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相信多数的大学生应该都有感受到,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是班级还是社团,都会有「小团体」的存在。这种小团体产生的原因很多,许多人可能都会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条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当然我也不否认这点,确实,要勉强自己跟一个(甚至一群)价值观或生活方式大不相同的同学或社团伙伴长时间或深入相处,也不见得有这个必要性。但在本周的文章里,我想要跟大家聊的,是校园中小团体形成背后所展现出来「大学生缺乏安全感」的问题。
记得在先前的名为「如何不被人利用」文章里,我曾经提到过对他人过度的情感过度,经常会让人失去改变现况的能力或自主性,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的小团体里也同样会发生。特别是当大学生因为缺乏对自己的了解或自信心,不晓得自己要什么、如何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时,往往会因为害怕在校园里落单而盲目地跟随小团体的朋友过生活。
固然多数人在大学毕业以前,很难真正地拥有什么一技之长来肯定自己,再加上各级教育里,老师或学校的课程甚少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发觉自己的特性与才能,在缺乏对自己的特性有所了解,或在没有独特专长来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情况下,能够用来肯定自己的就只有「跟大家一样」。这话怎么说呢?
或许大家可以想想:自己通常是透过何种方式确定自己是「对的」、「好的」、「优秀的」……?相信除了少数人是透过凸显自己的特殊性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外(例如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哲学家、特异功能者……),多数人都是萧规曹随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这样虽然很难突显出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但至少不必自己承担抱持某种价值观或生活方式的压力。因为多数人都持守的价值观有多数人背书,或者换个角度来说,当我们跟着大家的不乏前进时,那种淹没在大众之中的「匿名性」可以使我们感到安全,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不会受到别人的质疑。
就大学里的小团体来说,除了真的是气味相同、兴趣相仿的人知道自己为何跟某些朋友在一起外,相信有不少人是因为害怕「落单」的感觉而加入某个小团体。如果再深入探究大学生害怕落单的感觉,可能不外乎是怕别人觉得自己「顾人厌、没人缘」而看不起或欺负自己;或是看到别人都有一个小团体,自己没有很奇怪;甚或是想要拥有一个可以谈心、具有归属感的群体。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形成团体的原因主要是要寻求安全感,是希望透过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团体来肯定自己,但是在十分偏重情感支持的小团体里,不晓得又有多少大学生真的可以「找到自己」,还是已经被暂时性情感帷幕所遮蔽,忘了去寻找自己究竟是谁?
在许多场合里,当我询问大专毕业的学生;「他们做什么事情的时后会感到快乐?他们的优点是什么?」等等问题时,多数的人不是哑口无言,就是只能勉强挤出一两个答案。当然,我并不是说大专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与自信的原因,全都是出于「小团体人际生活」之过,相反地,正如我先前其他文章提到的,多数的人都会有人际的需求,需要他人的关心和扶持。写下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只是希望引发更多大专生想想:自己究竟有什么特质,在大学生涯里可以透过怎样的方式将这样的特质作最好的锻炼,让自己培养出足以肯定自己的专长,甚至未来踏出校园、走入社会后,还可以把它当作未来生涯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相信,只要能够找寻到适合自己能力与人格特质的人生方向,并且将它设定成生命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大学生活就不再需要靠小团体来充填自己时间和情感的空虚,也不必得依靠加入或组成一个小团体来逃避别人的异样眼光,因为我们已经明白自己要什么、什么事情值得我们花费生命去追求。当我们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往哪里去的时后,小团体的朋友不仅不会是蒙蔽我们视线的障碍,相反地,他们还可以是相互扶持、彼此成长、实现各自或共同梦想的好伙伴。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