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恩斯(M.Craig Barnes) 译者:明心】越过急涧山岚 2014.03.16
年轻的牧师可以从他牧养的会友学到许多事。最能教导我如何跟随耶稣的,不是在神学院、研究所或我读过的各种书本中,而是我牧养的会众。
某些会友犯的错误,教导我许多重要的功课。他们戏剧化的见证,说明了神寻找他们的决心,超越了他们会迷失的可能性。然而,过往这些年,我学到倾听另一种更微妙的故事,尽管他们没有犯什么大错,却一样发现自己非常需要耶稣。
这些人的生命一点也不戏剧化。我受邀进到他们的故事中,通常是危机发生时,或是生命中出现不可预测、不想要的转变。比方:失业了、医生的检验报告传出坏消息、孩子持有违禁药品被捕。我听到这些心碎的基督徒说: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他们数算对神的爱,一生敬虔委身于教会和家庭。他们想要说的是:「我没有做错事!」然而,他们感到迷失,感到被当成大罪人。
这促使他们寻找自己的过错、并且谋求补救,以期恢复对生命的梦想。他们多半会感激我提供明智的协助,而我也会对自己蒙召成为协助者感到陶陶然。然而,我一踏入这种试探,就必须承认,我的建议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帮助。我的职责是,向他们指出耶稣是唯一的救主。如果我自己试图成为救主,就不可能将他们引向耶稣。我总是急于帮助人恢复井然有序的生活,但那可能正是他们最需要脱离的生活状态。
我们察看圣经对耶稣基督的描述,就会发现,耶稣总是带我们离开生命中想要去的地方。事实上,那是耶稣对他头一个门徒的应许。
耶稣复活之后,我们看到耶稣和彼得之间的对话(约二十一15-19)。这几节经文似乎就是约翰福音的中心主旨。这段对话发生在耶稣发现彼得再次回到安全的渔船上。这是门徒困惑的时刻:首先,耶稣死了,然后复活了;接着耶稣再次向门徒显现,之后他又离开。当耶稣变得不可预测的时候,要回到我们可以依靠的事上,向来都成为一种令人犹疑难决的事。
然而,有一天,在供应早餐的营火旁,耶稣的话显得格外清晰。彼得无法逃避耶稣提出来的问题:「你爱我吗?你爱我吗?你爱我吗?」三年来,彼得学习事奉耶稣,得到许多不寻常的经历,累积了不少学分。然而他的学徒生涯显然终结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爱我吗?」耶稣没有问彼得:「你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成就?你带了多少人信主?」最终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爱耶稣吗?
对于耶稣一直坚持的提问,我们可以转而指向我们对其他人的责任,有多少事需要我们的关注。或者我们对「你爱我吗?」这个问题有多惊恐;难道我们不能就只喂养这些羊吗?不,其实我们没有能力。当羊变得令人厌恶(他们会变的),如果不是因着爱耶稣的缘故,我们迟早会放弃羊群的。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三次问彼得这个问题时,彼得觉得难过。或许是因为他想起稍早之前,有人在火堆旁问了他三次问题。或许是因为他终于听到这个问题,而且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彼得能回答的,也是我们能回答的:「主啊,祢知道每件事;祢知道我爱祢。」的确,主知道每件事,甚至知道我们是多么犹豫要舍弃,或被迫舍弃他的爱。然而无疑的,这是他对门徒的渴望。显然「你爱我吗?」这个问题是不会消失的。耶稣会不断的问,直到我们了解,什么是在爱里与他同在。
「你爱我吗?」这个问题浮现后,答案就出来了,然后我们被赋予使命——「喂养我的羊。」那使命也不会消失。因为耶稣会不断呼召彼得进到这个使命中。
我发现,人们通常认为他们的生命正蒙召要进到一个特定的使命中。但是他们又不敢确定。有时候他们担心,如果不立刻回应,会失去在神国度里被使用的机会。但我还没有发现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呼召是真的来自神,它就不会消失。正如耶稣不断的问彼得,他也会不断的提醒我们的使命。我们更多的爱他,他就更多带领我们回到我们的呼召——喂养。我们喂养人群,因为他们饥渴。他们渴望寻找意义和目的、渴望获得安慰和了解。他们最渴慕的是神。毕竟,他们是他的羊。
