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多元情感 VS. 多元情欲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住家附近有一所国小,每到放学时刻,家长、外佣、安亲班……赶来接孩子,学校周边一定严重塞车。一个个孩子回到家,接下来的时间大概就消耗在电视、电脑前,或在安亲班写作业。

这与我小时候的经验多么不同!放学后,我们留在学校荡秋千、扮家家,或穿越不同巷弄,将回家的路程当作一次探险,或几个好朋友到同学家写功课、玩游戏。我先生在乡下成长,他说男生会在路边偷摘水果,甚至还偷过鸡来「焢窑」(这需要团队合作!当然,至终还是要去道歉……)。

这一段从校门口回家的路途,令我们感觉人生多么有趣,没有大人的安排与「监控」,不知不觉体尝了友谊的美好,学到分享、轮流、沟通……,塑造出自我的人格与品格。

时代的确不同了,家庭、社会结构改变,往事只能回味。然而,品格教育、情感教育一直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课题。学校环境有所不足,家庭、教会、其他社群能帮上什么忙吗?

五月初,我们采访彰化长老教会的品格学校,看着近七百位小朋友放学壮观的场面,相同的是,家长排队迎接孩子、志工指挥交通;不一样的是,孩子个个笑脸迎人;更多的孩子在教会庭院中自由自在,奔跑嬉戏。随口跟一位阿嬷聊天,她说:「孩子来这里真好,不然都在家里打电脑……。」

* * *

一年多了,我们质疑教育部性别平等教育政策,及该部提供的教材,却因此被教材作者控告「妨害名誉」,目前仍在诉讼中。

卷入司法实在很无奈,然而,我们越检视教材,及教材鼓励教师阅读的书籍、网站,发现原本主张尊重不同性别特质、不同性倾向的性平教育,骨子里却主张教导多元性别、多元情欲的概念,目的是鼓吹儿少性别自主与性自主时,实在很难坐视不管。

国中小学孩子的情感多么珍贵,帮助孩子开发「多元情感」会不会比诉说「多元情欲」更切合实际?唐慕华说:「这个世纪失去了与『兄弟、姊妹、父母、儿女、地上的朋友、天上的朋友』那些与性无关的关系中的甜蜜和真正的社群亲密。」家庭结构的改变、科技的进步,使得亲子、朋友的关系越来越功能化,越来越不容易建立真正的亲密。除了课堂,孩子们需要环境来塑造、锻炼情感与品格。

现在的孩子习惯在电脑前建立关系,在媒体刺激下体认性与爱的议题,我们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我先生非常喜欢带学生往大自然跑,在溯溪、跳水、露营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与大自然、同伴间的亲密关系。一次山野夜游,大家静坐观星,忽然有人说:「好无聊哦,我们还要坐多久?」

有人说:「你不觉得星空很美吗?」

他说:「它们又不会动。」

有人回答:「你看,星星在眨眼睛。」他说:「那只是空气的流动……」我们不得不感叹,亲近大自然而生发的情感,竟也变得如此不自然!

还好,一次、两次,一批批跟着往山野跑,勇敢跳水之后勇敢分享心事的伙伴们,除了在FB按赞,也能组读书会,并且成为有革命情感的「真同志」了。

八月,教育部即将发下性别平等教材给国中小学的老师,我们继续关注,保持对话。

注:本文为校园杂志2012/07、08月号【编者案头】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儿童需要了解「多元情欲」?
你知道孩子上的性教材内容吗?
爱情、美丽与性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