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每秒有祢》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親子減壓法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親子減壓法之一—叫好聽的名字

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老三出生時,我們常常叫她「小寶貝」。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老二就叫「中寶貝」,老大叫「大寶貝」。不論早上起床,或喊大家吃飯,用好聽的聲音叫好聽的名字,壓力自然小了。誰都知道,當連名帶姓的被叫到時,就是闖禍或遭殃的時刻。

親子減壓法之二—用音樂取代叫聲,用計時器給心理準備

孩子們早晨在音樂中醒來,比在媽媽大呼小叫中吆喝起來,一定壓力小多了。睡前若能調好音樂,一天就有愉快的開始。計時器也是個好用的工具,誰都不喜歡忽然被打斷,告訴孩子,再過五分鐘去洗澡,調好計時器,就不必到時討價還價,孩子們若能自己決定玩多久電腦遊戲,時間到,他們會更容易遵守。有對年輕夫婦到我家,看見孩子們居然可以時間一到就自動不玩了,大為驚訝,其實都是平時用計時器訓練有素,爸媽就不必在這種事上與他們拉鋸。

親子減壓法之三—時間的量與質都重要,三餐與牛排互相運用

幾年前,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媽咪,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像小時候一樣嗎? 說不定等妹妹長到我這麼大,你就不會太忙,就可以了吧? 」 那時我聽了很難過,為他的懂事,為他的耐心 (他本是心急的孩子) 而心疼。常常,孩子們一直在等,等哪一天父母不忙了,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

寒假中,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各種材料,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你加一匙糖,我加一杓麵粉地,合力做了一個蛋糕,等烤好了,他吃不多,喜歡的只是過程。

有一個孩子,常常問父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 父親說,「週末吧。」到了週末,孩子早早起床,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孩子一直等,等到了傍晚,父親回來了,孩子說﹐「爸爸,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父親說,「我加了一天班﹐太累了,明天再說。」但是,明天又明天,這明天一直沒有來。孩子長大了,老父親說,「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孩子說,「對不起,爸爸﹐我現在很忙,要加班,要照管一家大小,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 」

現在世界上的觀念,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 (Quality time),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道生博士 (Dr. James Dobson) 舉了一個例子。(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著有”管與教”等書,銷售超過一百萬本。)有一個人去吃牛排,等了半天,餓極了,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怎麼這麼小?””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可是我吃不飽。”

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但固定、足夠的三餐更重要。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就認為他會滿足了。優質時間,是他興沖沖放學時,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優質時間,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你在那裡傾聽,安慰,鼓勵。如果錯過了,等我們有空時,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只會說”還好”。

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優良傳統”,就是和孩子”單獨約會”。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然後下盤棋;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在火車站看火車,他會不捨地說,”再看一列自強號,一列復興號,一列莒光號就走!”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雖然有三個孩子,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獨一的嬌兒”。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量”的累積更重要。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

親子減壓法之四—專心聽他,常抱抱他

有一位教育家說,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我盡量提醒自己,孩子說話時專心聽,也注視他們的眼睛。常常,就在這專注的時刻,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擁抱,親吻,稱讚,鼓勵,這些永遠不嫌太多。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而不是成為一個”give me,give me”(給我,給我)不滿的孩子。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對青少年的孩子,若平時沒有習慣擁抱,也可以拍拍肩,輕輕捏捏他的手臂。最好就是一直保持一些親密的方式,對自己說,我要持續去做,因為不如此的話,忽然之間,兒子比我還高了,不是我抱抱他,是他彎腰屈就我的肩膀。我一直記得一幕,就是看見一位五六十歲的德高望重的伯伯,在教會聚會後,去親親他的母親,而且似乎每週如此。

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一直都那麼忙。”她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孩子在我們身邊大約十八年,趁有機會抱抱他,聽他。

親子減壓法之五—放掉自己的期望,放手!

其實我學到最難也最有用的功課就是,放手! 放手! 放手!親子壓力,其實不管什麼人際之間的壓力,大多與期望有關。不當的期望造成壓力,揠苗助長,兩敗俱傷。正確的期望,使人欣欣向榮,會開出花朵。正確的期望由正確的眼光發出來,就是從神的眼光。把我們所愛的人交回創造他們的主人,從主人的眼光看,個個都創造的好,個個都有用。所以,只要他完成了被創造的目的,就一百分啦,我們做父母的,只能陪著他們,觀察他們的長處,鼓勵,支持,把自己的期望放下,這樣雙方才能喘息,才能享受彼此的關係。

我告誡自己,絕對不要在孩子的功課,才藝上弄得大家哭哭鬧鬧。每次孩子彈琴遇到挫折,我就說不學好不好,每一個都會馬上說,不行,還要學。正如孩子小時,我常常說,吃不下就不要吃,反而沒有一個孩子在吃飯上要操心。孩子聰明得很,你在哪件事上在乎,就算你不說出來,他就知道,然後就在那件事上,與你作對,你越放手,他越知道不能要脅,只有自己學著負責任。當孩子從裡面有一股力量,自動自發時,父母無形之間就越來越不需要施壓了。

●about 顧美芬

【延伸閱讀】:
我的遺囑
給親愛的老媽
孩子,我要你比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