一开始最直接的使命似乎是——喂养渴慕神的人。但不止于此。这同时也是预告:「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二十一18) 作为成熟的门徒,就表示要被领到和耶稣一样没有权、没有势的地方。用卢云(Henri Nouwen)的话说,它意味着:在一个争着向上的世界里,朝着向下的路走去。我不会感到悲伤,而是充满喜乐,因为向下的路,是神向我们显示、与我们同在的路。
我听到卢云说这段话,是在神学院的毕业礼上。他在台上传讲耶稣和彼得之间这段谈话。无疑的,这是我一生听过最难忘的信息。我和同窗刚刚完成三年严格的训练,预备接受牧职。大部分同学不久前刚接到生平首个牧区邀聘,准备摩拳擦掌进入梦想了好几年的生涯。我们穿着新牧师袍,列队走进普林斯顿大学大教堂的中央走道。伟大牧职新的一页就在前方不远。我们受过训练,我们蒙受召唤,我们准备好在神的国度点燃熊熊火炬;至少我们是这么想的。
今日我仍然清楚看见卢云在台上倾身向前问我们:「你爱耶稣吗?你爱耶稣吗?你爱耶稣吗?」他停顿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等待我们回应。是的。是的。是的,我当然爱耶稣,要不然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这么想。然后他做了保证: 如果你回答「是」,这将意味着:开会、开会、开会,因为这个世界喜欢开会。这也意味着:会众只要你做一件事,不要破坏现状……这意味着:只能臣服于无止尽的「少管我」的经历中。这意味着以上所有。但同时也意味着焦虑的心,等待着听到一句安慰的话,无数颤抖的双手渴望被触摸,及破碎的心灵期待被医治。
你的生命将不会安逸,也不应该安逸。它应该是艰困的,它应该是激进的,它应该是不得安息的;它会带领你到一个你不愿意去的地方。
我听这篇信息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喂养耶稣羊群多年之后,我的牧师袍变得破旧不堪。我最常想起的话是卢云的保证:我得无止尽地臣服于「少管我」的经历,陪着一群坚持要走自己的路,却不清楚要往哪里去的会众;这种事不断地发生。
大部分的牧师,都怀有一种可贵的、成为摩西的自我期许,试图带领百姓到应许之地。我们总认为可以把他们带到某个目的地。但我惊讶,我们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漂流在旷野。
自从我被任命为牧师,在三个不同教会的谈话室里,一面吃披萨一面谈有关青年团契的问题,我至少说过两百次相同的话。我大部分的时间,不是握住颤抖的双手,而是为了付租金。我深具信心,教会可因我的投入而有番新气象,虽然我不确信,这番不同是不是更靠近神的应许之地。我愿意为了耶稣,冒着失败的危险,我也确定能掌握住成功。但我不想承担的是:神的百姓每天漫无目的的旅程。然而,那却是我蒙召前往之地。而我深信,对我的会众而言,耶稣的爱,才是唯一有意义的途径。
没有人要走向下的道路。如果你渴望向下之路,是因为你不了解。往下走的代价太大。它和渴望领自己向上走的道路正好相反。按理,我们应该拥有衡量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婚姻、孩子、事业、房子、更好的事业、更大的房子。我们应该走在该走的路上。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问我们是否爱他;然后,如果我们回答「是」的话,我们的应许将是:被带到一个我们不愿意去的地方?
那是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熟知的生活,而单单爱耶稣呢?或许答案不是我们会被带到哪里,或是我们要离开哪里。答案反而是,沿途上,将有哪些事会临到。
注:本文译自When God Interrupts—Findig New Life through Unwanted Change, ivp- USA , 1996,已获准翻译。
●本文摘自《校园》杂志校园杂志2012/09、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