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心灵好好安歇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24.04.28



图片提供/123RF


「假日好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休息,不一定要跟别人做一样的事,甚至做得比别人多,可以吗?」

对有些人来说这个任务非常艰难,因为他们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会觉得浪费生命,忍不住想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光鲜亮丽的事,或主流文化觉得要做什么才是「厉害的人」?

他们内心彷佛有一股声音在催促自己:「不要骄傲!虽然你完成了这个任务,但如果你没有持续优秀的表现,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平凡、甚至退步了。所以,赶快找下一个厉害的任务吧!」

当我们被这种莫名的压力推促着,就会不断寻找下一个障碍、下一次升迁、下一个社交活动,时时刻刻都想藉有所作为来填满每一空暇。我们不知道如何停下来或者说「不」;每想到周遭人可能会对自己失望,就会感到无比愧疚。

于是那些掌声、光环、权力会像迷幻药一样,虽然会让我们亢奋不已;但一旦药效一过,随伴来的就是更深层的空虚、焦虑、自责和沮丧。

对于这种看似不断进步,实际上却越陷越深的生活模式,《庄子.渔父》篇中有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是这样说的:「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这则寓言用白话文来陈述,就是:「有一个人很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走过的足迹,所以一心想着要透过跑得更快来躲避自己的影子和足迹。只是没想到当他跑得越快,就留下越多足迹,影子也无法离开身体。但他觉得是自己跑得不够快,才会没有得到好结果,于是就更加速奔跑,最终用尽所有气力死去。其实这个人太愚蠢了!他不知道只要让自己处在阴暗处影子自然就会消失,静止不动足迹就不会再产生」。

表面上庄子想透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都不要做,就不会被别人看到自己的表现,别人也就无法评断自己的优劣,自然不会产生令自己讨厌的阴影」。哇!所以庄子回应完美主义过度焦虑的方法,是「什么都不要做」! 这或许是某些人对庄子「无为」的解释!

但如果回到庄子作品的特色,以及他思想的核心价值「道法自然」,我们应该可以了解这则寓言的主轴不是谈「如何处理阴影和足迹」,而是当我们面对一个人生的困境时,是否能找到核心关键去回应,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自己陷入原先亟欲想跳脱的泥沼。

换言之,我觉得「找到问题关键」以及「反璞归真」,不要一心想着「快/多/亮就是好」,聆听自己内心「真我」的声音,依据自己最适合的节奏发展,应该是庄子这则寓言的重点所在。

然而,当初看到庄子这则「畏影恶迹」的寓言故事,我还是忍不住联想到荣格谈的「阴影」,感觉还是可以稍微进一步思考个中道理,特别是关于「亮光与阴影」同时出现的现象。

我觉得世界上很少人只有亮点却没阴影,同样地,表面上看似处在阴影之处的人,也可能充满丰富的亮点。就像我经常问学生:「你如何证明自己有毅力、勇气、智慧、慷慨以及爱?有人可以在自己的履历自传中,直接证明自己具备这些优异的特质,却完全不提及自己的颓废、胆怯、愚昧、吝啬以及自私吗?」

如果有人说:「我觉得自己很慷慨。」却丝毫没有努力跨越「吝啬」的内在拉扯过程,这样的「慷慨」会不会只是一种空想?换言之,毅力—颓废、勇气—胆怯、智慧—愚昧、慷慨—吝啬以及爱—冷漠,不仅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性格中,前者甚至总是孕育于后者的长期痛苦考验中。而且,每个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彻底摆脱各种阴影,所以必须学习与自己的阴影和平相处。

如果有人总在别人面前极力隐藏自己的缺点或阴影,只想端出最光鲜亮丽的奖杯,结果不仅会直接破坏那些优点的意义完整性,也会让当事人的性格发展历程,出现刻意捏造的严重断裂与缺漏。

另外,如果我们觉得长期在不适合自己的任务或过强的镁光灯底下生活,心中倍感压力,或觉得很多人都在监控自己的一举一动而焦虑不已,那么回到庄子「畏影恶迹」的寓言故事,我们该做的不是「创造更多光环」或「让自己更常暴露在众人检视的竞赛中」,而是好好认识自己的「真我」、让自己身心灵适度地安歇。




参考资料:

Murdock, M.(2022)。女英雄的旅程:透视女性生命的自性历程,活出最独特的你(吴菲菲译)。心灵工坊。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