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工作者的苦樂二三事

【作者:顧美芬每分每秒有祢 2021.04.04



圖片提供/123RF

十年前我寫了一本有關口譯與筆譯的書,常用在翻譯訓練的課堂上與學員一起討論。近年來比較少接口譯的服事,因怕年紀大、反應慢,有損於講者與聽者。但這期間筆譯不曾中斷,其中包括大部頭的神學書,也包括較短小的家庭、管理、財務議題等書。

譯者的痛苦

不論多資深,我相信上場口譯前,還是有許多預備工作,也仍然會讓譯者緊張。如果以做菜來比喻,有的大廚快火大炒,有的慢鍋細燉,各有不同美味。最令人痛苦的莫過於講者事先不提供講稿,口譯者無從預備,或口譯者事先沒有做好功課,造成不順暢的講座,讓台下的人聽得如坐針氈。

筆譯的功力,人各不同,我並非翻譯科班出身,不好置評。除了翻譯,我也審校。有人端出擺盤漂亮的精緻菜餚,有人拿出無法下嚥的食物。最讓我痛苦的莫過於審稿者看不懂而改錯,或譯者不仔細而譯錯。當然我們都有不懂原文的時候,但譯者可以標示出來,讓審校者容易查證,減少困擾。或可請教前輩,而非隨意猜測。

譯者的喜樂

翻譯的喜樂也很多,不然就不會從事這行,一做三十年。首先,譯者最能獲得書中的益處,等於每天都去聆聽大師的講座。能寫出一本書的作者,總是有領悟、有專長之士,且人生經驗豐富,善於溝通。在我每天的工作中,筆譯工作不時解開了我的靈性困惑,或增添了我的生活樂趣。有時讓我拍案叫絕,有時讓我默默點頭微笑。

其次,筆譯可以在家上班,在疫情中也不受影響。我想,如果主許可,筆譯要做到做不動為止。每次接到一本要翻譯的新書,我就在行事曆上寫下1.2.3一直寫到兩百,或三百,或六百,視書的頁數厚薄而定。其實,我的人生也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成為一頁一頁的書。希望這些書對無法讀英文的讀者,甚至以後的世代都有益處,這讓我感到工作很有意義,是一大樂事。

譯者的困惑

有些事情會令譯者納悶,如翻譯的書名被審校者或主編改掉。有的改得很好,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有的改得讓譯者不想承認那本書是自己翻譯的。另外,有些出版社不準時付翻譯費,或封面漏印譯者的名字(當然若譯者要求不寫出來是另當別論);但書名翻譯沒讓譯者參與討論,似乎是不尊重譯者。

不論是以前強調的「信達雅」原則,還是現在需要熟悉新名詞,才能貼近讀者,我覺得作者的風格很重要。若作者是搞笑專家,譯者不妨也活潑些;若作者是學者型的,譯者就不要譯得太花俏,包括書名,不必譁眾取寵。一篇文章的題目,若編輯要修改,也可能需要照會作者一聲,何況譯者翻譯了許多年月的一整本書呢,但這也只能算是另一樁苦了。文字事奉者的薪資微薄,但許多人仍然為主而寫、為主而譯,但願我們學習更彼此尊重,大家共同努力,讓文字事奉更上層樓。

譯者的學習

我從筆譯,學習別人寫作,對自己的寫作有幫助;我從口譯,學習別人講道,對自己的講道與教學有幫助;我從書名,學習認識作者,譯者,編輯,出版社。有人的書,名字很好記;有人的書,名字不好記,甚至不會念;有人翻譯的書名,有譁眾取寵之嫌;有人翻譯的書名,中規中矩,但可能賣不好。每次簽約,我都很信任對方,但經過多次不好的經驗,就知道合同中要加入哪一項。不過,守約施慈愛的上帝繼續發派工作給我,就是對我的大恩。

●about 顧美芬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