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閱讀》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原來,胡迪警長是盧雲!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問題想問胡迪警長:「為什麼你願意成為小朋友的玩具,甚至被玩壞了也甘願?」

胡迪警長,十多年前迪士尼風靡一時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的主角。「玩具總動員」 是第一部完全由電腦 3D 動畫所呈現出來的電影,當年一推出就造成轟動。裡面的人物,除胡迪警長外,像是巴斯光年、泡泡龍、蛋頭先生,都成了許多小孩朗朗上口的名字。因為太受歡迎了,甚至還拍了第二集,一樣是萬人空巷。

「玩具總動員」故事的最大特色,在於假想小朋友天天在玩的玩具,其實都是活生生、會說話、有思想的「生物」。在人類面前,他們為了自保,會假裝靜止不動;只要人一不注意,他們便生龍活虎起來,聊天、玩耍、運動、工作,甚至還召開大會,商討玩具國的各樣事宜。

胡迪警長本來是一個名叫安迪的小孩最心愛的玩具,因此他在安迪的所有玩具中,是個頗有號召力的領袖。可惜,這個得天獨厚的地位,隨著安迪喜歡上新的玩具「太空騎警——巴斯光年」而備受威脅:胡迪在玩具中的人氣直直下滑,安迪也越來越少注意到胡迪,大家眼中只有「巴斯光年」。 後來因為一場意外,胡迪和巴斯光年流落街頭,兩個玩具在吵吵鬧鬧中終於化敵為友,攜手合作,在驚滔駭浪中,順利回到了主人安迪的家。

或許「玩具總動員」第一集裡,較多聚焦在胡迪與巴斯彼此間的衝突,有個問題雖然存在,但並不明顯。那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胡迪和巴斯甘心樂意當個「玩具」?外面的世界那麼大,也那麼有趣,為什麼玩具們寧可守在自己的主人身邊,就算是失寵、被玩壞了,也沒關係?

很有意思的是,到了「玩具總動員」第二集,這個問題被放大、突顯了。第二集的劇情安排,讓胡迪警長有機會前往日本,進入「玩具博物館」裡成為展覽品,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到這個地方,為要欣賞胡迪警長的英姿。原來啊,胡迪警長這款玩具,曾有一段輝煌的過去;在「西部牛仔」仍被大家當作英雄的年代,胡迪警長不但是所有小朋友最喜歡的電視卡通,相關的周邊商品與玩具,更是多不勝數。可惜,當英雄逐漸被「太空人」取代之後,胡迪警長就迅速沒落了,如今手邊擁有胡迪警長的人,幾乎屈指可數。不過物以稀為貴,胡迪警長雖然不再是小朋友們的最愛,但是在某些人眼中,卻代表了商機無限的「古董珍玩」,日本的玩具博物館更因此願意出高價收購胡迪警長。


想想真是宛如天堂啊!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個默默無名小孩手中的玩具,如今竟然成了搶手貨,身價不但高漲,更有機會進入博物館殿堂裡,站在世人的眼前,這真是一個證明自己本是非凡的大好機會啊!假如我是胡迪警長,一定二話不說,行李箱收一收,揮一揮衣袖坐上飛機——日本,我來了!我要全世界的人看到,比起比爾.蓋茲、大前研一、村上隆、J. K. 羅琳、李安,我一點也不遜色。

胡迪警長不是沒有猶豫過,甚至都已經躺在箱子裡,準備踏上將會改變他平凡一生的旅程了。可是到最後,胡迪踩了煞車;在神奇旅程與小孩安迪之間,他選擇了安迪。拜託!有沒有搞錯?我心裡頭吶喊:你就跳上飛機吧!日本多的是抓緊時代潮流的東西,為什麼不去?你覺得留在一個小孩身邊比較有意義?可是去日本,你是進到博物館裡耶,你成了知性與智慧的象徵,代表的是人類知識的傳承,在提升國家社會的競爭力上,功績卓著,這不但不會沒有意義,從小到大,老師、父母不都是如此教導的嗎?胡迪你為什麼這麼自私,只敢窩在主人身邊?

所以,我很想問胡迪警長一個問題:「為什麼你願意成為小朋友的玩具,甚至被玩壞了也甘願?為什麼明明知道小孩長大了,就把你丟在一旁,你還是選擇留在小孩身邊?」
畢竟,胡迪警長不是真人,無法開口回答我的問題,我只好帶著這個問題進入職場、工作、結婚,然後有了孩子。那天,我的小孩正看著「玩具總動員」第二集的 DVD,當胡迪警長決定要留在主人安迪身邊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通了。我甚至還覺得胡迪這樣的決定,既偉大、又充滿智慧;因為我發現——原來胡迪警長就是盧雲。

        *    *    *    *

相信聽過盧雲的人不在少數,他是20世紀後二十年,西方社會中頗具影響力的神父作家,也是公認的靈修大師;他的著作銷售早已超過數百萬本,許多人因為他在靈性主題方面的洞見而獲益良多。盧雲曾任教於美國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神學院,我唸研究所時,研究所的所長就曾上過盧雲的課。而這麼一個世人眼中聰明絕頂的人物,卻在他教書、寫作事業的最高峰,放棄令人稱羨的哈佛教職,毅然投身一個以服事智能障礙人士為宗旨的機構——「方舟團體」。

這是自暴自棄、自毀前程嗎?盧雲不這麼認為。相反地,盧雲剖析,過去那段身兼教授和暢銷作家的生活,儘管功效卓著,但是很多時候,他做這些事,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他希望別人注意他,希望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希望別人看見他的好、他的棒。表面上看來他是為別人,實際上他的眼目看的是自己。而選擇離開哈佛神學院,投身照顧智障人士的工作中,盧雲就是希望能夠活出一個能真正關心他人,而不是只為自己的生命。盧雲認為,那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也是上帝希望我們都能活出來的榮耀(註)。

我的問題在盧雲的生命見證中豁然開朗。胡迪警長放棄玩具博物館,選擇留在主人安迪身邊;盧雲則是放棄在哈佛「玩具博物館」接受眾人推崇的生活,選擇走進智障朋友中間。他們都不介意讓自己的生命朽壞,因為在他們心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能夠豐富他人的生命。那我呢?活在大多數人都不想要有孩子的社會中,其實要不要有孩子,一直是我最大的掙扎;我覺得以我的能力,沒有孩子可以成就的事情一定更多,然而,胡迪警長和盧雲卻提醒我,陪著一個生命,遠比博士學位、研究成果更有價值。而在工作領域,胡迪警長的智慧也讓我學會思考,做某件事情的時候,背後的動機是否在榮耀自己;吃了虧、被批評了,如果不是極為嚴重,我是不是願意把已經到嘴邊的辯解吞進肚子裡,而非反唇相譏?
謝謝盧雲,讓我看見自己原來在意自己多過在意別人;也謝謝胡迪警長,雖然你總是那麼惹人發笑,可是卻笑中有淚地把聖經「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的智慧,告訴我們。


註:盧雲這段從神學院踏進「方舟團體」裡的心路歷程,都記錄在《浪子回頭》這本書裡 。

聽阿祥跟 dannyboy 兩個書痴話心得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父母靈修學
在死蔭幽谷中作光作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