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罗德・比尔克斯(Gerald M. Bilkes)】「艰」守主道(仰望) 2025.09.21
《捕鱼的神迹》(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拉斐尔(Raphael),1515-1516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 翻译 | 陈曦
天国又好像一个网,撒在海里,网到各样的鱼。网满了之后,人就把网拉上岸,坐下来把好的拣出,收藏起来,不好的就丢在外面。这世代终结的时候,也是一样。――马太福音十三章47~49节,新译本
鱼网的比喻是马太福音十三章里的第七个比喻。这个比喻在此处论及最终的审判,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前面的比喻讲述的都是天国神秘的开始和发展,然后,终有一天,末日到来了。那时,这个国度里的所有事物都将接受检验,好的与坏的会分开。这,就是鱼网的比喻宣告的内容。
三种捕鱼法
鱼网的比喻描绘出来的画面,是渔夫用鱼网捕捞到各种鱼类,然后他把网卸下来,放在岸边,对鱼进行分类。好鱼会挑出来保存在容器里,坏鱼则被扔掉。
耶稣那个时代和今天一样,有各种不同的捕鱼方法。当基督吩咐彼得去捕一条鱼,并在鱼嘴里找一枚硬币时,他说的捕鱼方法是指用一条线和一个钩子把鱼钓上来(马太福音十七章27节)。第二种方法是撒网,即一张袋状的网,有绳子可以收紧网口,把鱼网进来。这是基督呼召彼得和安得烈跟随他时,他们正在用的捕鱼法(四章18节)。鱼网的比喻讲的是第三种捕鱼法,经文里提到的鱼网,在今天被称为拖网。在耶稣的时代,这些又长又宽的网撒在水中,可覆盖长达八百多公尺的范围。这些网会拖在一条或几条船后面,网的上端拴着浮球,底端则有重物坠着。船在水中行走时,拖网会把这网经过之处碰到的所有东西都捞进来。如此,鱼网在水中悄无声息地经过,彷佛不知不觉之中就把鱼捕捞进来。大多数时候,这些网只是短暂地经过某个地点,去哪里则完全取决于船长的决定,可能会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已离去」。这样的网可以捕到的鱼种类繁多――有大有小;有死有活;有洁净的,也有不洁净的。
接下来,耶稣描述网被拉到了岸上,渔夫挑选好鱼放进容器里,丢掉坏鱼。当时听到这个比喻的人非常熟悉这个情境。即使是小孩子,也可能常常看到村里的渔夫坐在他们捕捞的渔获旁,用这样的方式挑选鱼。
好鱼与坏鱼共存
基督想要藉这个比喻教导我们哪些关键信息呢?第一句话就让我们清楚看到,基督是在为我们描绘天国的某个方面(马太福音十三章47节)。请记得,我们可以把天国定义为因着上帝的百姓对他儿子――这个国度之君王的信心,上帝在他的百姓心中实行仁慈的统治。然而,我们需要记住一件事,当上帝的国度在地上扩张时,并不是所有肉眼可见、被收进其中的人都真正属于它。有人会声称自己属于这个国度,却不是基督耶稣这位天国君王真正的子民。正如马太福音十三第一个比喻表明的,在四种土壤中,只有一种能结出好的果子,鱼网的比喻也表明,在天国的外在表现下,有好鱼存在,也有坏鱼存在。
在主的命令之下,透过传讲上帝的道以及其他恩典的管道,福音传遍了世界。有时这就像一张鱼网,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从水域行过。当灵魂被招聚进入有形教会时,就好像鱼被捕捞进网里,会带来初次的分别。那些被招聚进教会的,不仅包括天国真正的子民,还有一些如犹大、亚拿尼亚夫妇、底马之流。这些假冒为善之人看上去是在天国里,但天国并不在他们心里。
在鱼网的比喻中,有两次本质上的分别:第一次是网在水中造成的,第二次则发生在岸上。基督清楚解释了岸上的分别象徵着什么:「这世代终结的时候,也是一样。那时天使要出去,把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马太福音十三章49节,新译本)这种分别会发生在末世的时候。请注意,他提到好鱼和坏鱼时,分别用了「义人」和「恶人」这两个词。这并不是简单地在原本善良和原本邪恶的人之间分类,因为「人人都犯了罪」(罗马书3章23节),只有一位是良善的,就是那唯一没有犯罪的耶稣基督,其他人都应当被丢弃。
根据圣经其他地方的教导,我们可以说「义人」是指那些拥有又真又活信心的人,他们因着基督的血被上帝称义算为义人(罗马书5章9节)。这些义人本性与其他人一样邪恶,但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代他们献上赎罪祭,他们从律法的咒诅下被救赎出来,在上帝的法庭被宣判无罪了。在审判之日,这将显而易见。
在鱼网的比喻里,基督特别提到了天使。分配给天使的任务之一,就是在审判时把信与不信者分别开来(马太福音十三章41节、二十五章31~32节)。天使是忠心、圣洁的灵体,会迅速且到位地克尽职守,他们会按照上帝的标准做分别的工作。
那时的分别将会泾渭分明!没有一个恶人能够混入天堂,也没有一个蒙上帝拯救的人会意外地在阴间失丧。没有人能对这种分别提出异议,或为自己的情况辩护。起决定作用的,是上帝向天使下达了怎样的命令。这,就是基督在鱼网的比喻里想要教导我们的要义。
荣耀中审判的救主
在鱼网的比喻里,基督启示了自己在荣耀中审判的那一面。在此处,我们看到他十分清楚审判及最终分别的严重性。他告诉我们这些事情,是要我们知道单单听他讲比喻是不够的,单单宣称自己属于某个由基督的道分别为圣的群体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逃到讲比喻的这位救主面前,寻求他的怜悯。义人能免受地狱之苦,是因为基督完全的公义,他为他们忍受了地狱之苦。这位说比喻的天国君王身上,散发出多么耀眼的荣耀啊!
