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整理执笔: 张丽春 / 孙丽华】传扬小品文 2008.08.31
「在家教育」(Home School)对美国人不是新鲜事,在美国的华人圈子里却仍罕见。幼教之父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虽然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社会远比过去更开放,会做家事、带孩子的奶爸越来越多,但教养子女的重责大任,还是在母亲—―子女最初的老师身上。毕竟,有快乐的母亲,才有快乐的小孩。
为了孩子的教育,华裔家庭常想尽办法住进最好的学区,却发现公立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道德训练和品格发展。许多华裔基督徒父母都希望,把品格的发展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家教育」便成为另一个选择。根据「美国子女在家自学法律协会」(HSLDA-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的研究资料显示:在家自学的孩子测试分数高于一般在校学生,这让华人的祖父母和教导者兴奋,因为他们认为好分数就是好教育。
一个家庭要开始「在家教育」是有许多需要考虑和解决的。华裔母亲是怎麽进行「在家教育」的?她们有过什麽挣扎?有哪些体会?我采访了一百位华裔母亲,以下是几个代表性故事。
■ 故事中的故事—承诺委身最要紧
因着「在家教育」,舒艾美调整了她三个重要角色的优先次序:首先,作贤妻帮助先生,其次是作良母,培育八个13岁以下的孩子,最后才是作老师。子女在家自己学习是她丈夫的选择,但她和先生也有同样的异象,就是通过这种教育,或许上帝能在她家的第三代或其后,兴起更圣洁的器皿。她渴望教会能成为他们属灵的家,不过她坦承:「我强烈意识到,我应该先委身服事教会,即使他们可能不支持在家教育。」
平真的家庭也是先生先决定要作「在家教育」。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邻里环境,这对异国夫妻用心良苦地,如孟母三迁般,从一个农场搬到另一个更乡下的农场。做家务是「在家教育」的共同课题,独特的农场生活,让孩子们有自己的生物实验室。牛、羊、鸡都是家事杂务的一部分,孩子们得学着照顾,培养责任感。因此孩子年纪轻轻,就知道将来要做什么。
徐丽莉的先生是牧师,因着全时间服事的呼召和看重汉语价值,就让儿子在家自学。她发现华裔孩子的成绩通常很棒,思辨和领导能力却较逊色,因此她努力培养孩子能各方面均衡发展。她喜欢孩子有时间玩耍,学习耐心毅力,有同情心去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孩子。她参加的在家自学小组有一些韩国家庭和异国婚姻家庭,藉此让孩子也学习尊重各国文化。
■ 开始有时,停止有时
考虑是否进行在家教育时,要先思考:一、「在家教育」是否合乎母亲的个性和能力?二、地方教会如何成为父母训练儿女的基地?三、移民父母怎么帮助子女成功地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生存?简言之,如果要在家自学,子女们该怎么社会化?
