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罗德・韦瑟(Gerard Wisse)】「艰」守主道(仰望) 2023.05.21
图片提供/123RF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解释了神圣的忧愁是属灵生命的首要标志,以及它是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中浇灌的结果。现在我们来详细阐述。
有人曾经说过:圆形的世界填不满三角形的心。人心中有这个世界无法满足的各种渴望。只有三位一体的神能填满我们的心,且真正完全地满足。
那么,灵魂对神的这种渴望产生于何处呢?是因为灵魂发现这个世界无法让其满足,所以转向神?还是因为灵魂渴想着神,所以离弃这个世界?换句话说,灵魂的这种转变到底是先从世界转向神这个起点开始,还是先有了转向神的内在生命,才进而彻底厌弃这个世界呢?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生命中的问题和其本源,我们务必要在这一点上仔细默想。
没错,悔改之人会厌弃这个无法满足人心的世界。但若以为是我们的灵魂先从世界转向神,这个想法则隐藏着伯拉纠主义。它暗示着在人与神和好的这件事上,是人先做出了努力,并暗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令人失望,那么神就可有可无了。你我都能看出这想法的异端之处。因此,我们必须省察,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们盼望的根基。
若这是神在我们里面真实的作为,我们必须确认以下三点:
1.我们转向神并非因为我们悲观厌世或这世界已经让我们生无可恋。相反,我们是因为遇见那位主动与我们相会的神才厌弃这个世界。因为由神而来的价值、满足、祝福、神的荣美和同在,使这个世界显得一文不值。其他任何原因导致的转变,都不是真正的转变。
2.灵魂对赐生命之神的渴望并非源自于自我认知。我们对自我的浅薄认知不是我们对神渴望的根源。事实正好相反:瞥见神的美善会带来自我厌恶。认识神,会让我们真正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遇见神,认识了他的荣光,如此生出的自我嫌恶才具有价值和属灵意义。没错,我们必须学习两件事:认识神和认识我们自己。然而,只有在我们知道神是谁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知道我们是谁。自我认知源自对神的认识。
3.我们对神的寻求甚至并非源自对基督的渴望。我们需要并渴慕着主耶稣基督,因为他能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和渴望,但这并不是我们寻求神的原因。对神的渴望并非是我们渴望基督的结果。事实正好相反:若非把神当作神,与他真正地相遇,我们不会真正地渴望基督。我们若不知道自己与永生神有关,就不会有兴趣知道我们将从基督那里得到什么。渴望得着基督,完全得着他,是因渴望修复我们与神之间隔绝的关系。在伊甸园,我们失去的不是基督,而是神。
因此,使我们蒙福的对神的渴望并非源自别处,而是源自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5)。因着这爱的浇灌和神的荣美,灵魂被神深深吸引。它发现自己离弃了神,神也离弃了它。这种觉察带来痛苦、悲伤和忧愁,却恰恰是对神的作为全然的回应。可以说,正是因为神允许我们「触摸」他,我们的内心才被塑造得柔软了。
我们可以借用柏拉图着名的洞穴比喻来阐述。一个人面朝洞穴的内壁而坐,远离洞口的光源。当有人从洞口经过时,他的影子投射到那人眼睛所注视的洞穴内壁上。当他看见洞穴墙上的影子,他便回头看是谁经过洞口。同样地,人堕落的灵魂也好似住在一个洞穴里,转脸背对着神。灵魂必须被挪动,转过身来。神通过启示他自己的伟大、圣洁、公义、仁爱、恩典和丰盛——总之就是他的属性,以及对于堕落之人而言他是怎样一位神——他将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墙上。因此,藉着圣灵在我们里面的运行,我们的灵魂回转。当灵魂体会到神的存在,当神启示他自己,当神感动我们的灵魂,当神如此亲近,这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啊!然而,体会到这一点并转回,并不是救恩的全部。虽然灵魂望向洞外的另一个世界,但它要如何拥有那个世界呢?它该如何逃出这个洞穴呢?它如何能得救呢?它该如何迎接神而神又会如何迎接它呢?虽然前路漫漫,但这却是个伟大的时刻。神的爱使它如此渴望神以至忧愁。我们的心被这神圣「触摸」的荣耀与威严而深深撼动。
本专栏与仰望基督教资源书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