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DK】日舞小子(sundance kid)奇想 2011.06.26
學校到了六月底、民間企業到了年底,在這個時候都要做兩件事情:設定明年年度目標與檢討今年成績,而設定明年年度目標又與今年實際營運結果息息相關。如何檢討今年的年度目標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進行績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 PA)。
每個人對績效考核一定又愛又怕,它像考試成績放榜,一年工作的努力在主管心中是好、是壞終於有個評判。拿到特優,那麼明年的年終獎金會有不錯的報酬,若是表現不如理想未達目標,免不了拿到不良的績效評等,別說升官輪不到,就連獎金要多分一點都機會不大。
因此績效考核就像馬兒前面的蘿蔔與後面的棍子,一方面鼓勵每一個人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鞭策每一個人不可摸魚打混,以免被老闆炒魷魚。
那麼每家公司都應該有一套嚴密完整的考核制度囉?或許您不相信,筆者任職的公司過去一直沒有正式的績效考核制度!沒有績效考核制度?那該如何分出努力工作與不努力工作的員工呢?
一套完整的績效考核制度的確很重要,不過一如考試引導教學,當你設計了考核的項目;你也決定了員工「只做什麼」與「不做什麼」的行為態度,所以績效考核往往也是企業精神與企業文化的展現。
筆者任職的公司過去沒有一套完整的績效考核制度,因為經營者相信「人性本善」,充分尊重人性,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努力工作、為部門、為公司求取最大的利益。既然如此,就不需要績效考核制度來區分不努力工作的員工了。
這樣的看法不無道理,不過,這畢竟是個理想,仍有少部分的人是比較懶惰、摸魚打混,而且若不藉由相對客觀的考核機制,將公司的目標清楚傳達給員工,那麼全體員工對公司的共同目標與價值觀就不容易凝聚起來。
因此,經營階層經過幾番掙扎後,仍決定自明年起進行一套溫和的績效管理制度。
何以說是「溫和」的呢?因為在一般企業中最講究數字管理;最重視「關鍵績效指標」(KPI),各部門往往為了設定KPI而頭痛不已;也常常因為一個KPI是單一團隊的功勞或跨部門團隊的功勞而爭奪不休。有鑑於此,筆者任職的公司雖然將工作目標列為績效管理的一環,但卻不是最關鍵的一環,除了工作目標之外,又加上了「企業行為準則」與「員工核心能力」及「主管核心能力」。
這樣做是希望藉由闡述企業行為準則的內涵,讓員工認同企業的核心價值(如「顧客滿意度」、「團隊合作」),也經由要求「員工核心能力」(如「自我發展」)及「主管核心能力」(如「溝通輔導」)的提升來提升組織整體的競爭力。這套績效管理制度不以「審查」目標達成率為目的,而在「發展」(Development)、尋找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每個人都曾經歷各種不同形式的考核,每一次考核對我們都是省思與改善自我的機會。但,在各種考核中只有永生上帝對我們的考核最重要,那是一輩子在行為上、心靈上的目標,祂的教導、祂的期盼都清楚寫在聖經中,只要我們學習倚靠遵循,盡力行出來,上帝給的「績效管理」,結果都是充滿祝福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