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文亮 2012.09.09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
我們都在學習調整,
將外在環境較快、較大的改變,
轉換成內心較緩、較小的承受。
這種適應力,是人生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門課。
我從小住在彰化,高中時到台北就讀。家人比我早來台北一年,不過對台北環境也不熟悉。有一天,我放學回家剛走到巷口,幾個人拿著武士刀在家門口對峙,警察來疏散之後,我才能進家門。後不久才知道所住的地方是「風化區」;樓上、樓下皆是應召站,黑社會在此搶地盤。那是台北給我上的第一堂「都市衝擊」課。
友誼的幫助
高中一年級時,我擔任學校糾察隊。不久,我與幾個糾察隊隊員成為朋友,我們又同班,在功課上互相砥礪。上運動課時,又常處一隊,球找不到時,還一起去找。友誼的支持,幫我渡過前來台北初期的不適。不過,居住環境的不當,給我的困擾多,所住大樓有中庭,站在中庭的走廊可以看到樓下的浴室,很容易看到樓下的女郎在沐浴。不知道這幢大樓,為何要如此設計。我經過中庭時,低頭就看到,增添引誘的遐思,給人情緒的不穩。原來複雜的環境,可以產生複雜的心思。我在學校訴說困擾,幾個好朋友的性格很好,品行端正,他們的勸勉,給我很大的幫助。
我來台北是為了唸書,沒想到「台北」如同一個包裹好壞的箱子。挑到這個包裹,好壞皆要收。人生許多的選擇,我們可能無法祇挑好的,避開壞的,都要概括承受。我們也不能自認已經預備足夠,或是擺好架式,就能承受突來的變化與衝擊。環境的改變總是讓人難猜,一時難以承受。但是我有朋友可以分享,友誼幫助我的穩定,免得沉湎在自己的問題裡,反而沒有時間與空間去因應。我們有時一起去運動,耗消旺盛的體力,汗流一流,心裡就舒暢。有時大夥去吃小籠包,你分我幾個,我分你一些,煩惱就消除。有時講講笑話,嘻嘻哈哈忘憂傷。我學到一個很重要的事,剛到新環境,絕對不要落在孤獨中,以致有問題沒有人可共擔。
不習慣也是有趣的體驗
剛到台北時,覺得天氣冷,潮濕下雨,經常感冒。當時私人診所的治療,是先打一針再吃藥。那時的針筒很粗大,外型頗為嚇人,好像是給豬打針用的工具,讓人不敢隨意生病。後來學習天陰時,出門帶把傘;風大時,書包裡放件長袖;覺得快要感冒時,趕快吃一大碗存許多辣椒的紅燒牛肉麵,吃到鼻水與淚水齊出,汗水與口沫同流,就好了。長大,就是要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開始,我也不習慣搭公車。公車有時要等很久,有時一次來兩、三班;有時一站停很久,有時過站卻不停;有時司機開的慢,有時開的猛。我經常搭公車44路上學,「南門市場」站下車。這公車經過的學校多,乘客大都是學生。公車上有剪票的小姐,長的都不錯,剪票速度飛快,她們總要乘客往後面擠,再努力裝一些。車子已裝不下了,每站再擠又再裝,一輛車子似乎裝無窮多人。我後來選坐在司機邊的引擎蓋上,那裡沒有人會坐。不過下車後,屁股燙得厲害,要走一陣子才清涼。
處處總是有幫助
我家的房子不大,又有兩個房間分租給別人,我一直沒有自屬的房間。夜裡,房子外做生意的喧吵,樓上的走路聲,隔房租客的講話聲,樓下嫖客的敲門聲,一時不易入睡。當時,有個房客是個單身的老律師,名叫「周南」。他住在這裡,是為上班方便,他對我愛護有加,數次對我說:「住在這種地方,就是要學習『靜』。水靜成形,心靜成器」。我是個願意學習的人,老先生的勸我聽進去,心靜就睡著。後來養成在任何吵雜的環境,都可以睡。
愈年輕,可能對環境愈容易調適,調適之時有些痛苦,但是適應之後,生命力就更堅強,這是都市衝擊的好處。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延伸閱讀】:人才競爭,教育鬆綁
十二年國教的內在改革
十二年國教的成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