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致富

【作者:費里、馬克斯威爾越過急澗山嵐 2007.12.30


歐康克牧師(Michael Okonkwo)出現在奈及利亞拉哥斯的4000位觀眾眼前。隨著他的金色寶座冉冉上升,「哈利路亞!」的吼聲,帶出他的自我宣告:「父親中的父親,牧師中的牧師」,他穿的是一襲閃爍耀眼的綠袍。台下的群眾起立,瘋狂地歡呼。

歐康克,這位畢業於加州聖地牙哥Morris Cerullo宣教學院,現年62歲的前銀行家,他召開一場名為「財富智能(Financial Intelligence)」的研討會——如果你錯過了這次會議,他會鼓勵你去買錄音帶。歐康克闡述著「智能」這概念,這是他在自己撰寫《用上帝的方式管理財富》(Controlling Wealth God’s Way)一書中,特別指出的:「許多人缺少一種認知,那就是:上帝已經為祂的兒女預備了在地上的財富。而所謂的財富,是指非常、非常的有錢……你要打破成見!對財富的慾望並不是罪。」

從1998年起,歐康克就擔任「蒙恩福音宣教會」(the Redeemed Evangelical Mission,簡稱TREM)的主教,他在150間以成功神學為 導向的教會中,展開每年一次的「國度生命全球研討會」。但是今晚,他將講台讓給了歐默布德(the Rev. Felix Omobude)——他 鼓勵會眾要有宏大的夢想。「我們身旁環繞著那麼多的夢想摧毀者」,他說:「別讓他們扼殺了你的夢想。」

歐默布德預言:「你的明天,將會比今天更好。到了2007年,你就會達到你的目標。」群眾激動地不可抑止。歐默布德應許說:「婦女們都會找到歸宿,台下的觀眾都會買新車,而不孕者會生雙胞胎。」要得到這個祝福,歐默布德鼓勵會眾奉獻25,000奈拉(約200美元)。當地學校的老師一個月只賺150美元,所以這樣的奉獻金額絕不是小數字。可是,還是有三百多人,擁向歐默布德,他從一個碗 裡沾揉點油,塗在他們的手掌。

幾分鐘之內,教會就獲得了免稅的六萬美元。

同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非洲撒哈拉以南數不清的地方展開,那裡有一些五旬節宗的成功神學發展,不僅比一般其他基督教宗派來得蓬勃迅速,甚至也比其他的宗教團體興盛,包括伊斯蘭教。根據2006年Pew Forum對宗教與公共生活的研究調查,在非洲八億九千萬的人口裡,就有一億四千七百萬是屬於「復興論者」(Renewalists,兼指五旬節教派與靈恩派的信徒)。他們的組成超過奈及利亞四分之一的人口,也超過了三分之一的南非,以及肯亞56%的人口。

倫敦大學的教授吉福德(Paul Gifford),在他2004年的著作《新基督教:五旬節運動在全球化非洲經濟中的地位》中說道,非洲各大城市的汽車保險桿貼紙上都寫著諸如此類的標語:「銳不可擋的成功者」、「只要有耶穌,我永遠都贏」,還有「你的成功是取決於你的信心」。吉福德指出,這些復興論者不僅如傳統的五旬節派說方言、作先知性預言和醫治,更相信神會因應信徒的信心而供給金錢、車子、房子、甚至是配偶——即使不是立即實現,也不會太久。

Pew在2006年的調查報告中詢問與會人士:「是否神會賜予富足的物質生活給有足夠信心的信徒?」85%的肯亞、90%的南非和95%的奈及利亞五旬節教徒都回答:「是」。同樣的,當問及:「是否宗教的信心對經濟的成功極為重要?」大概九到十成的肯亞、奈及利亞、南非的復興論者的答案,也一致是肯定的。

「我傳講成功神學,也傳講救贖的信息。」伊馬康度(Joe Imakando)如此說。他曾經是持恩賜停止論的浸信會友,現在則是尚比亞有6500名會眾的,盧沙卡「生命之糧」教會的牧師。這個教會在全國已有53 個分堂;不僅如此,他們在整個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非、 馬拉威以及坦尚尼亞,都在植堂。就如同許多非洲巨型教會的牧師一樣,伊馬康度也主持自己的地方電視節目。

不過,他嘲諷那些為他貼上「傳講成功神學者」標籤的人,針對那些批評,他說:「我們的教會在成長著,他們的卻在萎縮。」

伯明罕大學全球五旬節宗研究的教授安德森(Allan H. Anderson)認為,非洲的復興論者的確令其他宗派的教會和機構相形失色。「那些老式的教會,不斷地在和主導新體制的企業化教會經營者掙扎、對抗著。」

