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教會的工程若被燒毀,為何還能得救?又為什麼「那日子」才試驗?

【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神學 2023.08.06



圖片提供/123RF


英國童話〈三隻小豬〉(The Three Little Pigs)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流行的版本在細節上雖略有差異,基本情節都是第一與第二隻小豬分別以乾草與樹枝替自己蓋了房子,結果路過的野狼用力一吹就把房子給吹倒了。

唯獨第三隻小豬以堅固的磚塊建造的房子,任憑野狼怎麼吹也吹不倒;最後那野狼還因為想從煙囪爬下去,被早已煮滾的一鍋熱水給燙死[1]。

由於哥林多教會出現嚴重的內部分裂,信徒之間「分門結黨」,各自認定某位領袖,也宣稱所追隨的領袖有高人一等的智慧。

保羅因而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先後使用了「耕種」(林前三5-9)與「建造房屋」(林前三9-15)的比方來說明「教會領袖」不過是受託「各盡其職」為神栽種的僕人,也都要為「建造」的成果「向神交帳」,以糾正他們對「領袖」錯誤的觀念[2]。

無獨有偶的,保羅在「建造房屋」的比方也提到了建造者所使用的「材料」,且按其性質區分為經得起考驗的「金、銀、寶石」與經不起考驗的「草木、禾稭」(林前三12)[3]。

讀者很容易就會注意到「金、銀、寶石」也是建造「聖殿」時所使用的材料(代上二十九2),不過如果從「上下文」來看,「金、銀、寶石」很顯然是指與「神的智慧」,也就是「耶穌基督和祂釘十字架的福音」相配之物;「草木、禾稭」則無疑是指那「終將消亡」的「屬人的智慧」[4]。

三隻小豬的房子是否「堅固」,有想吃掉小豬的野狼來考驗;替神建造房屋的工人則是要面對「火」的試驗。這「火」只是一種「比喻」,所以不該按字面解釋;也肯定不會是傳統天主教所說「煉獄」的聖經根據,「近代天主教學者也漸漸發現這種解釋不當」,因為「經文完全沒有沒有暗示審判日之後會有任何的煉獄過程」[5]。

須要注意的是,這「火」不是要「煉淨」工人,而是要判斷一個人的「工程」是不是用「高品質」的材料所建成[6]。如果用「金、銀、寶石」,也就是「神的智慧」和「十字架的道理」來建造教會,就能通過考驗;相反的,如用「草木、禾稭」這些「人的聰明和方法」來建造,則經不起火的試驗[7]。

「試驗」的時間,按保羅所說是那「日子」(林前三13),也就是「耶和華的日子」的簡稱,表示神終末審判之日(羅十三12、帖前五4、來十25)[8]。

其實,我們為神所建造工程品質的良窳,往往不必等到「那日子」就會顯露出來。所以有學者提醒:「我們每天的建造、耕耘,每天都有火、每天都有審判來試試你的工程」[9]。

那麼保羅為何說:「每個人的工程將來都會顯露。那日子會把那工程顯明出來」(林前三13,環球聖經譯本)?這一方面是提醒:「沒有人能百分之百肯定所做的工程能經得起那日火的考驗」,一方面則是叮嚀哥林多信徒「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等主再來時,祂要照出黑暗中的隱情,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稱讚」[10]。

「末日」有「火的試驗」,告訴我們「所建造的工程」雖不是為建造者而設,神卻會按照他們建造的品質「評價」他們。但到「那日」之前,沒有人知道哪個僕人所獻上的最好,因為「人的評價現在都靠不住」[11]。換言之,「只有最後的評判,才決定性的裁判誰是神心目中的好僕人、好執事」(林前四3-5)[12]。

問題來了,為什麼「如果有人的工程被燒毀,他就會受到虧損;而他自己卻會得救,只是會像從火裡經過那樣」(林前三15,環球聖經譯本)?這一節的翻譯是否有問題?

會有此疑問是因為 「按才受託」(太二十五14-30)那比喻中「領一千的僕人」最後被「丟在外面黑暗裡」,無緣於天國。為何這個蓋了「豆腐渣工程」,差不多等於「浪費一生」、「白忙一場」的僕人竟然能夠得救?

