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是几岁的人了!还像长不大的孩子?」「都当爸妈了,怎么一点责任感都没有?」这两句话常在日常生活中可听到。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有着成年人的外表身形,里头却是个不愿意长大的小孩。他们爱玩、情绪化、任性,自我克制能力低,逃避工作和家庭等成人责任,或频繁更换工作,或依赖年迈父母的照顾。面对人生挫折或不如意时,沉迷于网路、电玩、酒精和药物来麻醉自己。心理学用「彼得潘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来叙述这些在社会中未成熟的成人。
台南市的阿尔法儿童读经协会,有感于这个社会变调现象的严重性,特从国外邀请巡回于世界多个国家演讲的犹太裔圣经教师约珥(Yo’el Berkowitz),于6月10日在府城举办【诫命之子―谈成年礼】犹太教育专题讲座。重新审视「成年礼」的重要,了解犹太民族如何透过礼仪,帮助适龄的青少年在角色与心理上顺利地「转大人」,乐观自信地有责任感地迎向自己的人生。
约珥教师一开场便直捣黄龙,道出人们普遍对仪式与诫命的反感:「诫命!不要跟我讲诫命,听起来很律法,对人性好像很压抑。」但,在犹太世界里却是相反的。他们热爱上帝的诫命,喜悦活在神的诫命当中。因为他们每个人都经验到诫命的丰富,获得很多的启发,从中得着智慧,于是更深的敬拜他。这点与其他民族截然不同!
约珥教师语出惊人地表示,犹太儿童五岁开始上学校受教育,所读第一本书是《利未记》,台下听众一片哗然。因为《利未记》是非犹太国家的教徒最害怕阅读的一卷书。很多基督徒圣经速读,从《创世记》开始,《出埃及记》还不成问题,往往卡在充满仪式、诫命的《利未记》,而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约珥教师解释,那是因为犹太人很了解仪式的重要!他们深知仪式是上一个世代把价值传给下一世代的重要环节。若仪式死亡,不再被举行了,仪式被删除,社会本身亦会逐渐从世上消失。犹太人亡国多次,至今能够被上帝保存下来,就是靠着仪式的帮助。如同Mitzvah成年礼,成人通过这个仪式,一代代将专属于犹太人的价值系统,传承给孩子。约珥教师并引导听众进一步思考,繁文缛节虽然讨厌,但每个人其实都活在各种仪式当中。好比,基督徒有「洗礼」、「按手」、「圣餐」…等仪式,透过这些基督信仰于是被传承。
至于,犹太人成年礼为何是12、13岁举行?原因已经不可考。但圣经中有个诫命,或许可以一窥这传统是怎么来的?
上帝指示:「男人不要刮胡子」。因此,在中东世界会看到13岁的男孩,脸上开始有胡子。希伯来文胡子「zaqan」与长老「zaqen」同一字根。长老多半是上了年纪的成人,发白的胡子,人们视其为智者的象徵。约珥教师表示,这正是上帝的创造!当女孩看着男孩说:『你脸上开始有毛了』,显示人生就很自然要开始过渡到下个阶段,生命的循环就开始了。男孩就要成为男人,朝向成为有智慧的长老。
因此犹太人给13岁的孩童行「诫命之子」的成年礼,让这些孩童在公开仪式中,选择成为大人,选择跟这位爱的活神建立「约」的关系。明白自己是跟神立约的人,自己是神伟大故事中的一部份,是属于一群超越时间的百姓,跟先祖们有所连结,便严肃地体认到自己从今天开始,就要成为上帝话语的门徒了,往后必须认真研读上帝话语的指示,于生活中实践出来,塑造美好成熟的生命。
约珥教师提到圣经中的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记 20章17节)非犹太人通常是从字义表面去解读「不可贪心」。但犹太拉比的「夫子式解经法」,引导百姓反面思考「不可贪心」更积极的态度就是「正视自己所拥有的」。
拉比把人比喻成一栋富丽堂皇的皇宫,内有很多房间,这些全都是创造宇宙万物的大师--上帝的亲手杰作,每个房间里面都放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宝藏。第十诫「不可贪心」,则是上帝要提醒信他的人:「如果你一直渴想别人的皇宫,你就忽略你自己的皇宫;所以你要渴想自己的皇宫,一一打开每一个房间,把每个宝藏拿出来,好好欣赏感受它的奇妙。这些宝藏代表一个人的才华、恩赐、能力,是上帝赋予你的天然恩赐。」
