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要带成长团体,又重新跟着团体成员看了一次巩利和葛优主演的《活着》。虽然经是十几年前的片子了,但现在重新再看一次,依然有相当多的感动。
这部片子的剧情主要是在描述民国初年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个纨裤子弟徐福贵(葛优饰),因为沈迷于赌博,不但使得妻子(巩利饰)因痛心绝望而抱着幼女离家出走,到最后,甚至连祖先留下的宅院都输得精光。在福贵和她的母亲被债主龙二赶出家门的那一刻,福贵才深刻地明白,以前支持他活着的希望 ―― 翻本 ―― 原来是毁灭他家庭的真正元凶。穷愁潦倒的福贵虽然失去了所有的家产,但也因为这一次的打击,使他决心戒赌而获得了妻子的原谅。
相较之下,从福贵手中赢得豪华宅院的龙二,原本是皮影戏班的班主,在接收福贵的财产后原本打算安生地过他后半辈子。谁知道好景不长,随着共产党的主政,传统社会中的地主开始被施予残酷的斗争。最后,不但龙二苦心从福贵那儿赢得的财产全部被充了公,甚至还被冠上个莫名的罪名而遭枪决身亡。当福贵听到龙二被处决的枪声时,他心里反倒庆幸那时候将所有的财产输给了龙二,因为若没有龙二这个替死鬼,今天的枪下亡魂就会是他。
在共产党统治的日子里,福贵一度被抓去充军,当他和他的战友在冰天雪地里亲眼目睹战场惨烈的死伤,因着心里深切惦记家里的妻小,「活着回去」成了他们最大的盼望。好不容易战争结束,福贵被放回家乡,就在他们夫妻以为能从此和子女开始过安稳日子时,怎么也没想到心爱的儿子却在一次意外中过世了!
失去儿子的福贵夫妇内心极为难过,但日子总得过下去,他们活着下去的希望后来全部托付在女儿身上。经过一阵有趣的折腾,福贵夫妇总算为女儿找到合适的对象,而且还怀了孩子。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地想要迎接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时,谁知到女儿却因负责接生的护士没有经验,导致产后大出血而死去。生产过程中福贵曾努力找寻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替他女儿接生,只是那位医生因受红卫兵的斗争和圈禁,三天没吃饭,为了让医生赶快恢复体力好为女儿接生,福贵一口气让他吃了太多馒头以致撑死。对于这件事情,福贵事后一直耿耿于怀,常喃喃自语地说:如果他没有给医生吃那么多馒头,医生就不会撑死,他的女儿也就不会平白牺牲了!
虽然痛失爱女,但幸运地是女儿的遗腹子平安地诞生下来,而女婿对待福贵夫妇也十分孝顺体贴。戏演到这算是到了尾声,整部片子最后是福贵的孙子 ―― 馒头 ―― 与他有趣的对话。馒头捧着一群小鸡问福贵说:「小鸡长大会怎样?」福贵回答他:「小鸡长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牛,牛长大了馒头也就长大了,……馒头以后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至此,整部戏划下了句点。
许多人在看完这部片子后都会认为,导演和编剧所要刻意营造的人生哲学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有盼望」,我想这层体会应该没有什么大的争议。但在我眼中,这部片子给我的另一项感触却是:「生命唯有必须透过盼望才能取得力量」。年轻时的福贵,「翻本」是他活着的盼望;穷愁潦倒时,与家人平安度日是他活着的盼望;当兵打仗时,平安回家与亲人团聚是他活着的盼望;爱子过世后,帮女儿找寻合适对象是福贵夫妇活着的盼望;女儿不幸身亡后,孙子的未来又是他们夫妇晚年的盼望。
也就是说,「美梦成真」的理想不会无端实现,它必须靠我们自己透过寻找、认定盼望后,再配合外在的环境才可能实现。固然外在环境不见得会提供我们实现梦想与希望的客观、充分、合适条件,但可以确定的是:假使我们没有事先确立一个生命的盼望或目标,即便外在条件十分优渥,对我们来说也不会发生任何作用。在福贵夫妇身上,虽然十之八九的盼望都没有实现,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盼望的话,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支撑他们在承受那么多打击后,依然还能勇敢且乐观地继续活下去呢?
换言之,从福贵夫妇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之所以有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必然是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比现在更好;而这份明天会更好的盼望的产生,除了来自他们夫妻对于彼此的信任与挚爱外,还得评量外在社会环境的客观条件。所以我们可以说,福贵夫妇是一对相当乐观且坚强的夫妻,而这份乐观与坚强的性格除了来自他们本身的性格,以及夫妻彼此间的相互扶持外,也出于他们对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信心。
坦白说,我不清楚福贵夫妇在共产主义统治下历经了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还能对「它」如此有信心?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们夫妇心中盼望从来没有少过!也因此,我认为与其说「活着就是希望」,倒不如说「活着需要盼望」。因为唯有当我们真切地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方向时,才可以透过设定盼望,激发出快乐且持久的生命力;反之,浑浑噩噩没有盼望的人,就只能从快速流逝的生命经验中,捡拾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的短暂生命乐趣!
|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