差別在於那領一千的僕人「從未真正信靠基督」,他「無視主人託付」的行為也表明他根本「沒把主人當主人」。他對「建造神的國」絲毫不感興趣,只「為自己而活」,最後自然與「神的國」無分。

至於「建造工程被燒毀」的這人,雖然用錯了材料與方法,「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選用了「劣質」的材料來建造教會,以至於其建造的成果最終無法存留。但畢竟仍是在耶穌基督這「根基」上建造,只要沒有失去「對主的信靠」,仍有「得救的盼望」,當然這一切也完全「出於神的憐憫」[13]。

有學者也指出《和合本》的翻譯多少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因為總是可以得救的,所以用草木禾稭來建造也沒有大問題」。其實,本節的意思是「雖然他會得救,但他卻是好像從火裡經過那樣得救」。因此,「經文的重點不在正面的得救,而在反面的虧損」[14]。

換言之,「一生所作的,全然落空。正如從火中獲救的人,他的房子完全付之一炬」[15]。屆時所留下的只有滿心的懊悔與對主的愧疚,因為勞碌一生,所作的竟全是沒有「永恆價值」的「虛工」。

此外,我們不要忽略保羅接下來警告:「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三17)。不同於林前六19節保羅指出「個別信徒的身體」因「聖靈的內住」就是「神的殿」;林前三16節的「神的殿」則是指「教會」,也就是「哥林多信徒聚集的群體」因神的靈住在他們當中而成為「神的殿」。

對「教會」的「毀壞」,除了存在於哥林多的「派別之爭」、各式各樣「異端或偏差的教導」、縱容敗壞「聖潔群體」的「道德不端或機構腐化」,使人的眼光「偏離福音」轉而追求「屬世的智慧」與「世界的讚美與認可」等等,這些都可能會「毀壞神的殿」[16]。

從這角度看,如果對教會的建造已不單涉及「建材的好壞」,而可能實質上「毀壞神的殿」時,就要格外小心了。學者也提醒,保羅不是說「不傳耶穌基督,不以祂為根基,隨便建築、違章亂蓋的人最後也會得救;因為毀壞神工作的,也必被神毀壞」[17]。

盼望以上的探討,有助於大家更了解保羅這個「建造房屋」的比方。這比方首先是對教會的領導者說的,也意在提醒哥林多信徒他們所高舉的「領袖」若不是用「神的智慧」來建造,最後其工程終將被火燒到完全不剩。

但我們每個信徒也都有建造教會的責任,不論在團契、小組、家庭或服事的崗位上,都有被託付的工程。所以總要提醒自己,不要像哥林多信徒被世界的價值觀影響,使用屬人的方法、追求世界的肯定,最後建造出來的工程在神眼中毫無價值,只配燒毀。

作為建造者,我們固然該時時檢討自己建造的成效。但決定性的「火」的「試驗 」既是在「那日」,我們就但求對主忠心,不必汲汲於表面的成就或世人的認可。 只要我們真是用「金、銀、寶石」這「屬神的智慧」和「十字架的道理」來建造,有一天這工程堅固且恆久的價值總會顯露出來!




[1] 芙蘿拉-安妮‧史提爾(Flora Annie Steel),《英國童話及故事集》,漫遊者文化,2022,頁201-209。

[2] 卡森(D.A.Carson)&穆爾(DouglasJ.Moo)博士,《21世紀新約導論》,天道書樓,2007,頁395-396。

[3] 張永信博士,《哥林多前書注釋》,宣道出版社,1997,頁139。

[4] 梁家麟博士,《今日哥林多教會:哥林多前書註釋》,天道書樓,1992,頁83。

[5] 克雷格.布魯姆伯格(Craig L. Blomberg )博士,《哥林多前書》,國際聖經協會,2002,頁82。

[6] 戈登.費依(Gordon D.Fee)博士,《哥林多前書》,美國麥種傳道會,2020,頁243。

[7] 何啟明博士,《問題多多哥林多:哥林多前書一至六章》,明道社,2014,頁123-124。

[8] 威廉•貝克(William Baker)&拉爾夫•馬丁(Ralph P.Martin)&卡爾•托尼(Carl N.Toney),《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第十五卷: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恩道出版,2018,頁101。

[9] 康來昌博士,《康來昌查經:2011》。

[10] 黃浩儀博士,《天道聖經註釋:哥林多前書(卷上)》,天道出版社,2002,頁178。

[11] 基納(Craig S.Keener)博士,《細看歌林多前後書》,明道社,2010,頁57。

[12] 科納(Craig S.Keener)博士,《劍橋聖經注疏集:哥林多前後書釋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頁71。

[13] 周天和牧師,《中文聖經註釋第34卷:哥林多前書》,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1,頁117。

[14] 李保羅博士,《聖經結構式註釋:哥林多前信》(增修版),宏博服務社,2018,頁82。

[15] 呂沛淵博士,《哥林多前後書》,歸正出版社,2017,頁43。

[16] 卡森(D.A.Carson)博士,《十架與事奉:哥林多前書選解》,美國麥種傳道會,2005,頁113-114。

[17] 陳濟民博士,《十架牧養學:從哥林多前書學習教會建造》,校園書房,2009,頁79。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