「如果你不想要玩這場成功富足的遊戲」,惠敦學院神學系副教授巴科特(Vince Bacote)說:「那就得甘於寂寞,作個非主流者。」

若一網打盡地把非洲復興論全視為物質主義掛帥的話,未免流於短視。這種物質主義曾由剛崔(Elmer Gantry)所提倡——師法沿街 式叫賣及落後地區的迷信行為等方式。《靈恩雜誌》(Charisma magazine)的編輯葛拉第(J. Lee Grady)認為:「許多奈及利亞復 興派領袖都在傳講以申命記應許為基礎的聖經概念,」他說,「宣講:當人們棄絕他神而單單事奉耶穌基督時,上帝會祝福他們的國 家與經濟。」

葛拉第強調一個重點,在非洲許多側重傳講物質祝福的潮流中,也要分辨其中的差異。不錯,許多的非洲牧師是在傳講成功的富足福音,但即使有人在宣講財富,另有一些卻是單單地高舉著上帝會供給日常所需。葛拉第說:「你仔細觀察,儘管有些人是貪婪的,但神仍會在細微處施展作為。」

美國製造

非洲成功神學教導最糟的一種品牌就是——也許並不很令人驚訝——自美國進口的教導。專家舉證了復興派這種現象普及的各樣原因,這比「健康與財富」要更為人所知,包含了:

.美國人的生活模式影響了非洲信徒,認為基督徒的信心等同於財富。

.傳統非洲價值觀常將物質的成功和靈命的成功連結在一起。

.非洲「大人物」的理念往往都很推崇富裕、大有能力的領導者,就如同那些成功神學佈道者一樣。

接著就是電視媒體。當五旬節宗、靈恩派的電視節目大量地充斥在非洲時,復興派信徒人數,從1970年的一千七百萬人,增長到2005年的一億四千七百萬人。世界最大的宗教傳播公司是在加州的三一廣播網(Trinity Broadcasting Network, TBN),其次是歐洲的上主頻道(GOD TV)。

當電視在非洲城市間普及起來時,這些電視台獲得了廣大觀眾的支持。家裡沒有電視的人會跑去和鄰居一起看。他們的選擇很有限, 在尚比亞,只有三家電視台:主要是重播老電影和美國節目的MUVI TZ、尚比亞國家電視公司(ZNBC),以及TBN電視台。電視已然成 為整個非洲的宗教教室。

「人們打開電視,直覺以為TBN就代表了美國的基督教,而且美國人懂所有的事,所以,怎麼能不聽他們的呢?」尚比亞基督徒使命中心,一間造就牧師的歸正學院,它的創建者兼主任道倫(Bonnie Dolan)如此說,「我們看見尚比亞人以西方世界馬首是瞻,他們將TBN電視台與西方世界聯想在一塊。這樣的情形會扼殺我們的教會。」

在美國,TBN播放著主流五旬節派和靈恩派教師喬依絲.梅耶、巨型教會的牧師哈格(John Hagee),還有那些「健康與財富」的佈道家們——柯普蘭(Kenneth Copeland)與哈金二世(Kenneth Hagin Jr.)的節目。但是道倫認為,這些電視的主流佈道者在非洲並不會造成困擾;反而是非洲的TBN電視台播放的一大群沿街叫賣的小販,這才造成困擾。

非洲著名的「健康與財富」論者,比如倫敦金斯威國際基督徒中心的艾許牧羅(Matthew Ashimolowo),也會在TBN和上主電視頻道購買好些時段。

雖然古今各式各樣的基督徒都倚靠上帝的物質供應,但像下列這種傳道人所保證的——期望神賜豐盛財富、專業上卓越成功,以及身體、情緒無懈可擊的完美健全——卻是源自相當近代的美式的信仰觀念。

積極思想的最早提倡者,是一些從事心靈改革者如昆碧(Phineas P. Quimby)和艾迪(Mary Baker Eddy),兩人分別是新思想運動和基督教科學會的創辦人。進入廿世紀後,伯特利聖經學院的創辦人凱尼恩(E. W. Kenyon)牧師,將類似的想法引進他傳講的基督所成就的事工中。凱尼恩牧師在其著作中說,基督徒可以做一種「積極認信」,以實現身心靈的慾望。「我所宣告的」,就意味著說出,「我就擁有」。

