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教会的工程若被烧毁,为何还能得救?又为什么「那日子」才试验?

【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神学 2023.08.06



图片提供/123RF


英国童话〈三只小猪〉(The Three Little Pigs)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流行的版本在细节上虽略有差异,基本情节都是第一与第二只小猪分别以干草与树枝替自己盖了房子,结果路过的野狼用力一吹就把房子给吹倒了。

唯独第三只小猪以坚固的砖块建造的房子,任凭野狼怎么吹也吹不倒;最后那野狼还因为想从烟囱爬下去,被早已煮滚的一锅热水给烫死[1]。

由于哥林多教会出现严重的内部分裂,信徒之间「分门结党」,各自认定某位领袖,也宣称所追随的领袖有高人一等的智慧。

保罗因而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先后使用了「耕种」(林前三5-9)与「建造房屋」(林前三9-15)的比方来说明「教会领袖」不过是受托「各尽其职」为神栽种的仆人,也都要为「建造」的成果「向神交帐」,以纠正他们对「领袖」错误的观念[2]。

无独有偶的,保罗在「建造房屋」的比方也提到了建造者所使用的「材料」,且按其性质区分为经得起考验的「金、银、宝石」与经不起考验的「草木、禾稭」(林前三12)[3]。

读者很容易就会注意到「金、银、宝石」也是建造「圣殿」时所使用的材料(代上二十九2),不过如果从「上下文」来看,「金、银、宝石」很显然是指与「神的智慧」,也就是「耶稣基督和他钉十字架的福音」相配之物;「草木、禾稭」则无疑是指那「终将消亡」的「属人的智慧」[4]。

三只小猪的房子是否「坚固」,有想吃掉小猪的野狼来考验;替神建造房屋的工人则是要面对「火」的试验。这「火」只是一种「比喻」,所以不该按字面解释;也肯定不会是传统天主教所说「炼狱」的圣经根据,「近代天主教学者也渐渐发现这种解释不当」,因为「经文完全没有没有暗示审判日之后会有任何的炼狱过程」[5]。

须要注意的是,这「火」不是要「炼净」工人,而是要判断一个人的「工程」是不是用「高品质」的材料所建成[6]。如果用「金、银、宝石」,也就是「神的智慧」和「十字架的道理」来建造教会,就能通过考验;相反的,如用「草木、禾稭」这些「人的聪明和方法」来建造,则经不起火的试验[7]。

「试验」的时间,按保罗所说是那「日子」(林前三13),也就是「耶和华的日子」的简称,表示神终末审判之日(罗十三12、帖前五4、来十25)[8]。

其实,我们为神所建造工程品质的良窳,往往不必等到「那日子」就会显露出来。所以有学者提醒:「我们每天的建造、耕耘,每天都有火、每天都有审判来试试你的工程」[9]。

那么保罗为何说:「每个人的工程将来都会显露。那日子会把那工程显明出来」(林前三13,环球圣经译本)?这一方面是提醒:「没有人能百分之百肯定所做的工程能经得起那日火的考验」,一方面则是叮咛哥林多信徒「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等主再来时,他要照出黑暗中的隐情,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称赞」[10]。

「末日」有「火的试验」,告诉我们「所建造的工程」虽不是为建造者而设,神却会按照他们建造的品质「评价」他们。但到「那日」之前,没有人知道哪个仆人所献上的最好,因为「人的评价现在都靠不住」[11]。换言之,「只有最后的评判,才决定性的裁判谁是神心目中的好仆人、好执事」(林前四3-5)[12]。

问题来了,为什么「如果有人的工程被烧毁,他就会受到亏损;而他自己却会得救,只是会像从火里经过那样」(林前三15,环球圣经译本)?这一节的翻译是否有问题?

会有此疑问是因为 「按才受托」(太二十五14-30)那比喻中「领一千的仆人」最后被「丢在外面黑暗里」,无缘于天国。为何这个盖了「豆腐渣工程」,差不多等于「浪费一生」、「白忙一场」的仆人竟然能够得救?

