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素描簿》

【作者:陈小小信望爱阅读 2005.03.13


有位朋友是教摄影的老师,一次闲聊中他提到,在过去摄影是贵族阶层才有资格碰的,如今科技进步,有了数位相机。造价低廉,造成摄影这项艺术平民普及化。但是人生的吊诡性就是如此,优点中带着缺憾,缺憾中不乏优点。过去因为摄影成本高,整个摄影过程一步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被拍摄的对象,都是在不断地细微观察思考后才按下快门,所拍得的每张照片都是珍宝。如今影像随手可得,当下不以为好的、不满意的作品,不容有上诉机会,就惨遭被删除的命运。拍摄者与被拍对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悄薄,作品也越来越多流于浮面的感受。

听他一席话之后,当天晚上,我就带着孩子跑去美术社,买了两本素描簿与两只2B铅笔,星期假日有空,就带着孩子们外出写生。我并非企图栽培孩子,期望日后家中出现什么伟大的画家。我只是很担心我那小一与幼稚园中班的儿女,再过个六、七年,他们成了国中生,届时的环境一定是人手一机(手机附数位相机),就在随手喀擦(拍照)与Del(删除)的过程中,他们与被拍对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悄薄,无意中渐渐成了对万事万物没有情感的人。于是天真的我想到的方法,就是用素描,来挽留住孩子与生俱来的丰沛感情。当他们用小眼睛细心地观察我们居住环境的一切,用小手努力地画出所接收到的讯息,一幅又一幅童稚画作,就象徵着他们与这些人事物情感互动的纪录。我想他们会在素描的过程中,学会惜物惜情。

那天拿到陈义仁的《宝岛素描簿》,这样一本非常详细记载个人体验的素描簿,素描旁均配有日记般的文字,叙述着作者当时的心境或想法,连不太会讲台语的我,却也一头栽入这本书的世界里。我一句一句用着不太轮转的台语,细细朗读着里头的字句,台语的文体让我身历其境,很扎实地有种踏在这块土地上特殊感受,也似乎潜入作者的回忆,与之一同经历他眼中宝岛的风采。

一张张画作,点点滴滴自然呈现着令人难忘的台湾生活情景,水牛与白鹭鸶,修理皮鞋的师傅,卖膏药的阿伯,桃花过渡的戏子,宁静的乡村,茂盛的大树与树下的小摊子,低矮的古老房舍,杂乱的电线杆……。一笔一笔细细的描绘线条当中,深深感受到作者对这块土地那种如罗网般浓郁得化不开的感情。我脑中想着,要赶紧把这本书拿给孩子看,原来还有这么多角度,我们没有注意到,原来还有这么多故事与题材,可以供我们去素描。

全球化浪潮袭来,人们接触异国异乡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台湾人到了国外,发现每个外国朋友都可以对他们土地上事物,如数家珍侃侃而谈,经过古迹,随口就讲得出故事与典故。相较之下,看见自己文化涵养何其不足,对自己长期居住的土地,没有多少感情,认识竟是这么缺乏。有这么多人有着在国外感受到的共同经验,我们岂能不设法在空白的脑袋里,试着或用素描、或用文字,耙梳整理对她的印象?

对于台湾这个宝岛,你观看到了什么?听闻了什么?脑中留有多少的印象?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