廿世紀三0年代,哈金在他的五旬節派信仰的教導中,加入了凱尼恩牧師的講論,這便逐漸成了信心話語運動。身為神召會的牧師,哈金教導基督徒,只要你積聚了足夠的信心,就可以得到財富。哈金說:「將你所要的說出來,照著你所求的去做,勇敢接受你所求的,告訴別人你已經得著了。」他經營了一所「真道聖經訓練中心」(Rhema doctrine),該中心以「信心的話語必定會實現」為號召,他們還喊出了「列舉它,宣告得著它(name it and claim it)」諸如此類的口號。六0年代,羅伯(Oral Roberts)的年輕同事柯普蘭開始教導人們,信心是一股「力量」,也就是說當你大聲地開口認信,就會帶來物質上的結果。在這二十年間,信心話語運動在靈恩派的信心操練下,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在信心話語運動引進非洲之前,非洲創建基督教會(AICS)的傳統五旬節派和本土的復興運動,早已在此生根立足了一段頗長的時間。但是,「健康與富裕」的教導(強調物質上的祝福就是福音,或者至少是構成福音的關鍵)以及他邪惡的表親——信心話語運動(強調說出信心的言語,就能創造出物質的祝福),現在卻已腐化了非洲的基督教會。

大約15年前,哈金的兒子哈金二世和柯普蘭造訪了奈及利亞的非洲創建教會(AICS)。瑞金大學神學系的榮譽退休教授賽南(Vinson Synan)說:「他們將關於富裕福音(prosperity gospel)的教導,傳遍了整個奈及利亞。在那之後,教會人數迅速增長了百萬人。 」

財富的福音,過去曾經淪為邊緣化的美國宗教思想;現在,卻刺中了非洲成長繁盛、生意盎然的教會核心。

追隨領袖

道倫認為:「『成功神學』可說是非洲大陸最大規模的福音運動。」一般而言,在教會裡的非洲人,已經逐一上鉤。因為教會給予這 些有經濟困難的人,極為豐富的物質承諾。

這一點兒不稀奇,試著將信仰所帶來的希望曙光,與非洲的貧窮光景作一對照,即能理解。目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三億一千五百萬的人,每天只能依靠不到一美元度日。根據非洲2015的「非洲貧窮的事實」中顯示,整個非洲大陸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41歲,且三人之中,就有一人營養失調。

但是這淒涼的光景現在有了轉變:鄉村的非洲人搬進了大城市,有一些人正摩拳擦掌要迎戰賺錢的機會。舉例來說, 1960年奈及利亞僅有14.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今天則增長到了43%。因此,對經濟發展抱持樂觀的人數不斷增加。半數的奈及利亞復興論者認為他們的經濟正處於「完美,或很好的發展」的狀態。

這種鼓勵追求物質財富的現象已遍佈奈及利亞,連帶也引起政府的關注。根據2004年英國BBC電視台的報導,奈及利亞國家傳播委員會 ,禁止電視節目中播放AIC佈道者的宣告,因為他們所宣告的神蹟是「難以求證,也難以取信」的。

在此趨勢下,傳揚十字架以及苦難的教導,根本不具吸引力。將信息焦點放在這些主題上的佈道家,他們的配備,太不起眼了。道倫表示,有些佈道家甚至得在路上兜售鉛筆來籌款,卻乏人問津。因為這裡的文化、歷史告訴他們,要將信心放在「大人物」的身上。

今日的非洲,像歐康克這樣的牧師就是屬於大人物,他被包裝成一個成功的種族領袖。然而即使像歐康克這樣大型的教會,比起另一個追求財富綠洲的教會,相形之下也要失色。奧德坡(David Oyedepo)牧師的國際得勝者教堂(Winners Chapel International),可容納五萬四千人,被譽為世上最大的基督教敬拜中心。

就像其他土著酋長帶領自己的跟隨者,得著更美好的生活一樣,奧德坡是一位個性比實際更豪邁的人物,慷慨、體貼、讓人甘心跟隨。惠敦學院的巴科特就表示,奧德坡的教會是「極為性格導向」的。「你必須擁有活力十足的人格特質,也要具備一種權威性的形象。而那個教會的人,的確不太注重民主。」

奧德坡的教導是:「信心話語是成功生活的關鍵之鑰」,而「財富」也是他牧師生涯中的十二根「支柱」之一(其他的包含「醫治」、「成功」和「超自然的力量」)。但他也向無數的民眾宣講耶穌基督的救贖,並且開展令人目眩的一連串事工,好讓奈及利亞人民憧憬更美好的未來。

