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Ⅰ》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我的祷告角落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经常梦想自己能有一个干净安静的独享空间,放着悠扬的圣乐,墙上挂着一个十字架,茶几上摆着圣经和几本灵修书籍,独自一人自在专心地在那个祷告角落读经祷告,甚至还能准备个舒适的跪垫,像电影中的敬虔教徒般进行跪祷…。

然而,实际的生活却是:我没有固定的祷告角落。我像是个游牧民族,天气舒适时,坐在阳台读经祷告;工作前坐在书桌祷告;忙碌时边洗衣服、边切菜,也边祷告。而使用率最高的祷告角落应该算是我那部老爷车的小小驾驶座。

因为,每一天我出门上课前,我都不知道今天要遇到怎样的学生、会发生怎样的事?会不会有不友善的情事出现,或者我无法回应的问题?我很清楚自己的有限,也知道试探凶恶是随时存在的,更不想辜负我的教职,所以,我总会在赶赴学校的路上迫切祷告求神的圣灵与我同工,祝福当天的课程。

小时候,妈妈教导我们宗教是极神圣之事,阴暗潮湿的地方(例如浴厕)是不能行敬拜礼仪,与宗教有关的物品,也不能出现在那种晦暗的角落,这是极大的禁忌。长大后,念经的姊姊也表示,他们要念经时,必须朝向东方。

当我还是个慕道友时,师母问我们:在浴厕里祷告,行不行?
我的直觉是:不好吧!
然而,师母说:会躲在浴厕里祷告的人,通常是信仰在家里受到逼迫,或者遭遇很大的苦难,需要找个可以躲藏起来的空间好好向神说话。遭遇这样困境的人,仍如此迫切寻求神,神岂会因为空间的关系而拒却垂听?

是呀!如果我们承认:神充满在宇宙间。那当然随时随地都可以与神对话。
如果我们承认:神有无限怜悯。那他岂会因为求助声发自最晦暗的角落而予以轻忽?

约翰福音4:21-24,耶稣也直接教导我们,敬拜神不局限于耶路撒冷或任何其他圣地。只要献上心灵及诚实,随时随地皆可敬拜。
讲究敬拜场域,或许是基于敬虔慎重。然而,在这段经文中耶稣提醒我们,态度才是敬拜的关键。

耶稣也教导:「你祷告时候,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在隐密中的天父祷告….」如果从字面意思来看,似乎是耶稣要我们进入一个空间去祷告;可是若对照其前后文(太6:5),这句话更像是在提醒我们:祷告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没有周遭人目光的压力,可以自在地面对神,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歌颂赞美就尽情歌颂赞美…,不必修饰词藻,尽管摆上最真切的情绪,是自己与神的独自相会。甚至,耶稣还提醒我们祷告时要「关上门」。

其实,在现代的生活中,祷告时应关上的不只是房门,还包括手机,以及脑中的其他杂讯。有时候,开始祷告前,我会看一下手机,了解有无新的讯息?但这个开手机的小动作往往会将我原先预备安静下来的心给拉远了,拉去处理一些并不迫切的杂务,甚至忘记再回来祷告。有时候,我会在祷告中会突然想起某个正在挂念的事,然后就停下祷告去进行它。有时候,我也会在祷告告一段落的静默时刻里,心思不知不觉地飘远了,还没完成结束祷告就起身做起其他事来了…。这些,都是祷告中的搅扰。

其实,我也清楚:祷告时不应分心。但总是会挂念那些突然想起的重要事情若在祷告后忘却了怎么办?于是,我会准备纸笔简单记下突然心生的感动或提醒,然后继续与神约会。

祷告,是一种「安静在神面前」的操练。这种操练,往往是一个跌跌撞撞的过程。有时可以作到专注,却不总是专注,因为我们需要不时地与搅扰进行拔河—时间的搅扰、空间的搅扰、内心的搅扰…。奇妙的是,当我们胜过那些搅扰之后,神的话语往往就会像是战利品一般清楚地呈现出来了。

空间,可以使人紧张,也可以使人放松、得安慰。耶稣清楚我们的软弱,因此提醒我们:

祷告时,要进入内室--一个可以帮助自己静下来的地方。

如果在生活中能够拥有一个静好的独享空间来进行祷告,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如果没有独享的祷告空间,只要心灵能辟出一段专注与神相会的时光,诚实面对神,相信也会是蒙神怜悯及悦纳的。

【延伸阅读】:
祷告比赞美容易 It is easier to pray than to praise
安息之必要
耶稣教我们的祷告—与外邦人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