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跟家人觀賞了日劇《愛麗絲的復仇》(アリスの棘),看完後有很多的人生感觸,特別是關於怨恨與寬恕的議題。
簡單說,這部日劇主要在描述女主角「水野明日美」,為了追查並報復15年前擔任醫生的父親因醫院糾紛而被謀殺,所上演的復仇劇。明日美為了報仇努力考上了醫學院,並順利進入父親原任職的教學醫院,她一步一步計畫著對所有可能涉入父親醫療謀殺案的相關人員進行報復。
看完這部日劇第一個感觸是:即便是「壞人」,也有做「壞事」的理由;甚至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還可能是在發揚某種「愛」的價值觀,只是這種「愛」僅限特定個人,無法向外推及所有人。
換個角度來說,當我們看到某人做「壞事」,就會在心中把他劃上XX,告訴自己:「他是壞人」。之後即使看到他們做了些「好事」,也會從陰謀或負面的角度去理解。就像收到討厭的人送來的一千朵玫瑰,不但不會覺得浪漫,還會覺得噁心或嫌惡。
在這裡我的反思是:如果我是透過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好壞人」,當他真的做了些「好事」時,我為什麼還是很難說服自己他是「好人」?是好與壞的比例依然懸殊,還是不敢面對或不願承認過去可能錯誤的判斷?
當我們看到自己認定的「壞人」過得不好,或是受到某些懲罰時,心中經常會有寬慰的感覺,甚至會想大喊:「持來的正義!」反之,原諒別人或放棄報復就等於默認對方可以為所欲為。
但是仔細想想:倘若我只是為了「出一口氣」,卻失去對「人」最真實的判斷及延伸出的合宜關係,甚至還讓自己持續浸泡在憤怒與仇恨中(特別是這樣的怨恨已有調整的必要與可能),這時候我是否只是自己畫一個仇恨的框架在綑綁自己?
看完這部日劇,我期盼自己真的可以慢慢學習更細緻地聆聽不同人的生命故事,並且勇敢地根據適時調整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