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凤翔 2005.03.20
教育部长杜正胜日前至立法院教育委员进行报告。立委们质询时火力全开,纷纷将矛头指向教育部的大楼装修事宜。质疑为何费用高达三千九百多万,而且这笔费用还是从第一预备金中支出。第一预备金必须有急难、迫切需要时才能支用,教育部又不是危险大楼,没有急迫得要动用第一预备金去整修装潢。目前尚有一些学校的建筑老旧,不少学生缴不出营养午餐费,教育部怎可如此花费预算?一些家长团体与教师团体则抨击,教育经费根本年年不够用,此种大手笔装修门面,非常值得商榷。
对此,杜正胜澄清,根据国家档案法的规定,保存档案必须要有良好的空间,因此花在恒温恒湿、机电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金额就花了近二千万元。然而此种说法,虽成功地解释预算花费的正当性,但却无法有力地解释另外的一千九百万支出是否妥善。
教育部因为大楼装修,造成社会集体的舆论攻击。反观宗教界,亦有类似遭人反感的现象。知名作家施寄青曾写过一篇《我的简朴生活宣言》。里头提到她至今仍不是任何宗教徒,遭逢人生难题困境,她也从来不会藉由宗教寻求任何慰藉。原因何在?施寄青表示,因为大多数的道场、教堂的聚会都非常讲求形式。每每看着那些巍峨的建筑,以及愈形塑愈大的神像,内心总是产生一股莫名的悲哀。
施寄青提及,主张减少欲望的宗教,为何往往却是欲望过度膨胀的地方?许多建筑、神像,一点环保意识皆无,徒然浪费金钱。有那些钱为何不多盖一些图书馆与社区活动的地方?就她所读到的宗教经典记载,佛祖在世居无定所,餐风露宿,耶稣说过「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路加福音九章58节)而今的教堂、庙宇一座比一座还宏伟,人们如何能在这种地方找到心灵的安宁?
宗教因着建筑与硬体装修问题,惹的祸比教育部还大,有人因着巍峨的教堂寺庙建筑而对宗教却步,脑袋清楚的宗教徒应该由此好好省思。实际上,宗教普及本来就不曾因为建筑宏伟而吸引人们,人心之所归,很多时候仅仅是如德蕾莎修女所说的「一条简单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德蕾莎修女离开了她住了二十多年的修道院,她脱下厚重的黑色欧洲式修女道袍,换上了一件像印度农妇穿的白色衣服,走出高墙,走入一个贫穷、脏乱的悲惨世界。几十年默默地为穷人服务,不靠任何公关或媒体宣传,德蕾莎修女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在她身上看见耶稣基督的悲悯、看见上帝的慈爱,并有成千上万的修女修士及义工群加入仁爱修会,全心全意地为最穷的人( poorest of the poor )服务。
在台湾,SARS肆虐期间,在高雄没商家敢卖便当给长庚医院员工,而某佛教团体就默默地免费供应整整一个月的素便当给这些医护同仁,并不时附上卡片致上鼓励与问候。该团体不用媒体报导或借住公关力量,整个长庚医院员工就对佛教怀有好感,不少人开始捐款给他们,一些人因而成了佛教徒。
回过头来,探究教育部的大楼装修之所以造成炮轰,实因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人类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也就是所谓的「不断成长,发展个人,涵濡社会,创造文化。」实践。目前学界问题重重,有待各个岗位上的教育同仁努力改善,并挹注足够的经费支持。怎样让全体国民不断成长,各个团体皆为学习型组织,创造这一世代的文化,答案或许难求,但正如宗教界的宣教或弘法,绝非在门面上做做功夫,而是脚踏实地走一条简单的道路。
本文刊登于《基督教论坛报》 http://ct.org.tw
蛮荒探秘
《耶稣的签名》
书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