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在德国

【作者:余磊网路作家Ⅰ 2013.12.08


  「阿弟啊,你有没有开始学德文啊?」阿嬷好像问得很习惯,只是阿弟还在念国中,也还没有机会学德文。从大人口中听来,阿弟有一个姊姊住在德国,才出生满月就被一对德国夫妇领养走了,从此音讯全无。当年的婴儿,现在应该是十七岁了,只是不知在德国哪里,或长得什么样子?

  怎么会全家期待阿弟念德文?绰号叫阿旺(匿名)的父亲说:「我们夫妻是做工的,哪有可能读德文?两个女儿要出嫁跟着夫家,只有寄托阿弟,如果会讲德国话,才有可能去找到那个给人家的孩子。」所以阿弟背负着一家人的指望,这是个不能让其他外人得知的家族秘密。

忍痛将女儿送人抚养

  当年阿旺在宜兰罗东拼事业,却因被倒了一大笔债,生活顿时陷入困境。偏偏妻子怀孕,生下第三个女生。夫妻商量过后,决定把女婴送到孤儿院,妈妈说:「我们有跟院长讲,不要随便有人要就给,也不一定要有钱人,要那个会疼我们孩子的养父养母。」

  后来院长说有一对夫妻想要领养,他们是从德国来的宣教士。阿旺夫妻认为作牧师的为人应该不会错,就签字答应了。院长说:「对方愿意每隔一段时间寄照片给你们看看,你们觉得呢?」阿旺说:「送人就送人了,多看多伤心,我看不用了。」妻子没说什么,只是频频拭泪。

  阿旺开着在罗东车行买的车,回到中部重新打天下,十几年下来,在工程界总算闯出一点名号,经济情况已大有改善,也生下一个男孩―阿弟。只是那个不能说的秘密,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逝而消失。阿旺说:「这十几年来,我时常半夜醒来,想到我的孩子,觉得很对不起她…」妈妈说:「德国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要想都不知道要怎么想 …」

多年后跨海重逢

  有一天,阿旺在南投居然巧遇罗东车行的老板,他问说:「你是不是有一个孩子住在德国?」阿旺吓了一大跳,就问:「你怎么知道?」老板说:「那个孤儿院院长在找你,说有一对德国夫妻带着两个领养的孩子要回台湾寻找亲生父母。」阿旺赶紧把好消息带回家,全家喜出望外,不敢置信。只是阿嬷说:「我们不会说德国话,我看那个孩子也不会讲咱的台湾话,见面不知要怎么讲?」

  去年七月,我因受人之托,帮忙两家人翻译,也参与在他们的对话与互动里,感同身受。在台中某教会招待所二楼见面前,外表看似粗旷的阿旺也忍不住泪水,用他所熟悉的台语说:「我当然真想要跟她见面,但是一想到见面我就感觉『真见笑』,她才满月,我就把她抛弃…」

  妈妈激动得连说话都发抖,我跟她说:「你的孩子接受西方的文化,拥抱也是一种礼貌,我相信她也期待亲生妈妈给她一个爱的抱抱。」见到面,母女相拥而泣,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母女连心,不会因时空而改变。妈妈把脖子上的金项链取了下来,要我转达说:「这是我预备好,有一天如果我们母女有机会见面,我要送给她的。」 娟娟(匿名)长得亭亭玉立,面貌清秀,低下头,让妈妈把那十分精致的项链戴在脖子上。之后,台湾家人也一一与娟娟相认拥抱。

互动间充满祝福

  在一起吃晚餐时,带手机的人纷纷拍下娟娟的影像,当作桌布。阿旺解下看似颇为名贵的手表,问可以不可以送给他女儿。娟娟徵询德国妈妈的意见后,欣然接受。

  第二天,阿旺为了感谢德国牧师夫妇,全家一起在餐厅聚餐话家常。阿嬷也来了,擦着眼泪,一直说:「感恩!真感恩!」娟娟说:「我没料想到,台湾的家人对我这么好!」阿旺要大家举杯感谢德国夫妻把孩子养得这么好、气质出众,并且大家起立以热烈的掌声表达谢意。我看到德国师母拭去眼角的泪水,也许多年的辛苦,这时也得着安慰。

  德国妈妈说:「在我们那边,几乎没有华人,大家都很喜欢娟娟,特别是她的凤眼,在我们德国人中很少见;还有别的女生每天把两边眼角往上推,看会不会长成凤眼…」她边说边比划,这时阿旺的二女儿说:「我也有凤眼,你回去德国问有没有人要收养,我愿意!」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牧师说:「把孩子养大、教好她是我们的责任。他们长得不像德国人,当然也会问他们从哪里来。我们认为时候到了,所以带他们回来台湾寻找他们的亲生父母。」阿旺要我转达给牧师,说:「在台湾,通常我们领养的人不会这么做,你们还主动带孩子回来找我们,真的很感谢!我昨晚睡得很安心。」后来去拜访舅舅家,亲人抢着拍合照,给的礼物和食物塞满了车子,外加依依不舍和满满的祝福。

德国父母真心爱孩子

  德国夫妻带着两个孩子环岛一周,让他们认识台湾,体验这里的文化。美中不足的是,另一个被收养的十四岁男孩,出生在东部,看似有原住民的血统,联络的单位未找到他的生父生母。看到姊姊与亲生父母相见欢,他却没有,想来一定不好受。 牧师说:「他喜欢踢足球,在学校是校队。」我跟他说:「你以后长大,可以回台湾教我们德文,也教我们踢足球,好不好?」他依偎在德国爸爸身旁,带着腼腆的笑容点点头。这么一个可爱的孩子,真教人心疼;还好,他的德国父母真的疼他。


本文作者为国际基甸会讲员
本文原先在 2011.11.05 刊于基督教论坛报



欢迎参观作者的部落格:余磊部落格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