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绝望的地牢3-1

【作者:与行神学 2025.11.09



《约伯和他的朋友们》( Job and His Friends),伊利亚・列宾(Ilya Repin),1869年。(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很多人都读过清教徒牧师约翰・班扬所写的《天路历程》,不知你是否记得书中的主角「基督徒」踏上天路旅程所经历的第一个危险是什么?他和同伴一不小心就陷入到一个泥沼——「灰心沼」,或是「灰心潭」「忧郁潭」。后来,基督徒和同伴「盼望」被「绝望巨人」俘虏,被带到「疑惑城」,扔进了黑暗幽深的地牢。

在那样的时刻,正如这主人以及这城堡的名字所显示的,他俩显然都非常绝望。而且,有一天早上,「绝望巨人」故意在城堡的院子里向他们展示其他朝圣者的尸骨,这些朝圣者从未逃离过这座疑惑城。

灰心潭,绝望巨人,疑惑城,绝望的地牢——约翰・班扬的妙笔将天路旅程的艰难,将人生时时处处充满绝望的事实,真实和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约伯记》第6-7章,约伯显然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艰难时刻,他的心正在「绝望巨人」所把守的地牢里备受煎熬。他被囚禁在疑惑城的深处。沉重的锁链正紧紧缠绕着约伯的身体和心灵。

因此,有一位牧者,斯蒂芬・大卫牧师,他有一篇《约伯记》证道的题目就是「逃离绝望的地牢」,今天我们拿来借用一下。

不过,你知道吗?基督徒和他的同伴「盼望」,始终没有放弃要逃离。一天晚上,基督徒想出了一个逃跑的方法。最终,他打开了门,两个人逃离了绝望的地牢。他们是怎样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吗?

让我们藉着约伯的人生遭遇,先来思想我们所处的艰难的困境,然后再思想基督徒和同伴逃离绝望地牢的方法和答案,以及我们是如何得出这答案的。

我们先一同来祷告:

爱我们的天父上帝,在基督里,我们相信你对我们的爱永不改变。不过,当各样的艰难、患难、苦难临到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担心,会惊慌,会沮丧失望,甚至陷入到完全的绝望中。

主,我恳求你,今天愿你向你的众百姓施恩,使我们因着更深认识你美善的旨意,认识你丰盛的怜悯,认识你信实的应许,就可以在耶稣基督里大有盼望。

天父,我恳求你,今天使我们可以更深认识你的儿子,我们的救主耶稣,认识他十字架的恩典,明白他一切的苦难,其实是为了我这个罪人。

主圣灵啊,愿你来光照我们,使我们以认识我主耶稣基督为至宝。

感谢赞美主,祷告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


(一)进入无人理解的绝望之境?

《约伯记》的6-7章是约伯的发言。他的发言是在回应前面4-5章他的好朋友以利法所说的一番话。6-7章可以简单概括成一句话:约伯在痛苦中的绝望与困惑。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6章,约伯主要向朋友们说话。他继续诉说自己目前的痛苦,煎熬,责备朋友们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安慰。第二部分是第7章,约伯主要向上帝说话,发出他的质疑和抱怨,也算是约伯的祷告,是他向上帝所发出的哀叹。所以,结构上简洁明了:在绝望中,对朋友们的指责和向上帝的哀叹。

第6章也分为两部分,1-13节和14-30节。

1-13节,算是第3章的延续,他向朋友们承认,他现在情绪非常低落,状态极差。此时此刻,约伯疲惫不堪。并且,他继续之前的想法,就是渴望死亡。当然不是要自杀,而是盼望上帝可以赐死亡给他,使他可以早日摆脱这无尽的烦恼。

第2-3节,约伯说他的烦恼比什么更重?——海沙。非常形象的一个比喻,不仅重,而且多。极其烦恼,无法述说,述说不尽。「烦恼」这个词,其实是在回应前面5章2节以利法所说的「忿怒杀死愚妄人」。很有意思,「忿怒」与「烦恼」的原文是同一个词כַּעַס כַּעַשׂ。这表示什么呢?这意味着约伯一方面在给出他的解释,解释自己为什么之前言语急躁;另一方面又在告诉以利法,他不是充满了忿怒,而是有犹如海沙一般又重又多的、多到数不清的烦恼。而忿怒与烦恼,看起来类似,实则不同。所以,朋友,你真的不知道、不理解、不明白我所遭遇的是什么。你大大低估了我的痛苦的重量,痛苦的程度。朋友,你真的是不理解我啊!

