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歡迎同性戀伴侶來到教會?

【作者:提摩太摩根(Timothy C. Morgan)譯者/李柏佳越過急澗山嵐 2014.06.15


請想像這個再也不是假想的情況:

某個夏日的週一早晨,甫新婚的麥特和亞歷來到教會,為他們領養的女兒瑞秋報名暑期聖經班。主日學校長該如何回應?

1. 指引他們去最近的自由派教會。
2. 協助報名,並遞上教會的信仰宣言給這對伴侶,當中提到同性戀行為是有罪的。
3. 協助報名,然後邀請這對「夫婦」(根據該州法律,他們的結合是合法的)與牧師會面,並討論洗禮和入會事宜。
4. 以上皆非。

不合聖經的婚姻

就在本週,明尼蘇達和羅德島成為全美允許同性婚姻的第十二和十三個州。因著親同性戀的美國最高法院在六月的裁決,接下來幾年,全美將有越來越多合法的同性婚姻。

幾個世代以來,基督教面對了許多在其理想的一夫一妻制之外的群體。在非洲殖民地宣教的年代裡,許多教會對多妻的初信者採取零容忍(zero tolerance)政策。如果他們想受洗、加入教會,並跟隨基督,就必須打發其他妻子離開,只能留下一個。

但奈及利亞的西非福音堂神學院學務主任山迪.亞剛(Sunday Agang)說道,宣教士們很快便意識到,此政策為那些被拋棄的母親和她們的孩子帶來許多困難,而且免除了多妻丈夫供養他們的責任。 隨著時間過去,當地教會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因應策略。有些教會接受這些想要成為基督徒、卻擁有多妻的丈夫的整個家庭。但許多教會不允許他們在教會講道、教導或扮演領導的角色。

然而,教會的目標仍然一樣。一旦有人接受基督,便邀請他進入那喜樂、根植於教會的團契,以及一生之久的門徒培訓和成聖之旅。

友善地歡迎,而非肯定

對那些忠於聖經教導的教會,有什麼穩固的聖經觀點和做法可供參考?早在1990年代,保守派基督徒領袖就公開接納受同性吸引者進入教會生活。他們真誠友善地歡迎,而非肯定他們的行為。然而可悲的是,教會對疾病(HIV病毒/愛滋病)的恐懼、害怕輿論的譴責、恐同、以及想透過某些未經證實、且往往有害的療法,來改變同性戀行為所製造的壓力,往往淹沒了任何可能的歡迎。

儘管如此,已有證據顯示教會的進展。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新調查顯示,低於三分之一的同性戀者反應,他們在敬拜的場合感到不受歡迎。甚至更少人表示在過去的十二個月中,有過不受歡迎的感覺。 基督徒和教會可以做的遠超過歡迎而已。

面對受同性吸引的人,基督徒如果願意讓聖經來改變我們的心態,以合於聖經恩典和真理的新態度來對待他們,而且教會也同步開放、熱情款待,對受同性吸引者來說,這回應將使他們又驚又喜。不少人以為改變性別認同就像換燈泡一樣簡單,如果我們犯過這個錯誤,我們必須認罪悔改。

九十九隻羊

這新的態度看起來是甚麼樣子?面對極端的景況,對聖經的信仰與實踐,才真正受到考驗。以這個議題為例,考驗不只在教會內、也在教會外。其核心問題在於,全心跟隨基督的門徒,有多願意和這些同性伴侶建立真實可靠的關係,並視之為聖靈帶來改變的序曲?耶穌會參加同性戀遊行嗎?耶穌會參加教會裡的同性戀婚禮嗎?耶穌會走進同性戀酒吧嗎?從福音書來看,在當時人的眼中,耶穌的行為是很不成體統的,部分原因在於,他公開參與罪人的生活。好牧人的比喻說明了身為基督徒的你我,該為了那位需要耶穌的人,遠遠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罪人在哪,我們也在哪。

當然,接納和熱情款待也要有個脈絡。是的——耶穌會到同性戀酒吧,如果麥特和亞歷邀請,他也會去他們熟悉的餐廳。當同性戀者來到教會時,對他們展現歡迎的態度,誠然是表現基督徒熱情好客的誠意行動;同樣地,在同性戀者聚會的地方與他們交往也是意義重大。 有些真實案例,顯示基督徒已經有很大的改變:2012年十二月《今日基督教》報導,越來越多基督教大學(他們有一大堆行為規條),允許受同性吸引的學生在校園裡進行保密會談,而這些人仍可完全參與在校園生活和服事中。

