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誰需要?〉 Sharon A. Falkenheimer 2013.11.24
安樂死/醫助自殺的風潮正在衰退。歸功於安寧療護和止痛方法的進步,荷蘭醫師越來越不考慮安樂死/醫助自殺。
|
安寧療護的理念是使臨終病患盡可能地在身、心、社會並靈性上得到安舒,這個理念的關鍵之一就是病患的自主權。然而自主權包含主動終止生命的權力嗎?
|
〈不帶口罩的醫生〉 彭月枝 2013.07.14
我好奇地問韋醫師:「換藥由護士換就好了,為什麼還要你親出馬呢?而且又沒有戴口罩?」
|
〈代理孕母〉 張立明醫師 2013.06.09
在其他代理孕母的個案中則發現有些孩子害怕會像同母異父的弟妹一樣被賣掉,有些則表現出喪失手足的傷痛。此外,代理孕母的廣泛普及也可能使所有孩童蒙受心理威脅。
|
〈城堡裡的阿美〉 彭月枝 2013.01.06
韋醫師不只關心妳的病,更關心妳這個人,他希望妳能善用有限的生命,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自己的疼痛上,只注意到自己的需要,卻沒有想到別人也有需要。雖然生病,也能讓我們的生命有所成長,才不會白白受苦。
|
曾隆盛的父親早逝,自幼母親和祖母就教導他在未來要繼承祭司職份,因此竭力反對他進教會。即便如此,曾隆盛還是偷偷參加聚會,因為他很喜歡詩歌和聖經裡面的話。
|
八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位受憂鬱之苦,自殺已升為青少年死因的第三名, 與性病罹患率同時上升。感染性病一直被視為青少年憂鬱的導因,但是近期研究發現青少年性行為本身即為自尊低落、重度憂鬱和自殺企圖的獨立危險因子。
|
人的情緒常常卡在道理上,道理越多,失去快樂的機會就越大。「因為我是對的,別人就該欣然接受」,越是這樣想,痛苦指數就越高。
|
〈選擇〉 Deana Pan 2011.09.04
就在那一剎那,她感覺肚子裡的小寶寶踢了一下,就馬上明瞭墮胎是錯誤的決定……
|
〈油桐花下綿延的愛〉 張凱靈 2011.08.14
愛 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生活 是一種關懷的藝術 關懷 是一種分享的藝術 分享 是一種愛的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