许多人认为,有关地狱的教义违背了上帝的仁爱与救主的慈悲。然而,主耶稣比圣经中其他人更多谈到地狱。他在恩典的日子谈及地狱,催促我们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就逃到他面前。哪个作父母的会不警告孩子远离火,会不告诉他们火可能会多么热、多么危险而致命呢?基督向我们发出警告,而且他为每个子民遭受了地狱之苦。
有些人认为我们寻求主,不应该只是出于害怕地狱的原因。但如果主将有关地狱的教义分别为圣赐给了我们,好让我们逃离那将要到来的愤怒,那么就让这教义成为离开地狱险境、进入荣耀救主怀抱的第一步吧!是他赐他子民永恒的未来,可以在天家永远与他同在。
混迹在自称上帝子民的人之中?
鱼网的比喻从几个方面鉴察我们的心,令我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是否只满足于混迹在一群自称上帝子民的人当中?
有不计其数的人认为,只要身在网内就心满意足了。他们看着教会之外的人,很骄傲地认为自己能舒舒服服地走向未来。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与其他自称基督徒的人为伍,就万事大吉,并且相信他们和自己都是一起朝着天堂迈进。但保罗警告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你们应当察验自己是不是持守着信仰,也应当考验自己。难道不晓得基督耶稣是在你们里面吗?(除非你们是经不起考验的人。)」(哥林多后书十三章5节)这就是基督想要藉着鱼网的比喻向我们发出的警告。
2.我们有没有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
两群鱼之间最明显的分界线,是好与坏(或者说,就是圣洁和不圣洁)。上帝关心的事情与我们关心的不一样,比如外表,他的眼睛能看到人心中最不易察觉的污秽。按着本性,我们都是灵里死亡的,上帝看我们,与我们看一条死亡且腐烂的鱼没什么两样,甚至更糟。我们还活在这世上的时候,需要学习透过上帝的眼光看自己,以他看重的东西为宝贵。
圣经清楚说道,如果没有圣洁,谁也不能见主(希伯来书十二章14节)。当上帝藉着圣灵在我们生命中动工时,他让我们或多或少看到自己心里充斥的不洁,我们若能清楚看到那个情景,肯定会惊恐地避开。我们会问:「我真的是这样吗?」但接着他让我们看到他的爱子,「是圣洁、没有邪恶、没有玷污、从罪人中分别出来、高过众天的」(七章26节),于是我们开始明白上帝的标准。然后他又让我们看到,因着我们对他爱子的信心,我们可以得到让我们得以称义、分别为圣需要的一切。他会做一些在鱼的世界里永远不会发生的事――一个不洁净、被玷污、已死的罪人,能够按照耶稣基督的形象生命更新、再造。耶稣基督经历了死亡和上帝的审判,为要永远除去上帝百姓所承受的愤怒与审判。我们是否看重上帝的儿子?我们看重他的公义和圣洁吗?
3.我们是否认同有关地狱的真理?
许多人试图从圣经里除掉关于地狱的教义,更多人会说,他们相信天堂的存在多于相信地狱的存在,而大多数相信有地狱存在的人则认为自己不会去那里。然而,在鱼网这个比喻里,基督明确教导说要把恶人「丢进火炉,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马太福音十三章50节)。在此处以及其他地方,基督都非常生动地描述了地狱,说明那是一个身体和灵魂都受到痛苦折磨的地方。那里有黑暗与火,有痛苦尖叫,有哀哭切齿,有无休止的折磨。如果你之前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地狱是否真实存在,基督已经藉着这个比喻向你显明。除非我们能够逃离那将要到来的愤怒,否则地狱必定会毫不留情地临到我们――而且是永远的!
反思
1.对照和对比马太福音十三章里第一个撒种的比喻和最后一个鱼网的比喻,你观察到了什么?
2.找出拖网捕鱼与天国的运作有哪五个相似之处?
3.鱼网的比喻提到了天使。圣经提到天使还负责哪些工作?上帝在审判时使用天使有什么意义?
4.查考一下基督在圣经中如何频繁而生动地谈到地狱。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他的教导或置之不理?
5.请说说鱼网的比喻能安慰信徒的三个原因。
本专栏与仰望基督教资源书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