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匮乏的生命——探索诗篇第二十三篇的深邃智慧

【作者:周学信越过急涧山岚 2023.09.24



图片提供/123RF


■作者为中华福音神学院基督教神学与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翻译/余欣颖

人人都熟悉诗篇第二十三篇,这是一段无数信徒和慕道友都同样珍爱的经文。诗篇在我们的文化也相当普及,华纳.萨尔曼(Warner Sallman)所绘制宁静、百合花白色调的复印版画《上主是我的牧者》,仍在网路上长销,并悬挂在基督徒家里举目可及之处。诗篇第二十三篇几乎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追思礼拜,也经常在祈祷会上受到引用,成为祷词。

诗篇无所不在,渗透至我们的文化,它已经取得了基督徒文化指标图像的地位。由于人人对诗篇第二十三篇的熟悉,布鲁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对它进行注释时,以如此看法作为开始:「对这篇诗篇进行注释,无异于自以为是。」

数世纪来的感伤主义掩盖了诗篇信息的潜在力道,但诗篇的根源却回溯至五千年前。魏乐德在这本《丰盛的神:让生命丰足的8堂课》,技巧娴熟地以诗篇第二十三篇的永恒智慧,来引导读者迈向生命的转化之旅,经历丰盛、平安、与上帝深深连结的生命。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意指「我是蒙受他人所照顾,我不是独当一面的」。那也意味着主,上帝,是我的牧者,关切我这个人,因而我的需求将会获得满足。魏乐德以鞭辟入里和满怀怜悯的方式,开启我们的心思意念,进入嵌在这受人钟爱的诗篇里种种深邃的真知灼见,揭示通往灵性丰足、情感健全之生命的一条义路。

《丰盛的神:让生命丰足的8堂课》的核心,在于诗篇第二十三篇,魏乐德带着经验深厚的学者功力,以及忠心委身的灵性向导心肠,技艺精湛地剖析经文,以深刻的意涵阐明诗意的语言。透过他动人的平实写作,读者受邀横渡这篇诗篇的层层景致,发现隐藏其中的众多宝藏,以及信靠、引导、满足的深刻信息。

他藉着间接批判刻意为之的灵修行为,就是那些往往跳过实际的经文而进入诠释者个人经验的灵修,而走出普遍流行及为人熟悉的大众灵修。关于畜牧在操作方面的细节,无论是古老的畜牧还是现代的畜牧,可能对诠释经文少有助益。对魏乐德而言,经文的力量反而来自犹太教与基督教横跨数世纪之诠释的弹性与韧性,在试炼中激发着读者的信心及信靠,即使是在如实的敌人当中亦然。

此外,魏乐德意识到那反常、曲解「上帝是谁」及「上帝像什么」所带来的挑战。对魏乐德来说,「上帝」的圣经神学,是活出与神亲密之生命的基础。他在第一章以痛苦作为布局,并在第二章以圣经例子来说明上帝的本性和道德属性。接着,在第三章,他转而留意人的主题。人的被造,是上帝的创造之工的巅峰。上帝的形像将人分别出来,人受召成为受造秩序的管家。

魏乐德诠释诗篇第二十三篇所采取的方法,不是只把它局限在神学范围。他反倒灵巧地将这篇诗篇永恒的真知灼见,与我们每日的生活关联起来,提供我们在生命种种的挑战之中,许多寻求平安及知足的实际应用。他以澄澈与怜恤,表明了即便在生命最死荫的幽谷,如何与这位大牧者携手同行。

当读者行经《丰盛的神:让生命丰足的8堂课》,他们将会发现自己受邀进入转化的践行和属灵的蜕变。魏乐德鼓励我们培养灵性的操练,投身在默观的艺术,揭开诗篇第二十三篇智慧的深度,并将其深邃的真知灼见,融入至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摘自《丰盛的神》推荐序。


丰盛的神:让生命丰足的8堂课

作者/魏乐德

翻译/柯美玲

出版社/校园书房

线上试读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