去年十二月,全世界最大的一場基督徒聚集(大約三百萬人),就在奧德坡牧師那間建在原始的迦南地莊園上、金字塔形狀的得勝堂舉辦。每個禮拜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前往服事。而奧德坡創建的盟約大學(Covenant University),被評鑑為2005年奈及利亞最優良的私立大學,學校的校訓是「國王與皇后的出生地」。《靈恩雜誌》的葛拉第,在這所學校最近一場的入學典禮上談到,他認為 自己就像是「在見證一場歷史性的創建」。

在每一次的努力嘗試中,得勝堂都維持著他的最高目標:幫助人們以信心的提升,來勝過奈及利亞的動盪不安。奧德坡警告:「如果你要走奈及利亞的方式,就還要接受奈及利亞人的苦難。」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神學教授海森(Irving Hexham)認為,一個古老的非洲式的驅策,甚至開出物質供應的承諾,確能激發非洲大陸的致富運動:那就是一種與超自然力量連結的渴望。

一名為人妻、為人母的婦人,她到歐康克的教會聚會後,說了以下的故事:

「我的丈夫在2002年12月5日星期四,夢到一群手持武器的搶匪破壞了我家圍牆、闖入我家公寓。搶匪們說要我的第二個女兒。」四天後,搶匪果真破壞了他們的房子,槍聲一響,婦人描述著:「七枚子彈射碎了我的右臂』。但那時,這名婦人的女兒,因想起父親的那場夢而躲了起來,逃過一劫。這母親說:上帝用一個神聖非凡的警告拯救了這個女孩。「我們實在感謝上帝的恩賜,我們的屬靈父母——主教麥克與歐康克夫婦,牧師們以及整個TREM家族。他們對我們在靈性與物質上的支持與幫助……使神蹟的喜悅進入到我們的生活。」

在一次前往南非杜賓基督徒中心(the Durbin Christian Center)的途中,海森留意到:書店的書架上擺滿了哈金的書。當地人告訴海森,他們實在敬愛哈金。

「你們為什麼會喜歡他呢?」海森問他們。

「他有美好的夢想。」他們總是這麼回答。

海森又問他們覺得杜圖主教(Bishop Desmond Tutu)如何,但得到的回答卻不怎麼熱烈。「他從來沒有談過他的夢想,」他們說。

對很多人而言,這類神奇供應,對照目無法紀的社會、脆弱不堪的生活光景與都市中的各類困境,使得純智性的信仰,好像過了期、走了味一樣。成功富足神學的導師指出,基督徒的信心就是與上帝有直接關係的生活方式。這種連結就是「成功福音在非洲盛行的關鍵,」海森如此堅稱著:「不管怎樣,在傳統的非洲信仰裡,本來就有醫治,以及富足……一旦這個想法(對夢想很有興趣的這個想法)風行起來,一切就隨之而來了。」

麥子與糠稗

非洲有一些本土評論家,針對「健康與富足」的信息發表看法。加略山國度教會的牧師,同時也是奈及利亞國家五旬節宗團契秘書,歐喬(Joseph Ojo)主教就指出,有些牧師「沒有蒙召,卻來掠奪講台,他們以自己的肚腹為神。」

歐喬並不認為基督徒應該逆來順受地接受貧窮。「我將貧窮視為我生命中的敵人,」他說,「而且我會為這令我厭惡的事抗爭到底,就如同對抗瘟疫一樣。窮困實在是討厭極了——它會殺害、貶低、毀壞。」但另一方面,他說道:「如果你說,『上帝呼召我來傳講 成功福音』,那你應該是有點問題。」

擁有上萬會友的奈洛比五旬節宗教會主任牧師歐金德(David Oginde)相信,他能利用保證富有使會友增加三倍,「但是如果這就是我全部的教導,那我會失去上帝的啟示。」他說:「上帝的國度是建立在十字架上,而不是麵包與奶油。」

歐金德有時會規勸基督徒別被那些成功神學傳講者矇騙了。一名大學生將他的教育費,當作播下種子一樣地奉獻出去,結果他因沒錢付學費而被開除。「我把錢奉獻給了上帝,但錢並沒有回來」,這個學生如此說。歐金德非常溫和地回答他:「你的錢並不是奉獻給了上帝。」

