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博士的諾言諾語》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苦毒,是大腦中的恐怖份子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從上個世紀末,國際上就有許多人開始論述「Depression」(一般中譯為「憂鬱」)將與癌症、愛滋並稱為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社會的三大疾病,這個說法,我從還是醫學院的學生時聽到我後來回醫學院教書,但也隨著自己有些觀察與體會,對這說法開始有了些反思;憑心而論,憂鬱並不是個全然負面的情緒機制,一個人如果完全不會憂鬱,相對的也可能會失去羞恥心與上進心。我認為真正對人類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的詞不是Depression,而是另一個詞--Bitterness!

Bitterness這個詞並非精神醫療上正式的診斷病名,但在許多地方都曾出現,《聖經》將之譯為「苦毒」,意思是人心被怨憤、不平、氣恨所苦的心理狀態。為何我說它才是影響人類社會的關鍵負面情緒?容我在此講幾個故事。

在《聖經》中有則故事很聳動,講到亞當和夏娃有兩個兒子—該隱和亞伯,有回他們在獻祭時,上帝喜悅亞伯的獻祭心態,而不滿意該隱的擺上;該隱心中萬分不是滋味,久了,竟化為嫉妒,便在四下無人時動手把自己的弟弟亞伯給殺了!引起不小的震撼。這個堪稱「人類史上第一樁兇殺案」的事件著實令人訝然,若轉換成今天的時空背景,不過就是一個人在教堂活動或宗教儀式上的表現比你更受稱讚,同樣身為教徒的你就鬱、嫉到想要殺了他?著實令人搖頭。

也曾有個案例,其從小就有口吃的問題,成長過程中常被人嘲笑,但他資質不算差,後來也念到不錯的學位,甚至有心作許多益於社會的事,然而,從小口吃被諷的陰影一直沒有釋懷,極需別人對他所發表的言論不斷表示肯定或認同,他才有安全感。後來在幾次的事件中,因為他自認所獲得的尊榮不夠,觸動了其自卑感,便開始大肆攻擊該領域中的德高望重人士或青年才俊,且是在網路上歇斯底里、無理取鬧的刻薄攻訐,甚至為自己引來了不少誹謗告訴,其品格也令許多人聞之搖頭,成為大家眼中的頭痛人物。事實上,各行各業傑出人士中不擅口齒的人可多了!不過度聚焦在自己的缺點,便不會落入偏激。

許多新聞也曾報道,在某些逢年過節的時節,最是白領中產上班族自殺的高峰期,為什麼?因為處於外界歡樂的氛圍下,心中偏偏卻又想起了自己生命中的憾事,對比之下,動起了不如逝去的念頭,這樣的念頭,也帶給社會上許多家庭難以抹去的悲痛。

上述這些事件的起因,都可以歸咎於「苦毒」這種情緒!人的情緒機制主要在大腦中運作,所以我說,苦毒,猶如是大腦中的「恐怖份子」!一開始可能只有一點點,但到後來卻彷彿掌控、奪佔了一個人的整個大腦!讓一個人成了殺人犯、成了偏激的負面人物,甚或使其尋短而造成不少家庭破碎的遺憾事件。

苦毒的起因往往是因為「心懷不平」,來自於放大自己的委屈。如果我們能在平時就練習不過度放大自己的委屈,多思想自己生活中幸福之處,讓其他健康的情緒多在自己的心思中出現,苦毒就比較沒有機會在您的腦中發動「恐攻」,就比較沒有機會佔據您的心思,進而操控您對旁人或自己做出偏激而冷僻的言行。

苦毒,是大腦中的恐怖份子,且對人類社會的負面影響極大。正確的說來,真正該與癌症、愛滋的負面影響力並列的不該是「Depression」(憂鬱),而是「Bitterness」(苦毒)。願我們在生活中都提防這樣無形的恐怖份子,別讓它不知不覺全面攻佔了我們的心思。

※問題與討論※

適度的憂慮不見得是壞事,但不要生出苦毒來。您覺得現今台灣社會最可能令人民生出苦毒的社會因素為何?教會可以怎麼幫助現代人?

(本文出自《喜樂,是一帖良藥》,施以諾◎著,主流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about 施以諾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施博士的諾言諾語

【延伸閱讀】:
我們都不是王子與公主
放下過去的七個步驟
生活,不必再炮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