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學生將常會問我這類的問題:「老師,你怎麼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要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在研究所念的東西都好像很理論,這樣出了社會究竟有沒有用?」另外,有些非營利組織的主管也會很感慨地跟我說:「現在大學和研究所培育的學生根本不適合我們用!」
面對這些問題,坦白說,我真的沒辦法用一兩句話提供他們滿意的回復,也不太知道用怎樣的例子,才清楚地表達我的想法。直到這學期我們研究所來了一個新生,看到她獨特的人格特質與言行舉止後,我終於知道怎樣來回答以上的問題了!
簡單說,這位研究生的人格特質是屬於那種天真可愛型的,處在不同的環境底下,她都會有一些新鮮的小動作或是發明一些獨特的聲音,來表達她對這些情境的想法,或回應外在世界給她的感受。每當她要陳述一個笑話,或分享日常生活中她覺得很特別的事情時,她也會大費周章地述說整個故事的背景。結果通常是大夥聽了許久,以為故事已經說完了,沒想到她說:「這才是背景的鋪陳而已」。
這些的場景雖然經常讓聽眾當場昏倒在地,但大家在與這位同學互動一陣子之後,卻也發現到:聽她講話最大的樂趣其實不是「笑話或故事本身」,而是「她努力鋪陳背景、配合上各種動作和聲音的過程」。這位同學天真無邪的態度,才是最吸引人的賣點!
我舉這個同學的例子跟所上的研究生分享說:你們看,其實這位同學在什麼時候要以做怎樣的動作、發出怎樣的聲效,通常不是事先預備好的,而是受到當下環境刺激臨時起意的結果。雖然她在宿舍裡,還是會上網去找一些新笑話或時尚訊息,以便可以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但如果她所分享的笑話連自己都覺得不好笑,或是分享的方式無法讓人接受,不適合自己的人格特質或價值觀,不僅會給人家的很不自然的感覺,自己也會覺得很辛苦!
同樣地,我在當老師的過程中也真的發現到,唯有當我們能用閱讀的知識先行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思考一些自己最關切的重要議題,這些知識才可能感動自己。也只有在教學者所要傳遞的知識先能夠感動自己,並且透過這樣的反思過程認識自己人格特質的優缺點時,我們在傳遞相關知識的時候,才有可能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打動聽眾的心。即便我們的口才不是很好,內容不是完美無瑕,但是那份真誠的生命力還是很能感動人的!
從這個同學的例子裡,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大學院校教育工作的使命,並不是在於訓練學生具備一堆操作性的技術(包括簿記、美工、攝影、諮商技巧、抽血、開藥、設計網路程式……等等),而是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找到自己值得追求的人生夢想,培養學生具備包容、尊重與關懷的人格特質。因為,只要能夠幫助一個學生找到適合他的夢想,並且使他踏出校門之後能夠與他人合作,師長們就不再需要費盡心思去向他們填塞知識技能,還擔心他們沒有動機學習。就像一個男士一旦發現他夢寐以求的對象,旁人不必威脅利誘,他也會竭盡所能想辦法要去追求到這個對象。
同樣地,對於各教育相關科系或研究所而言,我認為師資培育的核心要務,是幫助準教師們先以所學知識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合適的人生理想、並培養出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我深信,只要一個準教師能對「人」給予發自內心的尊重與關懷,並且靈活運用所學知能反思自己的生命、實踐自己的夢想,即便他在教學技巧或課程設計專業能力上較生疏,未來也比較可能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好老師。
因為,這樣的準教師已經親自品嚐到所學知識對改變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課堂上他們有太多可以跟學生分享的真實體驗。即使這位教師的教學技巧或課程設計能力十分生疏,但只要他清楚自己生命方向,並且努力在實踐自己的夢想,「想當個好老師」的動力就會推促他在短時間內熟悉各種專業技巧。
相較之下,那些教學方法花俏生動、課程設計豐富多樣,卻無法將知識與自己生命相扣連的老師,由於他們所傳遞的知識技能根本與自身無關,也尚未找到認識自己的途徑或品嚐到自我實現的樂趣,所以在課堂上,也很難用他們所傳遞給學生的知識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更遑論觸碰到學生的心靈。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