歐金德警告,那些不道德的佈道者,是將上帝的供應當作「一種賽馬」,「完全扭曲了一件美好的事。」

儘管如此,歐金德和歐喬仍然承認,有許多成功福音佈道者非常優秀。

歐喬說道,比方那些鼓勵會友將目標訂得更高、更努力工作、並且規勸他們遠離惡習的牧師——而他看見奈及利亞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改善。「上帝一直恩待這個國家」,他如此說。歐金德也稱譽:成功福音的事工,做了許多人道濟助的工作,例如開辦大專院校,提供食物與藥品給窮困的人,並且支持預防愛滋病的計畫。

根據伯明罕大學安德森所言,只有那些搞不太清楚狀況的人,才會將非洲傳講「健康富足」福音的領袖全部視為「貪婪地渴望財富與權力的無恥操作者」。

《由非洲的觀點來看五旬節福音、宗教與文化》(The Pentecostal Gospel, Religion, and Culture in African Perspective)一書的作者安德森提到,許多人也傳講悔改歸正:他們的會眾越來越有教養,也懂得給予,「因為他們的需要被滿足了。」

葛拉第參加了一月在拉哥斯有700位牧者共同出席的大型禱告會,會中他聽到許多人為他們國家膚淺的信仰,認罪悔改。目睹非洲牧師對成功福音的招牌,又愛又恨的情況,若要評估成功福音運動還需要顧及背景。瑞金大學的賽南認為,「成功」對大部分的非洲人來說,代表了可以遮風避雨的屋頂以及衣服。牧師們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來鼓舞信徒們:只要你不要亂花錢,也不要過罪惡的生活,那麼你就成功了!

當注意到殘酷的對待就在自己周遭發生時,許多成功神學的牧者,投入更多的努力去維持聖經中對物質祝福的觀點。經濟學家近期發表了一篇報導,指出一百萬個肯亞人出席了T.D. Jakes在奈洛比的大型佈道會。當會眾說,Jakes真是一個成功的牧師時,他告訴他們,自己是在教導上帝全備的祝福。

肯亞的牧師穆理斯(David Muriithi),這位Jakes的追隨者,他牧會五年的「恩典之家」,會友增至3000名。穆理斯常避免「信心與話語」和「健康與財富」的教導,他認為「成功」這兩個字是需要被闡明的:「現代人對成功僅有極淺薄的定義,事實上這是一個偉大的字眼。『成功』並不只代表著金錢,它代表了你所有的生活。你可以擁有100萬,但是當你生病、死亡或是婚姻出現危機時,這還算是成功嗎?」

穆理斯認為,適切地教導成功神學會帶來更新,而且他為那些操練應許、憧憬要得到成就的人感到難過:「如果沒有發生怎麼辦?」

同樣地,尚比亞牧師布羅(George Mbulo)主張:「財富的衍生是利用生意上的手段。」「上帝會讓你知道要怎麼賺錢」,他如此說道,所以沒有必要像賭博般地放手一搏。即便如此,他依然花了三億兩千萬美金,在盧沙卡的外圍為他的700名會友創立了一所學校。但還不知道他要怎麼付這筆錢!「我知道上帝會幫我籌到錢」,他這麼說。

聽來矛盾,但這就是許多非洲人的感覺,他們想經歷經濟上的信心成就,卻也覺得這是一件含糊不清的事情。他們來回於一間間教會,剖析著一堆信心與金錢的信息講論。如果沒有別的,成功神學的大眾化,突顯出非洲人民渴望一個涵蓋超自然與身心靈的信仰。

賽南認為,的確需要以屬靈的眼光來批判這場運動;但是那些多疑的西方人在評論非洲教會之前,也應該再一次省察自己的態度。

我們恰好傾向物質主義,巴科特說,也傾向「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和僅僅能活命的錯覺」。「那些住在郊區豪宅的西方基督徒,對著想 要『富足』的非洲人們大加批判,這似乎過於偽善了,尤其是這些非洲人只想能夠不用再住茅草屋、體會第一次擁有一部車的喜悅, 和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或者是去唸大學,」葛拉第說:「我們真的認為他們想要這些東西是錯的嗎?」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論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非洲持復興論的年輕教會發現到,在宣講盼望或淪為偶像崇拜,兩者之間畫一條線是不錯的區隔,而對教會肢體流露愛心,必能幫助人找到這條線的去路。

〔本文譯自《今日基督教》2007年7月號。作者費里(Isaac Phiri):居住在尚比亞的自由作家;馬克斯威爾(Joe Maxwell):前任《今日基督教》的新聞編輯以及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Belhaven大學的駐校記者。〕

〔全文轉載自校園雜誌2007年11.12月號〕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