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的水放得差不多了,我提高嗓子叫安安来洗澡。
「妈,我来了!」安安飞奔过来,把两手往上一抬,示意我帮他脱掉上衣。像往常一样,我伸出手来,抓住他的袖口,准备拉它一下,忽然想起,或许该训练一下安安,我把手又缩回去。
「安安,自己来,好吗?」
「不要嘛,我要你帮忙。」
「来,试试看,你自己会脱的话,妈就给你拍拍手。」听到妈妈说要鼓掌,安安的兴致来了,他开始拉袖子。
「对了,就是这样。快好了,还差一点点,加油!」
好不容易,终于脱下了上衣。安安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般地,非常高兴,我也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本来嘛,学会一件新的事情,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能够分享这一份喜悦,也是做父母的福气。
但是这种机会,需要一点耐心,时间,再加上鼓励才会临到。很多时候,为了赶时间,或者看不惯孩子慢吞吞的模样,作父母的都替孩子做得妥妥贴贴的。当然罗,这孩子将来一样会自己来,但依赖的习惯,就这样在无形中养成了。
记得老大光光五岁时就会自己系鞋带,朋友看见了都说:「你的孩子真聪明!」其实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大部份的孩子只要给他机会,再加上一点点鼓励,他都能学会。作父母的需要随时判断那些事是孩子可以自己动手,那些是需要帮忙的。有时候孩子常会出奇不意地完成一件看似复杂的工作。
印象最深的是光光刚上小学的第一天,他从学校带回来一堆的新书。我们花了半天的功夫一起把书套装好之后,我问他:「明天耍带那些书上学?」他就去翻日课表。我在旁边一声不响地,要看他能不能把书包收拾好。没想到当时还不识字的他,居然能对着日课表,把该带的书都放进去。就这样,我从来不曾为了整理孩子的书包操心过,他也很少忘记该带的东西。
很多人都说,西方人比较独立,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管教方式造成的。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先生是日本人。有一次他们两岁的女儿端着一个盘子,自己舀东西吃。眼看就要撒得满地都是,做爸爸的立刻接过盘子要喂她吃。她却哭着不让爸爸喂。做妈妈的在一旁为女儿助阵:「她要自己来嘛!」原来西方人看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比清理善后重要多了。孩子长大以后更是如此。他们的孩子在廿岁以后还跟父母同住的非常少,即使不到外地求学求职,也会在对街租个房子,表明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不需依赖父母。我们的文化和他们不同,自然无需模仿他们,但是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对孩子日后待人接物却是绝对有益。而这样的机会,在日常生活里,俯拾皆是。
所以下一回,当你要替孩子做一件事时,不妨先停下来,想一想:让孩子试试看,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