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唯爱与榜样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18.10.28



图片提供/123RF

阅读社会理论或哲学之所以可能改变生活世界,并不是因为了解书本上的知识后,世界的运作就自动朝向这些知识指引的方向前进;世界不会自己改变,而是要「组成它」的人类和动植物们一起动手。

社会理论或哲学只能为我们指引出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或是提供某些可能的实践策略,但最终还是要「有人」去把它们做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价值观,以及对自己较有利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倘若真可能相互影响,很少是因为理性层面的辩论或说服,而是看到对方的生活方式心生羡慕,从情感和欲望层面渴望一起参与其中。

所以,我觉得念书最重要的目的,既非被动地等待一个完美人生从天而降,也不是让自己拥有更多很厉害的知识,以便在理性上去辩论或说服人。而是先给自己一套更好的人生盼望、行动目标和操作策略,好让自己能持续怀抱信心与力量,从自己开始去落实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过程中即使遇到挫败,依然能给自己充分的理由爬起来,再往前行。

别人开始考虑接纳我们的建议、打从心里改变,甚至想持续一种美好生活方式,多是在我们身上看到那份美好而心中羡慕与渴望,而非论辩失败或恐惧!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十八世纪的教育哲学家F. Froebel所说的:「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不只在幼儿教育如此,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高龄教育也是如此...两百年前如此,两百年后依旧如此...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