而成年礼的有个目的,就是父母为成长中的孩子预备环境,让他们从中发现生命的喜悦,进行自我探索去发现自己生命中的所有宝贵恩赐,找出上帝早已摆在生命里面的宝藏。上帝将孩子信托给父母跟老师们,因此他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与学生,去发现上帝给予的宝藏--不同的恩赐、能力、才干;反之,若不去探索这些宝藏,相当于拒绝神的恩典。
另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很多都对自己很敏感,女生说:「我的头发怎么那么卷,不是直的呢?」或「我怎么那么胖呢?」、「我的嘴唇大一点比较好。」男孩的情况也差不多。事实上,青少年都有同样问题,不知怎样接纳自己?但,通过成年礼,可以帮助他们走上一条「发现并接纳自我」的旅程,学习用神的眼光看待自己,对他手中的作品深感奇妙、惊异。
要进行成年礼的男孩、女孩,得预备一篇讲道。青少年站在公众场合演说,用上帝的话语,教导指示台下的会众(父母、师长、拉比们),可以训练他们台上台下 easy Talk,对自己充满信心。而对台下的人,则正视这些青少年已经不再是个孩子,是个可敬重的成人了。他们年幼时,我们注意他们所说的话;如今成为大人,站在我们面前教导,岂不是应该更仔细来听吗?约珥教师特别指出很多父母常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常认为孩子还停留在很小、很可爱的阶段。而成年礼的举行,对家长则是很大的提醒,「孩子长大了!」得因着孩子们日渐增长年龄,合宜地相待。孩子很自然地在成长,身体、情感方面慢慢成熟,父母也应该要跟着成长。
最后,约珥教师补充,请不要误解犹太教育是从成年礼才开始。成年礼是表达一个人的生命进入跟上帝立约关系的生活,但在之前的整个童年,孩子们也有机会跟自由,好好地享受神。这里,他举了「守安息日」的例子,来详细地说明他们如何享受神。
犹太人很重视守安息日,因这是「约」的证据,是一个看得见的记号。透过守安息日,宣告对上帝婚约的忠心,宣告新娘(犹太人)对新郎(上帝)的爱。这天,犹太人停止一切的工作,让自己全然与上帝同在,全家人团聚,一起在餐桌上彼此面对面。大人没有任何工作来搅扰,小孩也没有任何学校功课来打扰。不管有什么工作还没做完,安息日一到,就停止了,摆在一旁,也不再想了。
诚然,对忙碌的现代人而言,犹太人守安息日或基督徒守主日,是一种严格的考验。但,这正可衡量自己生命有多少「自由」?停止工作的自由度有多少?约珥教师挑战着台下的基督徒:「你有自由去停止、不要再做工了吗?你们宣告说『上帝使我们自由』,却日以继夜、一星期七天都不断做工?你们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呢?不仅自己不断做工,也不准儿童停止做工,不管学校、补习班、安亲班的功课。每个人日以继夜就是做工!做工!做工!」
非犹太民族,多会认为十诫是道德诫命。但对犹太人而言,十诫最大的核心价值,其实是「自由」!纪念犹太人在埃及为奴,因着上帝带领,获得自由。守安息日这条诫命,是要让属上帝的百姓,拥有自由。这天不被工作捆绑,来跟宇宙君王—上帝会面,全家人一起聚集同坐席,面对面地看待彼此,彼此祝福。父亲祝福儿女,祝福每个受邀的宾客,祝福妻子,称颂永生神。
犹太孩童何其有幸?在13岁以前,整个童年时代,就这样透过一个个安息日滋养,潜移默化中发展出与上帝、与家人亲密、熟悉的关系。并且,他们很自然地学习到在安息日中所领受到的动力去过每一天。在安息日调整已经紊乱的生活步调,于是能用正确的方式过接下来的六天。反观我们自以为自由的现代人,其实大都是工作或是金钱的奴隶!连一周要拿出一天跟自己所爱的家人,好整以暇、让情感自然地交流,都不太有时间。
犹太民族的成年礼,关心的层面多元,所蕴含意义之丰富,短短数个小时的文化讲座,实在难以言尽。而国内目前常见的「转大人」活动,意义显得单薄许多。在实践上,多数关心孩子的父母顶多是在女儿月经来的时候,买个小蛋糕庆祝,或儿子则在国中青春期时,来几帖中医转骨长高药方,在身量体型上关心孩子是否转大人而已。然而目前社会中不断出现「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问题却不是出在身量体型。或许我们可以从犹太成年礼来学习,更多着眼、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否跟身量一同与日并进?
圣经教师约珥(Yo’el Berkowitz)与翻译曾千芬牧师(阿尔法儿童读经协会理事长)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