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在德國

【作者:余磊網路作家Ⅰ 2013.12.08


  「阿弟啊,你有沒有開始學德文啊?」阿嬤好像問得很習慣,只是阿弟還在念國中,也還沒有機會學德文。從大人口中聽來,阿弟有一個姊姊住在德國,才出生滿月就被一對德國夫婦領養走了,從此音訊全無。當年的嬰兒,現在應該是十七歲了,只是不知在德國哪裡,或長得什麼樣子?

  怎麼會全家期待阿弟唸德文?綽號叫阿旺(匿名)的父親說:「我們夫妻是做工的,哪有可能讀德文?兩個女兒要出嫁跟著夫家,只有寄託阿弟,如果會講德國話,才有可能去找到那個給人家的孩子。」所以阿弟背負著一家人的指望,這是個不能讓其他外人得知的家族祕密。

忍痛將女兒送人撫養

  當年阿旺在宜蘭羅東拼事業,卻因被倒了一大筆債,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偏偏妻子懷孕,生下第三個女生。夫妻商量過後,決定把女嬰送到孤兒院,媽媽說:「我們有跟院長講,不要隨便有人要就給,也不一定要有錢人,要那個會疼我們孩子的養父養母。」

  後來院長說有一對夫妻想要領養,他們是從德國來的宣教士。阿旺夫妻認為作牧師的為人應該不會錯,就簽字答應了。院長說:「對方願意每隔一段時間寄照片給你們看看,你們覺得呢?」阿旺說:「送人就送人了,多看多傷心,我看不用了。」妻子沒說什麼,只是頻頻拭淚。

  阿旺開著在羅東車行買的車,回到中部重新打天下,十幾年下來,在工程界總算闖出一點名號,經濟情況已大有改善,也生下一個男孩─阿弟。只是那個不能說的秘密,並沒有隨著時間消逝而消失。阿旺說:「這十幾年來,我時常半夜醒來,想到我的孩子,覺得很對不起她…」媽媽說:「德國在哪裡我也不知道,要想都不知道要怎麼想 …」

多年後跨海重逢

  有一天,阿旺在南投居然巧遇羅東車行的老闆,他問說:「你是不是有一個孩子住在德國?」阿旺嚇了一大跳,就問:「你怎麼知道?」老闆說:「那個孤兒院院長在找你,說有一對德國夫妻帶著兩個領養的孩子要回台灣尋找親生父母。」阿旺趕緊把好消息帶回家,全家喜出望外,不敢置信。只是阿嬤說:「我們不會說德國話,我看那個孩子也不會講咱的台灣話,見面不知要怎麼講?」

  去年七月,我因受人之託,幫忙兩家人翻譯,也參與在他們的對話與互動裡,感同身受。在台中某教會招待所二樓見面前,外表看似粗曠的阿旺也忍不住淚水,用他所熟悉的台語說:「我當然真想要跟她見面,但是一想到見面我就感覺『真見笑』,她才滿月,我就把她拋棄…」

  媽媽激動得連說話都發抖,我跟她說:「妳的孩子接受西方的文化,擁抱也是一種禮貌,我相信她也期待親生媽媽給她一個愛的抱抱。」見到面,母女相擁而泣,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母女連心,不會因時空而改變。媽媽把脖子上的金項鍊取了下來,要我轉達說:「這是我預備好,有一天如果我們母女有機會見面,我要送給她的。」 娟娟(匿名)長得亭亭玉立,面貌清秀,低下頭,讓媽媽把那十分精緻的項鍊戴在脖子上。之後,台灣家人也一一與娟娟相認擁抱。

互動間充滿祝福

  在一起吃晚餐時,帶手機的人紛紛拍下娟娟的影像,當作桌布。阿旺解下看似頗為名貴的手錶,問可以不可以送給他女兒。娟娟徵詢德國媽媽的意見後,欣然接受。

  第二天,阿旺為了感謝德國牧師夫婦,全家一起在餐廳聚餐話家常。阿嬤也來了,擦著眼淚,一直說:「感恩!真感恩!」娟娟說:「我沒料想到,台灣的家人對我這麼好!」阿旺要大家舉杯感謝德國夫妻把孩子養得這麼好、氣質出眾,並且大家起立以熱烈的掌聲表達謝意。我看到德國師母拭去眼角的淚水,也許多年的辛苦,這時也得著安慰。

  德國媽媽說:「在我們那邊,幾乎沒有華人,大家都很喜歡娟娟,特別是她的鳳眼,在我們德國人中很少見;還有別的女生每天把兩邊眼角往上推,看會不會長成鳳眼…」她邊說邊比劃,這時阿旺的二女兒說:「我也有鳳眼,妳回去德國問有沒有人要收養,我願意!」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牧師說:「把孩子養大、教好她是我們的責任。他們長得不像德國人,當然也會問他們從哪裡來。我們認為時候到了,所以帶他們回來台灣尋找他們的親生父母。」阿旺要我轉達給牧師,說:「在台灣,通常我們領養的人不會這麼做,你們還主動帶孩子回來找我們,真的很感謝!我昨晚睡得很安心。」後來去拜訪舅舅家,親人搶著拍合照,給的禮物和食物塞滿了車子,外加依依不捨和滿滿的祝福。

德國父母真心愛孩子

  德國夫妻帶著兩個孩子環島一周,讓他們認識台灣,體驗這裡的文化。美中不足的是,另一個被收養的十四歲男孩,出生在東部,看似有原住民的血統,聯絡的單位未找到他的生父生母。看到姊姊與親生父母相見歡,他卻沒有,想來一定不好受。 牧師說:「他喜歡踢足球,在學校是校隊。」我跟他說:「你以後長大,可以回台灣教我們德文,也教我們踢足球,好不好?」他依偎在德國爸爸身旁,帶著靦腆的笑容點點頭。這麼一個可愛的孩子,真教人心疼;還好,他的德國父母真的疼他。


本文作者為國際基甸會講員
本文原先在 2011.11.05 刊於基督教論壇報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余磊部落格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