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愛」,人生的一切都變得可以忍受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05.11.06


前些時候有一個學生來找我聊,說他從小到大都是在家鄉讀書,因為頭一次到外縣市求學,所以爸爸不太放心他在外的生活適應,三不五時就打手機給他,造成他生活上的困擾。跟他溝通幾次後還是無效,還是不時會接到「探班」的電話,因為他爸爸就是放不下這個心,這令他感到很困擾。為了這件事,他甚至快要跟爸爸起衝突了。

就在我們聊天聊到一半的時候,果不其然地,一陣手機鈴聲再度響起!這個學生以看似快要抓狂的聲音告訴我:「他這次一定要回去跟他爸爸大吵一架,讓他知道這樣的『過度關心』已經讓他的神經隨時處在緊張的狀態下」!

我:「你覺得你爸爸為什麼會一直打電話給你?」
學生:「因為他擔心我在外面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特別最近詐騙的問題很嚴重!」
我:「那你覺得如果回去真的跟他大吵一架,會打消他打電話的動機嗎?」
學生:「不曉得!至少我想讓他知道,我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
我:「我們現在換個角色假設一下,如果你是爸爸的話,看到兒子氣急敗壞地回來跟你大吵,你會覺得他是真的成熟了,還是更加擔心孩子還沒長大?」
學生遲疑了一下…….說:「以這樣的方式解決問題確實會讓人覺得『不成熟』!」

我:「如果現在你是爸爸的話,孩子怎樣的表現會讓你比較有安全感呢?」
學生又思考了一下,說:「自己可以處理自己的情緒,不亂發脾氣;懂得規劃自己的生活,不是整天泡在電視遊樂器前面;比較會替別人著想,甚至懂得關心家中其他人的感受與需要」。

那天我們聊天的內容大致如此,一個月後他又回來找我,我問他跟爸爸溝通得如何?他說那天回到宿舍以後,他決定以「包容」與「體諒」取代「對抗」和「衝突」,因為他也體會到「吵架」只會加重雙方的不信任、不安全,對彼此的關係沒有幫助。

於是當他爸爸打電話來的時候,他要求自己以「分享」的心態告訴爸爸最近的生活內容;假日回到家中的時候,也主動問候爸爸以及其他家人的近況與需求,並花時間跟家人分享學校生活趣聞以及成長心得,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一回到家就鑽進自己的房間做自己的事情。

幾個禮拜下來,他告訴我,他爸爸打電話給他的次數已經明顯少了很多了,父子關係也獲得了明顯的改善。我跟他一同檢視這件事情的整個面對過程,我們發現到一句挺八股,卻又十分有用且真實的話:「『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因為開始懂得打理自己的情緒,甚至能夠「體諒」、「接納」與「關心」,讓爸爸覺得他「真的長大了」!自然也就比較放心他在外的生活。

換個角度來說,也是因為看到父親這些舉動背後其實還是「愛」的緣故,才讓他願意忍住忿忿不平的怒氣,轉而從化解雙方誤會、增進彼此關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從根本處化解這個困擾,而不只是「暫時出一口氣!」。

寫到這兒,我想起了已故生死學大師Elisabeth Kubler-Ross在她的大作《天使走過人間》裡的一段話:只要有「愛」,人生的一切都變得可以忍受;世間唯一永恆的東西是「愛」。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