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小说的人物

【作者:吴照华榜样 2002.04.28


『红字』这部小说主要是在描述在清教徒时代,一位有夫之妇海丝特•白兰以及一位年轻牧师亚 瑟•丁代尔之间发生不轨的行为被揭发,海丝特被审判并终身要配戴一个 红字 A 在胸前,继而其 丈夫展开一系列的报复行动,还有那位没有一起站在审判台上的牧师内心的自责与挣扎的历程。

『红字』,这个代表着罪恶和耻辱的标志,对他们这几个当事人,究竟有怎样不同的意义?

1.海丝特•白兰--犯奸淫的妇人

海丝特,一个在思想上具有极度的热情,渴望思想自由的女子,如果不是因为犯罪被发现,根据 她激进的个性,很有可能就成为一个教派的女建树者。但当审判决议她必须带着 A 字在胸口,这 样的羞辱让她的一生从此改变。

红字对于海丝特来说,一开始是极大的羞辱。在群众面前,和手中的婴儿在审判台前被所有的人 唾弃辱骂。其实她大可以逃开的!逃离这个地方,按着她的个性,过她想要的生活。但海丝特仍 留在那,因为她相信那曾经是她犯罪的场所,理当是她受惩罚的地方。 她也相信她日常所受的痛 楚或羞辱,至终会洗刷干净她的灵魂,而产生出另一种纯洁来。况且也因着这些耻辱、绝望、寂 寞,让她更坚强。

因此,因这个耻辱所生下的孩子珠儿对她来说,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帝给她的惩罚,就 彷佛那个 A 字; 另一方面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祝福!因为这彷佛是保存这位母亲的灵魂, 使之不会一直往罪 恶的渊源堕落。如果这个母亲可以把孩子领至天国,那孩子也便能够把她母亲拉上去!

而漫长的七年过去后,当人们开始遗忘一些敌意时,在海丝特身上的 A 字在人们的眼中,也开始 有了新的意义。或许人的秉性,除去私心特别活跃时以外,爱总是比恨容易的。因此原有的愤恨 在一切渐渐归于平静后,甚至都可变为爱。人们甚至不用原有的 意思来解释红字 A --- 他们说那字 的意思是『能干』。

2.丁代尔--活在阴影下的牧师

当时丁代尔牧师没有马上承认他就是那个罪人,因为如此一来,他会立刻被吊死,且海丝特也不 准他如此行,这样会坏了他的名声,毁了他的前途。因而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尽管牧师心里百 般愿意承认他的罪,这个秘密仍隐藏了七年,直到他死的那一天才真正公诸于世。

因此,在这之前,在他内心深处,一方面要受到犯罪的谴责,他没有办法饶恕自己;而海丝特一 个人默默承受,承担众人的耻辱,他的心就更痛了!在海丝特的胸前的红字虽然没有在他身上, 但彷佛刻在他的心上,且烙的更深!

其实在牧师心中,心里有太多的矛盾。他不能承认,因为承认的话,他马上就得死。这样他就永 远没有机会去行善,而过去的罪行也无法用良好服务来赎罪!且忍受自己不能说出的痛苦,这种 罪恶的斑痕,使他简直无法摆脱!

他曾经不仅一次决心要在讲台上说出他的罪,告诉他的听众他才是最卑劣的人。但,也正因为这 种罪恶的煎熬,这种重压,使得他对于人类犯罪的同胞能有那么亲切的同情, 透过他忧伤动人的 辞令,穿过千万人的心。他的话他们都听见了,但只是让人们越发尊敬他,认为一个纯洁灵魂的 人都能辨认自己是最卑劣的,那在你我心中又是个怎样的情景?

本来海丝特以为她自己处在最困难的心境中,而让牧师接受她自己以为比较容易的惩罚。然而红 字公开的戴在胸口,跟秘密燃烧在牧师的心中,究竟哪样才是比较轻松的呢? 对海丝特来说,由 于一开始长期被社会隔绝,她便习惯了不必对任何旁人负责。世界的法则并不是她心灵的法则, 因为在世人的眼中,她已经被摒弃。但牧师却是众人所景仰的对象。当他听见赞美他的声音从他 的面唱来,听见那崇拜他的居民说他的讲道如何造福,但是,在他内心的红字不断的燃烧着,痛 苦的折磨着他的灵魂,也使得他日渐消瘦,终至虚弱而死。


3.海丝特的丈夫 -- 最无辜的受害者?

海丝特的丈夫,曾经是一个花了大半生年华岁月给知识的梦想的医生,当他先把妻子送到这样一 个清教徒所在地时,也许想都没想到妻子竟会背着他跟别人通奸,还生了一个孩子,尤其当他因 为海难失踪,好不容易从蛮荒之地逃出来到妻子所在的城市时,第一眼所见到的,竟是自己的妻 子,如同一个耻辱的雕像,站在人民面前。

他内心的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事会临到他!且他觉得倍受伤害,他的自尊心驱 使他连承认是海丝特的丈夫都不肯。他不愿意遭遇到一个不忠实的妇人之丈夫所要蒙受的耻辱。 他要报复,他要知道那个让他受辱的男人是谁!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曾受过最卑劣的伤害,现 在只为了悲惨的复仇,才继续生存。』且他也要报复海丝特,让她一辈子挂着红字的耻辱。

因此,原本他只是无辜的受害者,但他却把他的灵魂卖给了『撒旦』。他没有办法去饶恕,他也 无法理解,甚至不愿意去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事会临到他,所以他让复仇的心 侵蚀了他,把他推 向堕落的深渊。

而这个不幸的人,曾经把追求复仇,与有系统的复仇,当作他人生唯一的目的;可是 也因为此, 在牧师去世后不久,也就是他那种邪恶的目的再也寻不到什么东西支持他的时候,他便全然枯凋 萎缩而过世了。

4.面对罪恶的问题

曾经有批评家说到这部小说:这是一个无情的故事;那些人物都奇异的摆脱了『自怜心』,都把 他们的命运认为应得而接受着;他们绝不饶恕自己,也没有互相饶恕的形迹,甚至把上帝的饶恕 也遗忘在一种未来的阴影底下。

但其实我们从来不知道,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背景下,需要承受多少社会的 压力。

在那个时代当中,属于『清教徒』的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圣洁的灵魂。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严 肃的面对他们的生命。

如果牧师和海丝特是个无神论者,他们大可以很快获得平静。但在他们那个时代,责任的意识是 何等的强烈,他们对于彼此的灵魂尊重,以至于他们如此严肃的来看待自己犯罪的问题。因为在 他们心目中,犯罪相当于对神的亵渎,既不能像『旧教』一般买『赎罪券』还债,但他们是多么 渴望仍成为圣洁,是可以上天堂的,所以海丝特在这样 的光景下才这样的渴望可以藉着苦难洗净 她自己,而牧师也想藉着善行或其他来弥补。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们所犯过的罪而忏悔,然而不论是彰显在外受人辱骂,或是在内心被谴 责,同样都是一种煎熬。他们不是不自怜,而是他们对罪的敏感让他们害怕。相反的,海丝特的 丈夫,一个原本可能没有罪的人,却让自己掉入了犯罪的陷阱。

写到这,我不禁想问,如果今天的剧中人换做是我们自己,你会用怎样的想法和态度来面对之? 在那个时空背景下,海丝特应不应当坦诚供出一切?牧师是否应当走出来?而丈夫有没有可能饶 恕?

而换到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我们又当如何来面对别人,甚至于自己所犯的罪?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