第4节,同样是在回应前面以利法所说「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5:17),约伯却说,是「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约伯不同意以利法的看法,他不承认这是上帝的管教,因为他没有犯罪,他认为这是上帝在把他当作敌人来对待。在圣经中,箭和惊吓,常常用来比喻仇敌、敌人的攻击。这里仿佛是一幅战争的画面,

约伯说,上帝在向他不断地射箭。上帝的愤怒,如同毒药,他都喝尽了。上帝好像在集结一支强大的军队,列阵攻打一座坚固的城那样,以惊吓来攻击他。这就意味着,在约伯眼里,他现在的感觉是,上帝对他充满了可怕的敌意。

请注意,是他的感觉,而不是事实。我们要尊重感觉,但也要知道,感觉与事实不一定相符合。这里,约伯凭着自己的感觉,认为是上帝使他如此受苦,上帝攻击他如同攻击敌人。这让约伯感到非常痛苦,他最痛苦的问题就是:到底他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以至于他成为上帝的敌人?约伯所关心的这个问题好不好?非常好!因为这是一个真信徒的表现,是一个真正属上帝的百姓所关心的问题。他最看重的,不是别的,不是财富没有了,不是家没有了,不是健康没有了,而是他与主的关系。

上帝喜悦约伯,正在于此。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最看重什么?最害怕失去什么?

5-7节,约伯进一步举例说明,为什么他无法忍受临到他的这些苦难。野驴和牛,是两种完全相反的动物,野驴自由奔放;牛则稳定可靠。这是一种两极表达法,以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来代表所有的动物。所有的动物,如果找到对的食物会怎样?根本不会叫唤,不会吼叫,不会抱怨!所以,约伯作为一个义人,却得到了与他当配得的完全相反的遭遇,他因此而抱怨哀叹,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然后是两种没有滋味的食物:不加盐的食物和蛋清,意思是正如他的食欲会拒绝无滋无味的食物一样,约伯的心也会拒绝这毫无来由的患难与痛苦。他不喜欢,他讨厌,他无法忍受,他想逃离所遭遇的痛苦。

这一切让我们看到:此刻的约伯,实在是太痛苦了!

8-9节,他重提求死的愿望,并以略带讽刺的口吻,回应以利法在4章第7节里提到的,只有恶人才被剪除和压碎,约伯说,那就让我像恶人那样被压碎和剪除吧!约伯一心求死,但不是自杀,死亡必须来自于上帝。而约伯唯一的安慰和喜乐,就是他自己的清白。

第10节「我因没有违弃圣者的言语」,也就是他没有否认、没有弃绝上帝的话。约伯依然在拒绝以利法的劝勉,他不需要认罪悔改,因他从未否认过上帝的话语。克里斯多夫•阿什牧师评论说,第10节约伯渴望死亡的原因也令人惊讶,就是他渴望在死的时候都不会离弃和背叛对上帝的信靠。这个动机揭示了约伯的内心世界,他渴望上帝因他的生和死而得荣耀。约伯实在是一个真信徒。

从1-13节,我们看到约伯内心思绪的流动是这样的:虽然上帝猛烈攻击我,待我如仇敌;但我坚持自己的无辜,以及对上帝无比坚定的信靠。11-13节一连串六个反问,显示约伯已经达到了体力极限,当代译本这样翻译第13节: 「我毫无自救之力,已到穷途末路。」约伯实在坚持不住了!约伯的心在滴血,他的灵魂在呐喊:朋友们,我不是石头或是黄铜做的,我不过是一个人,一个软弱、有限的人。这是我所不能承受的。上帝啊,请立刻赐下死亡给我吧!

据说有一位名叫约瑟夫•卡里尔(Joseph Caryl)的清教徒牧师,花了超过二十三年的时间才讲完整本《约伯记》。在讲到这段经文时,卡里尔牧师说:「虽然灵魂根本没有重量,只有肉体和物质才会有重量;但受伤的心灵比受伤的肉体更沉重。」他指出:「心灵强大到足以承受肉体的创伤;但肉体还不够强壮,无法承受心灵的创伤。」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沮丧的时候会感到很累,我们的肉体无法支撑一个疲惫、绝望的灵魂;而当灵魂得以平安,充满喜乐的时候,我们的肉体也会感到充满了力量。

1-13节这一段,总结一下就是:似乎上帝与我为敌,令人痛苦难耐。如果说前半部分,约伯在倾诉他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在第六章的后半部分,约伯则直接向他的朋友们开炮了。他责备他们,他们所谓的安慰,实在令人失望透顶。

