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信仰與生活相結合」的重要性

【作者:徐敏雄會思想的蘆葦 2001.05.20


  先前的文章我曾經提出「信仰與生活相結合」的理念,邀請大家來反省 校園福音事工的推動策略。在這篇文章裡,我希望進一步從「何謂結合」的 角度,進一步與大家一同來思考校園福音事工的未來。

  以前在還沒有真切地認識信仰時,不了解為什麼許多教會和校園中的團 契會一直沿用「傳統式」的福音佈道。當時的直覺的想法就是,如果教會不 以大眾喜歡的方式吸引還沒有信主的大眾或學生,他們如何願意來認識信仰 呢?於是,對於教會或團契舉辦理財、情感、人際課程、或是以其他吃喝玩 樂的方式吸引非基督徒,我都覺得沒什麼不妥,因為那時的我覺得,福音工 作最重要的就是人們願意踏進教會,如果我們一直堅持那種傳講大道理的方 式,或是以一般民眾不習慣的宗教儀式傳福音,這只會讓福音遭受更大的排 拒。

  直到我比較清楚認識信仰後,我開始更進一步地反省,這種將教會福音 事工世俗化的方式是否就是好?是否對一般民眾或學生認識福音能帶來最佳 的果效?想到這裡,我又體會到另一個問題:教會畢竟是教會,它之所以有 別於一般民間社團,就是它是個信仰的結社。要玩樂團、辦聯誼、談理財… …這些東西在一般民間社團裡多得是,甚至那些非基督徒所組織起來的社團 玩得更瘋、他們耍酷、耍帥的方式是一些基督徒望塵莫及的。對一個非基督 徒來說,如果他們的興趣真的是了解如何理財、感受熱門音樂的刺激、交男 女朋友……,他們大可以到那種「專業社團」去,為什麼他們要選擇那種「 業餘社團」參加呢?到後來我甚至感覺到,教會如果只投一般民眾或學生所 好,舉辦一些歡樂的活動,以至於將福音的順位放在後面的話,教會或團契 是否還能保有它的使命性和獨特性?

  要回答這個問題,無論是教會還是基督徒,應該回到教會和團契的終極 使命來思考我們該如何傳遞福音?就我自己對信仰的認識,我認為:教會或 團契應該要關懷社會、了解社會、引導社會,但卻不屬乎社會。就像我先前 提出信仰難題對基督徒的意義的看法,由於許多基督徒將信仰窄化為「救贖 的獲得」,而沒有進一步思考基督信仰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更確切地說就 是一些倫理學的問題,因此只要講道「傳福音」,他們就只知道用語言、文 字、詩歌的方式傳遞這個信息,而沒有認識、體會到事實上不僅基督徒的一 舉一動都是福音,甚至那些非基督徒的生命都在上帝的掌管當中,即使他們 尚未受洗,他們的生命也有上帝的旨意在其中。

  我常常遇到一些朋友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無論是人際關係、男女交往、 工作學業、家庭親子……等等,相信這些困難是所有人都可能遭逢的,無論 是否是基督徒。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上帝賜給我們學習待人處 事、友愛人群、順服上帝等功課的生命歷練。有一個非基督徒問我:常常聽 到基督徒以重病得到醫治來見證信仰,但是他也看到佛教徒或無神論者的重 病也得到醫治阿!另外,有些基督徒也行為也是糟糕,甚至不如佛教徒有愛 心……

  諸如此類日常生活的現象,都是非基督徒能夠親身看到或體驗到的事情 ,如果基督徒自己都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一遇到有人問這種「信仰難題」 就避重就輕,甚至以「靈命不足」或「信了就知道」來搪塞非基督徒的疑問 ,試問非基督徒如何能夠相信我們所信的上帝與他們的生命有所關聯?難道 這些問題真的是我們所不能答覆的嗎?

  對於一些難以處理的信仰難題,我十分同意必須抱持人類知識有限、而 上帝旨意無窮的心態來面對,但是對於那些人類知識可以明白的倫理原則或 信仰難題,基督徒卻有責任自己先弄清楚。如果說聖經是基督徒生命與生活 的行事準則,那麼基督徒是否該努力思考聖經教導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如 此才有可能實踐「根據聖經過生活」的理想?

  在社福界常常看到一些人在面對人際、婚姻、事業和學業時十分徬徨無 助,對他們來說,最需要的常常不是什麼神學或哲學大道理,而是一個簡單 的處事之道,能夠改善他們生活困境的倫理準則。當基督徒在面對這些人的 時候,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怎樣與他們分享自己如何依靠上帝的話語來作為 這項行為準則,我們是否已經清楚為何聖經要以這樣的教訓來引導人們生活 ?

  由於一些基督徒並沒有清楚上帝針對某些問題為「何會」這樣教導,而 僅是記住上帝「就是這樣教導」,因此,當他們與非基督徒在分享自己的信 仰與生活見證或經驗時,常常會以「上帝是愛」、「人類有罪」……等等看 似真理,其實卻是自己在不清楚真理的情況下回應非基督徒的方式。以上面 重病得醫治的例子來說,有些基督徒常常啞口無言,但如果我們抓住聖經總 原則,或許就可以跟他們說:上帝的恩典分為普遍恩典和特殊恩典,普遍恩 典就如甘霖和陽光,賜給義人與惡人,同樣地,疾病得到醫治也可能是一種 普遍恩典;至於特殊恩典就是基督的救贖,只有上帝預定的基督徒才能得到 。

  如果這時候非基督徒要進一步討論預定論和自由意志的問題,我們也可 以盡自己所了解的真道與他們說明,在真的已經無法進一步釐清的時候,才 以謙卑的心和他們說:上帝無限的旨意是有限的人無法完全參透的。雖然兩 種結果都承認人類知識的有限,但後一種基督徒的回應方式會讓非基督徒真 切地體會到人類的有限,因為我們已經與他們一同盡心盡力地在思考生命的 意義與上帝的旨意了,同時也將自己曾經思考、經歷上帝旨意的經驗與他們 分享,這種分享是真實、誠懇、同理的關懷,而不是在還沒有花心力了解對 方的問題和上帝道理之前,就以不屬靈的大帽子封住他們的口,或論斷他們 問題的成因純然是出於不屬靈。

  回到本文的主題:怎樣的福音策略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呢?透過本文的 分享,我提出了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將信仰與生活切實結合」。我們可 以舉辦新鮮人生活座談、婚姻諮商、人際關係團體、郊遊聯誼……等活動, 但在舉辦這些活動的時候,我們得先弄清楚上帝的道理在這些生活事件中的 定位為何?以人際關係團體為例,一般輔導機構可能以心理學來教導成員如 何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教會或團契卻可以以契友們分想自己如何根 據信仰準則來處理自己人際關係的經驗,讓非基督徒在參與團契活動中明白 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並同時體會到信仰團體與一般社團的不同。

  就此來看,如果基督徒平時就沒有認真思考一些信仰實踐的問題,當非 基督徒來到我們當中時,他們如何能從我們的生活見證與互動關係中認識到 我們就是上帝的門徒呢?如果基督徒本身就將信仰與生活相區隔,非基督徒 怎麼能體會到我們要傳給他的福音與他們的生命有所關聯呢?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