「生命贖回」事工(Redeemed Lives)位於美國麻州,該機構訓練教牧領袖處理教會中性別認同的問題。其宣言強調基督的福音(而非治療技術):「把所有人帶入耶穌基督醫治和救贖的懷抱中。」機構創辦人伯格納(Mario Bergner)相信性的救贖是給所有人的,而非只給受同性吸引的基督徒。

另一個例子:彼得.奧德是住在英國坎特伯里的安立甘宗牧師,他也是個部落客。他形容自己為「後同志」(postgay),意思是他承認受同性吸引,但並不以此建立他的身分,或者合理化同性戀行為或參與其中。目前彼得身為人夫與人父,他在God, Gays, and the Church一書中,談到他的事工是幫助教會「以憐憫和關懷回應那些在性方面已破碎的人們……」。

建立同理心是關鍵的第一步。謙卑,而非羞恥,則是我們共同的願景。

最後,天主教部落客塔胥奈呼籲所有基督徒要對破裂、醫治、和受傷有更豐富的認識。她在2011年寫道:「即便只是一個受傷的印象,其複雜程度不會亞於所謂的『破碎的性身分』。在基督教的思想裡,傷口不只是被醫治,有時還會得榮耀。」

蒙救贖的性傾向

教牧領袖會問:「接納同性伴侶進入教會生活,界線該畫在哪裡?

當然要視情況而定;這會因教會的信念、價值、目標、信仰宣言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無論如何,教會評定的標準應該是透明、清楚、公平的,且從聖經而來,適用於所有人。奧斯丁(這個城市被當地《奧斯丁美國政治家日報》稱為「歡好之都」)門戶教會的柏克牧師根據此聖經信息建立基督徒群體:「照你本相來,完全人禁止入內」。他們採取「不譴責、不縱容」的方式(該教會的性傾向五部曲系列教導現已上線),教導合乎聖經的性。該教會所展現的歡迎,是滿有恩典且寬宏的。

知名作家,同時也是德州橡樹山教會的前任牧師路卡杜,在2012年《今日基督教》的訪談中,告誡教會領袖千萬不要感到不耐煩。「在我們的教會裡,有些人以同性戀的生活方式過活。你想,如果我在講台上說:『神照你的本相愛你,而祂將會幫助你改變。』他們會像我所想的,那麼快就抓到這句話的意思嗎?我認為,在我們裡面,有個想控制別人在神裡面成長的時間和方法的欲望。」他說,重要的是,領袖們要相信神會「照祂所想的,成就祂的旨意」。

願意對受同性吸引者張開雙臂,同時忠於聖經對性的教導的教會太少了,而他們多半有以下共通點:

●委身於禱告和醫治的事工,並且和公眾一起崇拜,而非獨立於其他教會。

●長期致力於接觸遭受性虐待的倖存者、受同性吸引者、以及性別認同議題,因此能避免使用速戰速決或統一規格的方式解決問題。

●知道許多信主的同性戀者可能無法達到心中渴望的改變,因此讓那些願意面對自己在性方面的破碎,且為神在他們生命中所做的工作見證的弟兄姊妹,在教會擔任重要職位。

●和那些視人們實際需要和狀況做出調整的基督徒諮商專家建立資源網路。

●注意自己的用語,且不容許有人妖魔化或誹謗同性戀者。

曾經有段時期,教會不過稍微撐開門,受罪苦害的靈魂便大量湧入,但那已經結束了。基督徒應該把對性的願景包含在我們關於忠誠、貞潔和獨身的信息中,因為當這樣的信息自講台進到人們的生命中時,性身分的破碎就不再有能力傷害我們。

唯有在基督裡,你我才能找到真實的身分認同。福音邀請我們進入一個蒙救贖的性傾向,此身分認同是建基於與神和鄰舍一生之久的關係。

●校園雜誌2014 / 1、2月號(本文節錄自Christianity Today網路,2013年8月。)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