第14节很重要,是接下来14-23节这一段的总纲,是中心句。它的原文很难翻译,各个版本也有较大的差异,中文吕振中译本,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英文译本是这样译的:「不以慈爱待朋友的,是撇弃敬畏全能者的心。」与我们读的和合本圣经很不同。无论怎样,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约伯在责备他的朋友缺乏基于盟约的忠诚与爱心。这里的「慈爱」,就是旧约中着名的Hesed,表示基于盟约的忠诚之爱,是一种坚定的、信实的、基于盟约的爱。这就暗示了约伯和他的朋友之间有亲密的立约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第15节约伯称他们为「我的弟兄」。只是,弟兄却没有尽到盟约关系中的责任。并且,约伯说他们是诡诈的,为什么?约伯以沙漠中季节性河道的两幅图像来解释第14节。

第一幅图像,沙漠中的河道,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变化:雨季水量较大,冬天则冻结成冰;天气渐暖,开始不断融化;而炎热的夏天,河水就干涸,完全消失了。约伯的意思是,在顺境时,朋友们似乎洋溢着忠诚的爱,但当考验来临的时候,他们的爱,就如同善变的河水一样,干涸了。朋友们的诡诈表现在:善变,不可靠,不靠谱。

第二幅图像,18-20节。当时,在提玛和示巴之间有商队来往,穿越炎热的沙漠,进行贸易活动。他们沿途需要补给水,所以会沿着干河谷寻找水源。有时,沿着河道找很久,却徒劳无功,发现被骗了,根本没有水,最终死在荒野之地。这是极具欺骗性的河谷、河道。约伯在指责他们:「现在我的灵魂干渴,跟在你们后面,指望有水喝,结果到头来却什么也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怜悯。」约伯的朋友诡诈如同沙漠中的河道,善变,不可靠,具有欺骗性,让如在沙漠中旅行者一样的约伯雪上加霜,灵魂更加奄奄一息。

第21节则让我们看到,原来朋友们其实很害怕,怕什么呢?就是看到约伯受苦之后,他们认为这是上帝的审判,他们害怕一旦与约伯亲近、认同,也会成为上帝愤怒的对象。

第22-23节继续回应14节这个中心句。基于盟约的关系,朋友们本该有责任和义务把约伯从任何麻烦中拯救出来,无论是经济上的帮助,还是从敌人手中舍命搭救。约伯以反问来说明,他没有这样要求过,虽然他们应当这么做。约伯所祈求的不是钱,也不是其他任何帮助或解救,比如食物、衣服或某种保护,他只是想要一些来自朋友们的关心、关爱。然而约伯的朋友们出于惧怕,不敢与约伯亲近和认同。因此,对约伯来说,以以利法为代表的三位朋友,现在不是以盟约之爱,以盟约中的忠诚在爱他,关心他,反而是以诡诈待他。按照现在的流行语,这其实是一种背刺,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反而是给你插上两刀。这让约伯失望至极,非常寒心。

6章的最后,24-30节,约伯表示,朋友们不仅没有给他真正的怜悯,而且也没有真正地给他指出错误。约伯认为,朋友们对他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你们是责备什么呢?」以利法只谈到了人犯罪的必然性,却没有具体说明约伯到底犯了什么罪。如果有任何证据,请他们光明磊落地拿出来!

第26节,约伯第一次提到了「绝望」这个词,他承认自己陷入绝望中,而朋友们说他的言语如风一般虚空,却又同时用言语来指责他。现代中文译本这样翻译:「你们以为我所说的都是空谈;那么,为什么要回答我绝望的话呢?」约伯责备他们其实根本没有认真听他说话。

然后是两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一个是为孤儿拈阄,就是抽签,决定为欠债的人留下的孤儿中的哪一个卖为奴隶,替父还债。这实际上是在欺负弱小者;第二个,是把朋友当作商品一样卖掉,是出卖朋友。约伯指出,他的朋友们的表现,和这两个例子一样,冷酷无情,完全不顾他人感受。

6章最后一小段,28-30节,他以积极的态度,再次坚决捍卫自己的清白,自己的纯正。约伯说,请你们看看我,相信我,trust me,我决没有说谎。请不要不公正地判定我有罪,我是清白的!「我的口里岂不辨奸恶吗?」意思是:我知道自己话语的纯洁和真实,我的口里没有这样的罪,使我应该得到这样毁灭性的灾难。我受了大苦,绝不是因为我犯了罪。就这样,持守纯正的约伯,在一个孤单无助、无人理解的绝望之境里,哭泣,呐喊,挣扎,彷徨。他不知道,该向谁来诉说他的冤屈与痛苦。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也是你目前的写照吗?或许,你的遭遇没有约伯这么极端和惨烈,但,在你的内心,可能也有类似的挣扎,无人能懂,无人可以安慰。第6章,概括起来就两大点:上帝似乎与我为敌,令人痛苦难耐;朋友们所谓的安慰,令人失望透顶。总之,约伯仿佛进入了一个无人理解的绝望之境。(待续)




※本系列文章授权自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