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腓力所著《何必上教會》,書名聽起來很聳動,卻是許多基督徒曾經或現在心中發出的問題。
楊腓力回想當初讓他離開教會的原因有二:一是虛偽,一是階級。他的經驗歷程,正是教會史的歷程。從使徒西門彼得的虛偽表現開始,假弟兄的虛偽,神父的虛偽,教皇的虛偽,宗教改革者的虛偽,牧師的虛偽,長老的虛偽,直到尊君祭司們的虛偽;他們都有不得不的動機,也有必然如此的理由。
可能這是出於「聖品(聖職)制度」,也可能出於「屬靈比較」。這都令人想到耶穌所指責的「法利賽人」,他們永遠是存在於教中,人嘛!而階級,就是「分門別類」。雖不是「結黨」,至少是「拉派」。有些教會增長理論鼓勵「物以類聚」,催化了教會中階級的顯著。
何以大部分的教會仍是「中產階級」的教會,事出有因。在稍微想一下,這兩樣都是世俗的必然,於是我們就感到:本應屬神的教會在世界上若無所看見,就歸屬世俗,就可生存,也有好發展,因為她有「人味兒」,世俗就喜歡了。然而那真心尋求並敬拜造物主的弟兄姊妹,會喜歡嗎?
有位基督徒出版了《走出基督教》(幸好不是走出撒旦教),讓眾基督徒難堪。聽說她還舉辦佈道會,要招集一批真正跟從耶穌的人。但另一方面,她對教會的抨擊讓人覺得她只是另立一個世俗化的教會罷了。什麼是真正的相信神?什麼是真正的敬拜神?這不會由「分」中找到答案,但有可能從「合」中找到意義。
腓力弟兄終究又回到教會中。他尋覓到一個他較能接受的教會,那裡融合了各種階層的人士,也容忍各個人的不成熟。好像是個理想的教會,但腓力弟兄分享這些仍是在衝突包容及不斷學習中,妥協一些自己原先的見解,慢慢磨下去。為什麼他要回到教會中?書中表達頗有「走投無路」之感;但另個角度可解為「除此以外別無他途」。如同作家魯益師不甘願卻不得不信神一般,當神親近那親近他的人時,那人就知道該如何決定了。
上教會,要的是上帝!認識祂、敬拜祂、經歷祂、並與祂的子民產生共同體的關係。上教會,不是為組織、不是為名利、不是為服事、不是為表演節目、不是為聽演講很好聽的講道、不是為唱歌跳動以紓解壓力、不是為一展長才,不是為自己的理想或夢想、不是為成就、不是為表現、不是為別人、不是………。必也上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