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更新心靈才健康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重新定義:「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

這一定義一直延用到今天,說明人是社會的人,醫生在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身體的情況,還要考慮到社會、心理、精神、情緒等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是否和諧,和人的智商(IQ)無關,卻和人的情緒商數(EQ)是否成熟有關,這是1990年由哈佛大學的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及新罕布什爾大學約翰梅爾(John Mayer)所提出的新概念,包括同理心、表達感受、控制脾氣、獨立可靠、適應能力、受人喜愛、解決衝突、對人尊重、有愛心、能饒恕人等等。

最近,醫學界更努力推動全人照護及全人健康的概念,追求個人在身體(Physical)、心理(Mental)、社交(Social)、以及靈性(Spiritual)層面都能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

旅美精神科醫師莊明哲教授根據近年在海外醫學界研究的成果,鼓勵大家藉著毅力、持續不斷的運動、健康的飲食與睡眠習慣,來追求身心的健康,而不是靠藥物來延年益壽。

此外,到底靈性是什麼?雅斯培(Karl Jaspers, 1883∼1969)是在德國出生的瑞士精神病學家和存在主義哲學家,他以人和上帝、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關係畫出一個分析「靈性」的基本架構,他認為靈性的成熟是在這四種層面的和諧關係中表達出來。

人雖有上帝的形像,卻又受到罪性的影響,因此,內心常受到善惡交戰的煎熬,往往處於向上提昇及往下沈淪的漩渦當中。人受到隱惡的轄制而無法自拔,需要耶穌的拯救,人的生命受到改變,才能恢復與上帝、自己、他人以及環境和諧的關係。從聖經的觀點來看身心靈的健康,可先從舊約希伯來文shalom來理解,這字是平安的意思,但是包括五個意涵:

(1)與上帝和好
(2)精神得安息
(3)人際關係和諧
(4)身體健康
(5)內心滿足

首先,有罪的人要離開罪惡才能跟聖潔公義的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要認罪悔改並接受上帝的赦免,同時,耶穌基督特別叮嚀人要饒恕別人才能得到上帝的饒恕。

人若肯認罪,即承擔自己失敗的責任,有時也能減輕精神及身心疾病;人若肯悔改,即離開罪惡歸向正道,可以防止得不該得的疾病;人若接受耶穌基督的赦免,可減輕罪咎的壓力,人若從心裡饒恕加害者,不僅能除去苦毒的壓力,有時病也能得醫治,畢竟,許多疾病是和壓力有關的。

因此,信靠耶穌基督的福音,可以幫助人得到身心靈的健康,可說是一種預防醫學。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
開刀前的探訪
現代人的心理壓力
精神醫學與基督教信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