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lipper 2003.06.15
一、前言
近年来由教育部大力在全国各阶段别学校推动的「生命教育」, 透过一场场的研习及座谈会,与上自教育部长、下至地方学校主管的 口号呼吁,似乎在当前的教育界已成为人人琅琅上口的时髦术语。然 而,作为教育现场第一线与学生接触的教师,无论对此议题采取赞许 或怀疑或不知所云的种种立场,学生与家长们实则早已受到我们的「 生命教育观」影响却是既定的历史 ―― 不管我们已知或未知。
从最普遍的定义来看,「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 即是「全 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1 的同义词;狭义地说,作为一项辅 导工作的实施方向,它是民国 86 年省教育厅为因应当时层出不穷的校 园暴力及自戕案件,在中等学校推动的以伦理教育为基础的价值教育 2;广义地说,举凡过去到现在的正式课程如健康教育、辅导活动、 社会学科、公民教育…中蕴含反映教育与生命、文化、社会与自然等 相互关系的基础教育论题,均可被视为是生命教育的指涉内涵。现任 「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3 召集人的孙效智教授认为:
「生命教育的目标应包含启发生命智慧、深化价值反省、整合知 情意行。它所包含的范围应笼罩人生整体及其全部历程,以帮助 国民(特别是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内化陶冶其 人格情操。」4是故,从后者的角度看来,现行教育现场之一切对应于上述主题 的已有实践,均不能不说其没有生命教育的精神在内 ―― 只是,近来 它们以统合性议题的姿态要求课程间进行深层价值域的统整,以回应 因教育分科过细而导致的非人化批判。这样看来,表面上似乎未被这 波「生命教育」口号直接点名的特殊教育界(尤其是身心障碍教育) ,仍然在当然且有效的生命教育论域内 ―― 就其本质性目标看来,关 注学生个体差异与生存尊严的特殊教育理应更是生命教育理念最有力 的现实见证。
那么,下一个反身性的问题是:「我们真的是(学生的生命教育 者)吗?」
二、 「特殊的」生命教育?
由于特殊学生个体特质的歧异幅度较普通学生为大,因此在一般 中等学校刻正推行的生命教育内涵,诸如人生观、生死议题、宗教、 伦理或人格统整等教学内容,对于身心障碍教育而言确有课程实施上 的难度 ―― 特别在教材教法的厘定与选择上。一般性的「珍惜生命」 、「关怀社会」等教育目标很容易为考虑生命教育的教师所接受,但 如何以适当且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这些抽象观念的领域里获得启 发式的领悟,则是情意教育一向面临的基本困难。价值澄清法、议题 讨论法等应用于普通学生道德教育的常用教学法,对于不擅语言与逻 辑思考的心智障碍学生而言,更显然失去基本的着力点。
「特殊教育可能有生命教育吗?」这样的问题因此尖锐地引发两 种典型反应。首先,主张「特殊教育内含生命教育精神」的观点认为 ,理想的特殊教育,本就包含了对于特殊学生生命基本问题的关怀: 为使学生适应社会、有效学习,特教专业强调课程结构重组与作业的 再设计,藉由打破既有教材形式与评量媒介的框架限制(正是在这些 框架下这些学生被宣称是特殊的),重建适合于学生个别发展水准与 学习特质的教学实践;辅以行为心理学、谘商辅导的训练,特教老师 也负起重建障碍学生自尊人格与适社会行为的「人师」责任。
因此,对于普通教育界当前流行的生命教育热,这种观点将倾向 不对此现象采取过多的反应;最多视之为一时兴的教育议题,而在现 有实践上予以更多的相应关照:例如强化社会适应教学的深度;语文 课程选择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字汇进行教学;在辅导与晤谈学生时 ,特别将沟通的重点调校至能平衡回应于其全人需求(感官、情感、 意志、理性、灵性)的统整性向度,使学生在整体受教的过程中自然 感受到教师对其生命的珍视,学生自己自然会有所体悟。
另一方面,对于特殊教育「重训练轻教育」、「缺乏精神向度」 的一般性批评观点则强调特殊教育在现实与理想两端间呈现的悖反状 态。
环盱当前国内的特殊教育现况,若暂时将学术研究与官方统计资 料放至括弧,许多令人叹息的现实仍然阻碍着我们接受「特殊教育是 有力的生命教育见证者」这样的信念。从师资培育来说,特教老师的 养成阶段就缺乏对于特殊教育哲学理论建构与伦理信念的重视,以「 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结构主导的认知典范已将特教老师人格的 理想性从根本的培育机制上悄然抹除;在现实的教育现场,缺乏校方 重视与有效评鉴管理的特教工作生态显然是不适任教师与非专业人员 的温床;即使在颇成规模的特殊学校内,校长及教师各异的专业信念 ――「融合/隔离」、「全人/实用」之类的二元争论正是强调统整 性与融渗性的生命教育之生存阻力。
此外,特殊教育在现实的社会处境上正处于多重的不利地位:经 济资源、社会形象、就业机会、福利进用…等方面的弱势,如果这些 植基于社会结构层次的问题未曾获得解决,特教教师本身也根本怀疑 障碍者生命教育在现实生活的必要性,那么侈谈「珍惜生命」、「关 怀自己」一类的响亮口号岂不成了最讽刺的反教育行为?
三、 结语:任重道远的第三条路
孙效智教授认为,现行生命教育要解决的主要是知行不一的问题 :认知性的人生观问题,及内在人格中情绪与理智的不统整。5 对应 于特殊教育的处境,笔者认为,落实基础的特殊教育品质便是保障生 命教育实施可能的前提。特殊教育理念中已有丰富的人文与情意教育 面向(尊重差异、多元智慧、适才适性辅导),只要在师资培育与教 育评鉴的基础上把关,当今在普通教育界兴起的生命教育潮流,不妨 视之为国内教育界在校园暴力的刺激下反省过往独尊智育的流弊而做 的修正行动;对于一向站在边缘地带向主流教育疾呼重视非主流族群 需求的特教理想工作者而言,生命教育的起步应可望成为未来融合教 育 (inclusive education) 推展的前导契机。
注:
1 孙效智,〈生命教育的困境与展望〉,收于「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
2 郑金川,〈生命教育沿革〉,收于「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
3 http://life.ascc.net。
4 孙效智,〈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收于「生命教育全球资讯网」。
5 同注 1。
作者为实习教师 【延伸阅读】:
智育之外
门里与门外
遇上紧急灾难,不能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