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了「一口气」造成长远的遗憾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03.06.08
前几天有个社福机构的朋友跟我说:他跟一个共事好几年的同事大吵一架,心情相当恶劣!我问他为什么会爆发如此严重的争吵,他说:因为那位同事不但理亏,还把过错都推到他身上来;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才会跟他大吵一番。现在两个人已经开始冷战了!这个朋友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不陌生,甚至在你我的生活中都曾出现这样的剧情。但仔细想想:大声争吵或冷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真有助于问题的厘清与解决吗?这一周我想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南丁格尔的处世态度
前些时候疫情紧绷,为了让我自己对医护人员的专业伦理有更清楚的了解,我到台大对面的校园书房买了张文亮先生写的《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写到,南丁格尔在推动护理专业发展的初期,也曾经一度被医师质疑她们的专业性和必要性,因为在南丁格尔以前,服务英国军队的护士往往被看做陪伴伤兵喝酒的妓女。所以当南丁格尔热心地召集一群护士,希望进入前线为伤兵服务时,自然很难躲避来自医生和高阶军官言语和行为上的歧视。
处在这种万般艰难的人际压力下,加上前线高阶将官的贪污舞弊所引发物资严重匮乏,南丁格尔不但沈住了气,还要与她随行的护士们都要忍辱负重。因为就像她所说的:「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必须省下体力,不浪费在无益的生气、责备与不切实际的希望上。……省下每一分体力,用在迈向任务的达成」。
身为一个护士,南丁格尔没有以护理专家的姿态,大肆抨击不懂护理知识的前线指挥官;作为一个基督徒,她也未曾以上帝卫道者的身份自居,而去诅咒那些违反圣经教导的人,或是自命清高地离开她的护理工作。因为对她来说,上帝对她的真正呼召,不是要她以宗教的狂热之心或卫道者的角色去推翻既有的制度,而是要先顺服既有的权柄、制度,再去思考未来改进的方向。她甚至说到:「虚浮的宗教情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形象,或是换取未来的荣耀;真正的信仰,却带来对他人的怜恤与对世人福祉的思索」。
面对不公义
在面对一些看似不公平、不正义、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心中是否经常被气愤难消的咒骂盘据?特别是那些不公不义的事情会直接影响我们权益或人格尊严时,「义愤填膺」的情操更迫使我们想要对做出这些事情的人口诛笔伐一番,甚至还想以各种实际的行动(包括武力或计谋)去惩罚/报复他们?在阅读《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时常会想着:假使今天我处在南丁格尔那般的困境底下,受尽旁人极尽无理的刁难和轻视,我是不是还能像她一样,一本初衷地朝着她做为护士的使命前进,而不为了「出一口气」而忘记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还是和某些人一样,私下预先草拟一份比对手更为尖酸刻薄的骂词,或是更为残暴的武力手段,对那些无理的高阶军官和轻视她们的医生挟怨报复?我必须承认,我可能也没办法像南丁格尔那么沈着稳重!
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在与他人发生意见纷歧或价值冲突时,「出一口气」的冲动往往掩盖了我们原先的目的。就像有些老师看到学生作弊,直觉的反应就是校规或他做为老师的权威被挑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严厉的咒骂或记过;父母亲得知自己的子女因偷窃被抓,感觉到自己颜面丧失的情况下便给予孩子一阵毒打;遇到了不讲理的上司或同事,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受到尊重,我们往往也会想以看好戏的心态,期待看对方不采纳自己意见的惨痛下场……。
当我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似乎都忘了
惩罚学生或与上司同事争吵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让学生与孩子改过向善,期待对方能采纳我们的意见把大家的事情做好吗?或许在我们受教育的过程里,「理直气壮」、「义愤填膺」、「为民除害」之类的话语,已经成为我们发泄私人怨气或公报私仇的合理化挡箭牌,好像有理的人就不能够受一点委屈,自己的意见若不被别人采纳,就一定是别人的过失,因为「我是正义的一方」。
见不得浪子回头?
圣经里有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故事:一位父亲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少不更事,出外将所有的金钱挥霍殆尽后回到家里,父亲依然禀持着爱心迎接他,并原谅他过去所犯的错。但看在哥哥的眼里,一直尽忠职守地看管家里产业的他,到头来却得将成果分享给弟弟。可想而知,他的心里当然会忿忿不平,觉得父亲处事有欠公允。对于哥哥这种「义愤」,父亲的回答很值得我们深思,他对哥哥说:孩子,你长时间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不都是你的吗?但是今天你弟弟愿意改过回头,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失而复得」的好消息,难道我们不该为此好好庆祝吗?
确实许多时候我们没有接受浪子回头的度量,因为我们没办法忍受自己千辛万苦地努力才获得一丁点的收成,但坏人只是因为他们的回头,就可以得到和我们一样(甚至更多)的好处。在我们看来,这种事情时的发生无疑地就是公平正义沦丧!姑且不论我们是不是就真的「好人」,那些惹我们生气讨厌的人就是「坏人」,单就「最终目的」或「初衷」来说,其实我们在做许多事情的时候都已经本末倒置;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义愤难消」,不如说是我们的不健康的自尊心,也就是虚荣心作祟。
得饶人处且饶人
表面上看来,不计算别人的恶好像好像我们就是可以被人随便欺负的烂好人,原谅别人的过错彷佛就等于我们默认对方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仔细想想,倘若我们为了「出一口气」,却失去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亲情、友情、爱情,出这口气又有什么用呢?况且在我们生命中,那些因着珍惜我们彼此之间可贵情谊而包容我们的过错,或是即便我们先前不照他们意思去做,但出了事情后还愿意对我们伸出援手的人,不是更会赢得我们万般的感激和永难忘怀的情谊吗?
所以回到先前我那位朋友的例子,当我们觉得别人都对不起我,以致于想以大声咆哮、奸巧计谋、甚至拳脚相向的方式对待对方,或作壁上观地看对方出糗的好戏时,期盼我们都能及时提醒自己:这些作法是否真的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或关系的改善?
如果我们能时时提醒自己看清生命中最值得追求、保留、发扬的东西,相信在说每一句话或做每件事的时候,就不会满脑子只想「出一口气」,而是真的能针对我们最在意的目标勇往直前。
这是一个大家可以讨论分享的公开园地,欢迎您来信提出您对信仰或生活的问题,我们将尽快于版面上给您回复。
|
|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