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經濟困難時教育更需要大開大闔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台灣社會最關切的恐怕就是經濟衰退與青年就業的問題。雖然我們社會整體而言並不是真的貧窮,甚至還打算延長國民教育到十二年,但如果說現在的政府與人民還會相信教育經費不會受到經濟的影響而調降,或是為了要推動十二年國教而不把其他本來應有的經費規劃變相收編,那就實在過於自欺欺人了。

筆者以為,在世界與國家經濟整體上停滯甚至倒退的時候,並沒有理由期待一個比以前更寬裕的教育環境。就如同一個經濟有困難的家庭並不應該愚昧地花大錢把小孩送到貴族學校。讓孩子一起與父母感受到家庭的需要,分擔一部分家事或家計,不但是家庭一員本身的義務,也是讓孩子從中學習成熟吃苦的教育機會。

但要讓孩子吃苦本身有正面的教育意義,而不會成為變相地孩童虐待,關鍵就在父母自己是否以愛來相陪,以身作則地犧牲享受,把握努力的機會而不放棄任何希望。

對應到我們目前的環境來說,這個「父母之愛」就是我們是否能在整體教育經費可能略顯不足的時候,仍可以有合適的資源分配,讓教育的經費真的花在刀口上,產生應有的果效,而非任憑既得利益者更加地保護已得到的資源,或任憑那些已證實沒有真正功效或意義的投資持續浪費。

舉例來說,過去二十年因為廣設高中大學而造成學歷貶值、教育資源分散、高職弱化消失,這些現象都是我們大家有目共睹的錯誤政策。即使頂尖大學的學生也因為資源分散而無法被培養得更有競爭力,造成現在企業雇不到需要的人才,而這些高學歷畢業的學生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整體上來看好像是政府對教育的投資多了,全體社會的學歷增加了,但實質上卻是讓大多數學子對未來更失去盼望。

以上的例子雖不只是單獨的教育問題,但卻是明明可見的資源浪費與時間蹉跎,過去這二十年的教育部長都有責任。但如果現在的大方向可以更明確,不要自欺欺人地規劃出五六十間真正有社會意義的大學來投資,更積極的輔導教師轉業,校地活化,關閉那些只會賣學歷卻無法造就人的學校,並且降低公立學校教師的退休給付,我們就有機會將騰出經費更多用在技職教育的提升與其他專業面向的紮實教育。目前檯面上所提到甚麼吸引國外學校來台設分校,或是廣招大陸學生的作法其實都為時已晚,並且效果非常有限,治標不治本。

此外,目前十二年國教中對於每個學生就讀高中職的補助,其實並沒有意義與道理。與推行九年國教的時代背景不同,現在多數家庭都還可以負擔至少公立高中的學費。免學費又不排富的政策只是徒增私立學校的資源,而非真能強化對私立學校的要求。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這個「父母」(政府)有沒有能力來裝闊,而是這些投資是不是真的必要。如果能把這些錢更加用在小班化的師資與場地,學習環境的提升與教材的研發創新,難道不是才對我們的孩子有真正的幫助嗎?

筆者當然了解這樣的變動一定會讓一部分人覺得痛苦,特別是在這樣的制度中還寄望得一碗飯吃的「大人們」。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是要為我們的孩子著想,就需要學會從我們開始作自我犧牲。過去的錯誤已經造成,就要承認錯誤並極力的挽回。未來的錯誤還未發生,但也應該要能及時剎車免除後患。當局所要的「有感」施政不外乎拿出鐵腕作出大開大闔的教育定位,而非一直拘泥於一些枝微末節的撇步。這時,我們的學子才會感受到這些大人願意為他們未來所付出的犧牲與努力,才能算是能夠帶領人民突破目前困境,帶來真正的幸福與盼望的政府。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

【延伸閱讀】:
十二年國教的成功關鍵
十二年國教的內在改革
人才競爭,教育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