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17.11.26



圖片提供/123RF

(一)大學生可以蹺課嗎?

有個同學問我:「老師!為什麼學生不能蹺課」?面對這種倫理議題,如果真要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法思考:無疑地,「將心比心」一定是關鍵!

我:「國立大學學生是拿納稅人的錢在學習;另外,即使是同一個學校,很多課程也是用電腦亂數抽籤才能選上。換言之,正是因為我們卡住這個名額,所以其他很多學生無法上學費比較低廉的國立大學,或選上這門課。因此,我們既然佔住這個『缺』,就應該珍惜!」

學生反問:「那如果老師上課很爛,我們還要忍耐嗎?我私下做自己的事情,不是更有收穫,更有成就?」

我:「如果老師上課很爛,那老師真的應該反省!如果因為這個原因,你覺得私下學習成效更好,更能達到這堂課的目標,我也不敢說你『絕對錯』!但關鍵是:『蹺課時間我們是否真的有拿來學習這門課的知識?』」

我再問學生:「如果我們在醫院接受醫護人員服務,我們的孩子在國小上學,我們的電器用品拿到公司請人維修,我們會希望怎樣的人替我們服務呢?」

學生:「不一定ㄟ!只要提供服務的人『有專業』,我其實也不會在意他學生時代有沒有蹺課!」

我:「那我可以再請教你,什麼是『有專業』嗎?」

學生回答:「就是可以順利地滿足我的需求或解決我的問題」。

我再問:「所以關鍵還是我們要有該項職業所需具備的解決問題知識、能力和態度?無論在課堂上或私底下,如果我們都沒有花時間去學習某些職業的關鍵能力,還是沒辦法承擔那個職業的專業責任,對嗎?假使我們希望被有職業倫理的人服務,自己就要當那樣的人,而不要作自己不放心的人」

(二)大學生如何成為自己喜愛的人?

有些學生聽到我上述的說法,還會接著問我:「如何成為自己喜愛的那個人?因為學分很多、可運用的時間很少,而且在學校強調實作的實習課程通常只有兩學分,卻要我們做出一堆東西,我們覺得很困難?」

我問:「如果你們只想『完成學分』,自然會覺得兩學分不值得投入那麼多時間或心力;但是,如果你們希望把實習當成『創作一個作品』,最在意的可能就會是怎樣把它做得更好,而不是成本考量!如果畢業時,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代表作品,不是很美好嗎?」

學生說:「但問題是,我們並沒有很喜歡實習的機構,所以很難真心去做,怎麼辦呢?」

我回答說:「確實,即使再努力慎選,我們還是難找到一個完全符合自己偏好的機構!但如果我們願意把機構內某個自己還算喜歡的方案,當成『自己的事』來做,而不是把自己定位在『過客』,還是可能在『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即使只是『這件事』」。

所以結論是:如果只是把實習當成「繳交作業」或「完成學分」,很容易陷入「應付別人」的困局;唯有我們願意把實習當成「自己的創作」,才可能用心付出。這樣一來,我們才可能有好作品,進而從中建立自信、喜歡自己,甚至為機構帶來一些改變的可能!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