子女全时间在家自学不是唯一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里,父母有时需要勇敢地放弃或重组。某些父母经验丰富,孩子小就让他们在家自学,长大到初中或高中时,就送回学校。这些父母认为如果孩子在12、13岁前,没学到该学的—―特别是在家自学一段年日后,他们可能就永远学不会了。华裔家庭停止「在家教育」的原因,如母亲感到灵里枯干无力,丈夫不挑起属灵领袖的角色,子女不再合作,家庭发生事故,或者房子需要改建等等。有的母亲说以后不愿再试,有的说以后可能会再做。
在家教育五年后,古玛丽面临选择:继续让孩子在家自学,即使她已感到灵里枯干;或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即使她可能会因忙着接送孩子上下学而更疲惫。最后,她决定把孩子送回公立学校,孩子反而更感激她,更珍惜一起上课、煮菜做饭、清洁打扫、野外郊游的特别时光,家庭气氛反而更加和乐。
蔡梦娜让女儿在家自学一年后,就把女儿送回公立学校。她对「在家教育」没信心,怕别人知道她没让女儿去学校,怕女儿的成绩比不上学校教育的孩子,怕女儿不符合别人的期待,怕……,结果她每天忧心忡忡。虽然她再也扛不起「在家教育」的重担,却一直处在拿不起又放不下的矛盾中。
如果夫妻双方不能都委身于婚姻,要做「在家教育」就更难。周罗琳虽没有教书背景,却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作三个儿子的老师、母亲、辅导、同学和游伴,而不是孩子的经理。她相信只要多花时间,儿子终会被她的积极态度影响。「在家教育」两年后,她的婚姻濒临破碎,只好送儿子到公立学校,同时努力挽回婚姻。婚姻稳固后,丈夫终于同意再作「在家教育」。
■ 我知道谁掌管明天
以下节录一位在家自学高中生的毕业演讲词:
今天,我非常感激父母智慧地选择「在家教育」。然而当时,我全然反对这决定,更气愤他们罔顾我的抗议。第一年非常困难,有很多眼泪和碰撞,我很辛苦,也把父母弄得很辛苦。但他们没有对我的恳求妥协,让我回到学校。他们坚持在家里教育我,他们知道这是神的旨意,所以他们顺服神,尽管我没有让他们的任务变得容易些。这些年来,我爸爸妈妈对我循循善诱,付出了极大的勇气、耐心和毅力。今天,我要感谢他们,尊崇他们爱的辛劳。爸,妈,谢谢你们的劝导、纠正、牺牲和榜样,谢谢你们教我认识神。
我感谢神改变了我的心,和我对在家学习的态度。通过这种教育,我更多地了解神,了解品格,和那些有永恒意义的东西。我感谢神引导我们家和培基学院配合进行「在家教育」。神对我真好,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一直教导我、塑造我。我仍然有很多需要学习、提升、改变和成长,但我深深感激神在我生命中所做的一切。我希望自己能像提摩太后书二章21节所说:「成爲圣洁,合乎主用」。如果有人正为「在家教育」而挣扎,无论是父母或子女,或是正在进行在家学习,请记住,主是信实的。
中学快毕业的时候,头脑很容易被各样事情占据:SAT,ACT,下一年的计划,课程、工作、大学啦!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认识神,像马利亚一样,坐在耶稣脚前聆听他的话语。我的人生目标不应该是让自己成功、幸福和满足,而是通过服事他和爱别人,来扩展神的国度。我每天为神要我做的事情祷告,我知道我可以信任他的引导。正如我的朋友曾鼓励我的一句话:「我不知道明天会如何,但我知道谁掌管明天。」
■ 在家教育的选择与挣扎
聆听「在家教育」的故事后,我归纳这一百位华裔母亲让子女在家自学的原因是:(1)对公立学校失败的恐惧,特别是缺乏道德又倡导人文主义;(2)私立学校的学费偏高;(3)让子女自学的便利性,特别是在带孩子参加外地宣教或移居外国时;(4)保存语言及文化的能力,和加强儿童的音乐和其他的天分;(5)高度的启发、个人的异象、圣经和道德的启发;(6)顺服丈夫对「在家教育」的心愿等等。
而他们的挣扎包括:(1)缺少社区和教会的支持;(2)欠缺有组织、有条理的做事技巧;(3)个人时间、休息、及自我充实的需要;(4)太多太杂的「在家教育」理论和课程选择;(5) 母亲们常感孤单无力。
许多华裔母亲或继续、或中止、或部分时间让子女在家自学,其中多数父母和子女都肯定「在家教育」是圣经给父母的使命。「在家教育」带给这些母亲的喜悦和祝福有:
(1)履行上帝对父母的呼召,包括对孩子的教育;
(2)代沟间的宽恕与和解;
(3)依圣经真理训练下一代
(4)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
(本文节录自孙丽华着,香港浸信会出版,2008 年五月母亲节问市的《妈妈老师――100位华人母亲挑战「在家教育」的故事》。)
本专栏与传扬网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