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123RF
有人問探險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為何想要攀登聖母峰?」他回答說 :「因為山就在那裡。」不曉得這是他的隨口應答,還是經過思考的哲語,但之後這句話就成為常被人引用的名言。這樣看似饒富深意的語句,除了掩飾自己也不確定理由是什麼,更讓自己莫名的執著聽起來很有道理。
不過,我認為很多事其實不必如此拐彎抹角,承認自己對某事的不明白,有時是一種可愛的率真。單純表達真實的想法,並不會降低事情本身的理想性與美感。若過度美化想法,拒絕承認心底最真實的本相,有時反而讓自己陷入迷惑,就像流連於美麗的迷宮,找不到出路。
童年的朋友
《回不去的那座山》(The Eight Mountains)這部電影,環繞著「山」述說男人之間友誼的美好與深刻,不僅一點也不陽剛,甚至帶點浪漫的色彩。
故事其實很簡單,兩個小男孩皮耶托和布魯諾(當然,後來就變成兩位中年大叔了),從小就生活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麓的格拉納,一個長年人口外流、謀生不易的小鎮。兩個竹馬之友的家庭背景不大一樣。皮耶托的父親皮老爹在山下的大城市有穩定的工作,因此家中的經濟情況良好。因為皮老爹喜歡山居生活,所以沒有因為工作而舉家搬遷到城市,而是自己週間到城市上班,週末再回到山上的家休息,權當度假。布魯諾的父親則是一個未能善盡父職的男人,雖然也在外謀生,但甚少回家看望孩子。從小布魯諾就被託給叔叔照顧,平日除了讀書之外,還需要協助叔叔務農。
在這個人口稀少又老化的小鎮上,小孩本來就不多,兩個男孩住得近,自然而然成為玩伴。布魯諾常到皮耶托家作客,受皮耶托的媽媽照顧,和他們一家人都很親近。後來皮耶托小學畢業,皮老爹為了讓他得到比較好的教育,終究還是把家搬到城市。不過皮老爹還是很照顧布魯諾,他和布魯諾的叔叔商量,由他出資讓布魯諾到城市裡和皮耶托一起受教育。可惜的是,布魯諾適應不了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沒多久就回去山上,跟著叔叔學習當一名酪農。就這樣,兩個男孩分開了很長一段時間。
皮耶托和布魯諾成年之後,雖然偶爾能碰到面,但因生活背景不同,加上長時間分隔兩地,友情難免變得有些淡薄。布魯諾作酪農,農閒時就下山做些粗工補貼家用。皮耶托則是成為一名叛逆的文青,疏遠了家人,頻頻換工作,做過藝文工作者,也做過廚師,不在乎有沒有穩定收入。總之,多年下來,兩人變得像是點頭之交,沒有什麼交流。
替代的兒子
皮耶托和布魯諾的人生再一次產生交集,是在皮老爹過世的那一天。為了照顧母親,皮耶托終於結束浪子般的生活,回到家裡,開始補償自己對家人多年的虧欠。後來母親告訴他,其實在他離家的這些年間,布魯諾常常來探望他們,遇到事情也會來向皮老爹諮詢,並在假日時陪伴皮老爹登山旅行,就像代替皮耶托作兒子一樣,給皮老爹帶來許多安慰。這些訊息,促使皮耶托重新省思他的人生。
有一天,皮耶托再次回到了山上的老房子,追想父親生前的點滴。那天,老友布魯諾也前來向他致意。皮耶托從布魯諾的口中重新認識了他的父親,也重新認識了他的老友,他們因此再次建立親密的友誼。
追尋那座山
從老友口中,皮耶托得知父親有個遺願。皮老爹希望皮耶托繼承那一幢位於風景怡人的山坡上、尚未完工的山屋。起初,皮耶托看到那因停工多年而幾近半毀的房舍,不免心生抗拒和埋怨,但在布魯諾的鼓勵下,他們開始合力修建這座山屋。幾個禮拜之後,隨著山屋修建完成,他們又像回到兒時,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兄弟。
之後,這幢山屋就成為皮耶托和布魯諾兩人共有的產業,也是他們相約每年聚會的地方。皮耶托成為一個旅行作家,四處雲遊,追尋心中的某種空缺,長時間待在尼泊爾生活。布魯諾則為他守住山上的基地,並開發為觀光農場,同妻小繼續作酪農,等待好友每年回鄉團聚。其實他們都是山上的居民,只是一個住在自認可以終生託付的山上,一個在遙遠的國度裡尋找讓靈魂落腳的高山。
對皮耶托來說,雖然浪子回頭時,父親已不在,卻在多年好友的身上找到了父親的影子,重新認識因為自己叛逆而疏離的父親。父親離世之後,他在布魯諾身上得到安慰,因為好友像父親一樣守著承諾,讓一個浪子年年有家可以回去團聚。
然而,電影的結尾令人有些感傷。那個好像已經找到安息之山的布魯諾,眼看著農場經營不善,卻寧可沒有收入,也不願意同妻小下山找工作。他固執地待在那座山,最後竟孤獨地死在被嚴重雪災壓毀的山屋中。皮耶托得知布魯諾死訊後終於發現,那座能讓他心靈安寧的山,其實就是他與摯友自小生活的那座山。只可惜待他省悟過來時,他已沒有機會勸下執念過深的好友,只能眼睜睜看著那座山人事全非。
踏實過日子
皮耶托和布魯諾的友誼誠然是可貴的,也很感動人心,但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更多的是家庭關係的美好。布魯諾從小缺乏父親的照顧,皮耶托的爸爸填補了這個缺憾,使布魯諾不至於變成實質上的失親兒。因為皮老爹,布魯諾好似在山下有一個家,有一位父親可以與他商量事情,引導他成長。而對皮老爹來說,親生兒子與他反目而離家出走的遺憾,也由布魯諾填補了。在他離世之前,還有個「兒子」可以陪他共享一段理想中的父子關係,一同登山旅行,分享人生經歷。
我真心認為,有時事情沒有那麼複雜,我們不必拐彎抹角,與自己真實的想法直球對決,就能看清事情的原貌。如果一味逃避,即便登上最高的山,恐怕也難以找到答案。在這部電影中,我想只有皮老爹是單純的登山客,他登山是為了放下一週工作的疲憊,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得到適當的休息。他的「兒子們」卻常放下生活應盡的本分,試圖從山裡面尋找人生缺憾的救贖。殊不知,這往往是捨本逐末,甚至緣木求魚。
離開那些虛無的執著,回歸生活本分,重新出發吧!傳道書最後一章總結說:「我兒,還有,你當受勸勉: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你們一切都聽見了,總而言之,應當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因為這是每一個人的本分。」(12章12~13節,新譯本)意思是說,我們可以花時間執著於鑽研知識,但以敬畏神的心踏實過日子是更重要的事。因為,「人所作的每一件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1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