差别在于那领一千的仆人「从未真正信靠基督」,他「无视主人托付」的行为也表明他根本「没把主人当主人」。他对「建造神的国」丝毫不感兴趣,只「为自己而活」,最后自然与「神的国」无分。

至于「建造工程被烧毁」的这人,虽然用错了材料与方法,「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选用了「劣质」的材料来建造教会,以至于其建造的成果最终无法存留。但毕竟仍是在耶稣基督这「根基」上建造,只要没有失去「对主的信靠」,仍有「得救的盼望」,当然这一切也完全「出于神的怜悯」[13]。

有学者也指出《和合本》的翻译多少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因为总是可以得救的,所以用草木禾稭来建造也没有大问题」。其实,本节的意思是「虽然他会得救,但他却是好像从火里经过那样得救」。因此,「经文的重点不在正面的得救,而在反面的亏损」[14]。

换言之,「一生所作的,全然落空。正如从火中获救的人,他的房子完全付之一炬」[15]。届时所留下的只有满心的懊悔与对主的愧疚,因为劳碌一生,所作的竟全是没有「永恒价值」的「虚工」。

此外,我们不要忽略保罗接下来警告:「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7)。不同于林前六19节保罗指出「个别信徒的身体」因「圣灵的内住」就是「神的殿」;林前三16节的「神的殿」则是指「教会」,也就是「哥林多信徒聚集的群体」因神的灵住在他们当中而成为「神的殿」。

对「教会」的「毁坏」,除了存在于哥林多的「派别之争」、各式各样「异端或偏差的教导」、纵容败坏「圣洁群体」的「道德不端或机构腐化」,使人的眼光「偏离福音」转而追求「属世的智慧」与「世界的赞美与认可」等等,这些都可能会「毁坏神的殿」[16]。

从这角度看,如果对教会的建造已不单涉及「建材的好坏」,而可能实质上「毁坏神的殿」时,就要格外小心了。学者也提醒,保罗不是说「不传耶稣基督,不以他为根基,随便建筑、违章乱盖的人最后也会得救;因为毁坏神工作的,也必被神毁坏」[17]。

盼望以上的探讨,有助于大家更了解保罗这个「建造房屋」的比方。这比方首先是对教会的领导者说的,也意在提醒哥林多信徒他们所高举的「领袖」若不是用「神的智慧」来建造,最后其工程终将被火烧到完全不剩。

但我们每个信徒也都有建造教会的责任,不论在团契、小组、家庭或服事的岗位上,都有被托付的工程。所以总要提醒自己,不要像哥林多信徒被世界的价值观影响,使用属人的方法、追求世界的肯定,最后建造出来的工程在神眼中毫无价值,只配烧毁。

作为建造者,我们固然该时时检讨自己建造的成效。但决定性的「火」的「试验 」既是在「那日」,我们就但求对主忠心,不必汲汲于表面的成就或世人的认可。 只要我们真是用「金、银、宝石」这「属神的智慧」和「十字架的道理」来建造,有一天这工程坚固且恒久的价值总会显露出来!




[1] 芙萝拉-安妮・史提尔(Flora Annie Steel),《英国童话及故事集》,漫游者文化,2022,页201-209。

[2] 卡森(D.A.Carson)&穆尔(DouglasJ.Moo)博士,《21世纪新约导论》,天道书楼,2007,页395-396。

[3] 张永信博士,《哥林多前书注释》,宣道出版社,1997,页139。

[4] 梁家麟博士,《今日哥林多教会:哥林多前书注释》,天道书楼,1992,页83。

[5] 克雷格.布鲁姆伯格(Craig L. Blomberg )博士,《哥林多前书》,国际圣经协会,2002,页82。

[6] 戈登.费依(Gordon D.Fee)博士,《哥林多前书》,美国麦种传道会,2020,页243。

[7] 何启明博士,《问题多多哥林多:哥林多前书一至六章》,明道社,2014,页123-124。

[8] 威廉•贝克(William Baker)&拉尔夫•马丁(Ralph P.Martin)&卡尔•托尼(Carl N.Toney),《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第十五卷: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恩道出版,2018,页101。

[9] 康来昌博士,《康来昌查经:2011》。

[10] 黄浩仪博士,《天道圣经注释:哥林多前书(卷上)》,天道出版社,2002,页178。

[11] 基纳(Craig S.Keener)博士,《细看歌林多前后书》,明道社,2010,页57。

[12] 科纳(Craig S.Keener)博士,《剑桥圣经注疏集:哥林多前后书释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页71。

[13] 周天和牧师,《中文圣经注释第34卷:哥林多前书》,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1,页117。

[14] 李保罗博士,《圣经结构式注释:哥林多前信》(增修版),宏博服务社,2018,页82。

[15] 吕沛渊博士,《哥林多前后书》,归正出版社,2017,页43。

[16] 卡森(D.A.Carson)博士,《十架与事奉:哥林多前书选解》,美国麦种传道会,2005,页113-114。

[17] 陈济民博士,《十架牧养学:从哥林多前书学习教会建造》,校园书房,2009,页79。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