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瞎眼得医治看罪与爱

【作者:尚恩网路作家Ⅱ 2022.12.04



图片提供/123RF


生来就瞎眼

「让瞎眼的人重新看见」是新约圣经记录最多的神迹。其中,在约翰福音九章1~3节有关于生来瞎眼的人的记载:「耶稣往前走的时候,看见一个生来就瞎眼的人。门徒问耶稣:『拉比,这人生来瞎眼(原文 ἵνα τυφλὸς γεννηθῇ),是谁犯了罪?是这人还是他的父母呢?』耶稣回答:『既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和合本2010版)这段经文中的ἵνα τυφλὸς γεννηθῇ应译成「导致他生来就瞎眼」,但多数圣经都没有译出「导致」,所以很多人看到这边都不懂,甚至揣测门徒中有人要挑战耶稣、刁难耶稣等。

再看故事的后续发展,法利赛人怀疑耶稣真的能医治天生瞎眼的人,两度召这个天生瞎眼的人询问,还反而被瞎眼的人质疑,于是九章34节法利赛人对他说:「你完全是生在罪中的,还要来教训我们吗?」接着把他赶出去了。

多数人会认为法利赛人是在骂这个瞎眼的人犯了造谣的罪,若考查一些注释书与网路上的解经资料,许多也都解释法利赛人试图诱导这瞎眼的人否认耶稣,未能成功时就恼羞成怒,骂他不配合。考察原文,九章34节「生」这个字,跟九章1节用了同样的字 γενετῆς,就是生育、生产,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法利赛人认为瞎眼的人是生在罪中的,他在族群中天生是有罪的人。

为什么瞎眼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因为在犹太人的观念中,身体的残缺也是罪,如果不是因自己的罪,就是后代承担祖先的罪。但耶稣否定这种传统观念可以应用在这个瞎眼的人身上,他认为他的苦难与残缺是要正面显出神的作为来。

彰显神的能力

「瞎眼的人得医治」是一个我从小就常听的故事,也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曾有七年时间是视障者,十多年皆是弱视,虽多次开刀,至今眼睛状况仍十分不好,惧光又脆弱。

从小,常有教会的长辈喜欢对我分享这个故事,都强调这故事重点是要荣耀神,或是这苦难是要彰显神的能力,但当时这些说法很难触动我的心。

因为残疾,我从小不能在阳光下活动,连在较强的日光灯下活动都十分吃力。后来虽然动了手术,但眼部肌肉部分取自大腿,并非可控制的肌肉,所以我没办法眨眼,只能睁开眼睛睡觉。

我在学校只能当永远不上体育课的值日生,因为眼睛的特殊状况而被同学当成怪物,从小就饱受霸凌。曾经,午休时同学发现我张眼睡觉很滑稽,拿铅笔戳我眼睛,导致我紧急送医。幸好仅有角膜受损,只需休养几个月,但家人受到惊吓,无奈地帮我转学。有一次难得阴天,我抓紧机会走出教室玩溜滑梯,但同学不爽我有不用上体育课的特权,跑来跟我抢,将我从梯顶推落,导致我的手骨折,只得又无奈地转学。

我念书跟学习要付出远比一般人更多的心力,至今依然如此!常常一个月有几天突然视力模糊,一整个上午甚至一整天看不太清楚,行动都有困难。我的求学路无比艰辛,又饱受霸凌,国小念了四间,国中读了三间,自小到大,我脑中常盘旋的想法都是:「为什么我要活在这世界上?」所以,说我眼睛的残疾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是一个漂亮的答案,但难以触摸我心。试想想,其他耶稣没有伸手医治的人呢?拿着最后一句「显出神的作为」来安慰人,那些正被病痛或苦难包围的人作何感想呢?

耶稣是拯救

幸而,随着人生展开,我一次又一次经历神的恩典,对这故事也有了更多的体会。这故事不能只看耶稣的大能,还要看前面两句话:「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耶稣不但否认了祸延子孙的报应论,也提醒门徒与后人正确的神义论观点。靠耶稣得医治只是门徒当下看到的表象,但神迹本身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背后代表的含义,是神迹对应的教导,也就是如何面对苦难。对我而言,耶稣表明他乃是「世上的光」(约翰福音八章12节)的谈话,才是这故事要阐明的重点――苦难不是因犯罪而来,苦难就是苦难、苦难真实存在,可是耶稣会照亮因苦难而在黑暗中旁徨无助的人。

耶稣的希伯来文是「约书亚」(יְהוֹשֻׁעַ),意思就是「耶和华拯救」。弥赛亚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拯救,他使我们恢复神所造的美好形像,使我们与神和好。既然世人不可能无差错、无瑕疵,所以不是靠自己做了多少好事而得救,而是确信弥赛亚所成就的义,用他的血洗去一切不完美、赎我们的罪,改变我们与神为敌的状态。这对我是很大、很深的触动!我理解自己的不完美,更震惊于完美的耶稣肯为我被钉上十字架,他无条件的牺牲令我的灵魂颤抖,更照亮了我的心。

从此,我懂了什么是神的作为,如果仅把神的作为定义成强大的能力,真的太肤浅了!神的作为就是爱,爱能遮掩罪,爱才是一切苦难的解答。也许生命中有不好看的地方、有丑陋的部分,但只要有爱,就能展现生命最美的一面。

审判的神没有改写罪的定义,但是他为我们预备了一条活路。虽然我们无法达标,但他亲自为我们犯下的罪做了赔偿。这位犹太人苦苦等候的弥赛亚,照着圣经所预告的方式来到世上,他是神的儿子,却选择了人的样式,以痛苦、羞辱、牺牲的方式为我们完成了律法的要求――这是救恩,是能遮掩一切罪的爱。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