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历史课本上还没有台湾史的单元;读大学的时候也没有「台湾文学系」这样的科系或是相关课程,虽然从小生长在台湾,但是对于「台湾」的过去感觉很陌生。
2003年我预备参加高雄传统剧本的甄选,主办单位要求以「台湾」为题材;于是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读了许多关于台湾历史、人物的传记,开启了我对于「荷据时代」更具体的认识,而「郭怀一」事件深深感动了我,在翻阅这些史料的时候、多次心中激动难以平息。
16世纪末期荷兰殖民者来到东方,1602年「联合东印度公司」在荷兰成立,由国会授予它独占整好望角至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并赋予它武装力量,可以代表政府宣战、订约、及占领土地。1619年荷兰占领了巴达维雅(今印尼雅加达),成为垄断远东贸易、侵略远东地区的大本营;1624年荷兰占领了台湾,这正是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
17世纪许多先进的西方国家来到了非洲、亚洲、南美洲…,仗着武力和文明的优越感压制着原住民贡献劳力和性命。荷兰殖民者靠着船坚炮利占领台湾达38年之久,这是台湾这座美丽的岛屿第一次沦为外国殖民地。荷兰人在经济上采用掠夺性的政策,一切都以能为公司增加财富为目的,使得台湾许多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原来的居民需要缴纳高额的税赋、无端的被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
荷兰人逼迫住在热兰遮城(今日的安平)附近的西拉雅族人捕杀鹿群、用鹿皮换取经济利益,又向原住民抽「血税」,徵调西拉雅勇士讨伐反叛者,酿成了族群间的冲突与仇恨。1952年终于爆发「郭怀一事件」,台湾人以镰刀、斧头、弓箭…对抗荷兰人的长枪大炮,最后台湾人因抗争死亡的人数超过三千人,约占当时台湾人总数的五分之一。
根据台湾地方志的记载,最后起义军被杀戮的地点「欧汪」是今日的高雄凤山地区,但更确切的地点,我想应该是在今日台南将军区的「沤汪」。台南「沤汪」离麻豆不远,附近还有「番子寮」的地名。「郭怀一事件」之后,荷兰人为了更有效管理汉人,建筑「普罗民遮城」,也就是今日的赤崁楼,至今台南永康有「郭怀一公园」纪念这一段历史。
2003年我以布袋戏的形式完成了《郭怀一》的剧本初稿,架起了我对于这出戏的叙述结构,后来我又发现了一段关于郭怀一和「猫武社」、以及原住民头目「大猫」友好的记载;接下来的这十年间许多新书出版了,我又有机会阅读了一些新的史料,在剧本修编的过程中更新了一些原先的见解,2010年《郭怀一》通过了台北市社教馆歌仔戏创作补助的专案,得以将这出戏搬上舞台。
写剧本原来就是真实与虚构交错而生,但是这出戏真实的内容太多了,台上搬演的逃亡、屠杀、抗争、毁灭…大部分都是历史上的真实,这使我写作时心情沈重不堪。如今能在2014年的228和平纪念日将《郭怀一》搬上台南的舞台,希望更多人藉由戏剧了解我们的过去,认识这片受伤的土地,纪念台湾这些曾经为了生存、为了自由努力奋战和牺牲的人,并且珍惜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