愛你!」不論你有沒有一個能無條件愛你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一個能讓你遮風擋雨的溫暖家庭,「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神將我們當作祂永遠的寶貝,所以被神深深地、真正地愛過的我們,也要將這份愛傳出去,不只愛我們親近的家人,也要愛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們、愛那些需要我們愛的人們。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