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老師》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順其自然與逆勢操作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人生面臨挑戰時,我們總歸可以有兩個基本的態度做抉擇,第一種態度就是順其自然,凡事都逆來順受,不去強求;另一種態度則是逆勢操作,處處展現旺盛強烈的企圖心、不向環境低頭。

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態度,當然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與壓力,不過,很弔詭的是,不一定你選擇順其自然壓力就會比較輕,也不是說你選擇逆勢操作壓力就會大;有許多人就是因為有這種誤解而做了錯誤的抉擇,他們為了避免壓力而寧可選擇順其自然,結果反而壓力更大、卻不知道原因何在,實在是冤枉。

其實在探究這兩者與工作壓力的關係之前,還必須先釐清另一個很容易存在的誤解,那就是這兩者與人生的成功與否,也沒有絕對的關係,不一定事事都順其自然的人比較不會成功,也不一定凡事都展現旺盛企圖心的人,都會比別人成功。總之,這只是兩種不同抉擇的態度,兩者各有其利弊,沒有那個一定好或一定壞。

首先來談凡事順其自然,如果說凡事都順其自然,壓力應該會相對減輕才對,為什麼說不見得呢?道理很簡單,因為順其自然所發展的結果,不一定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結果,因此,如果你凡事都順其自然,但是你又發現那個結果並不是你想要的,你心裡會產生很大的失落感,你還是會有壓力。

譬如說,如果你是個很好商量的人,別人有什麼事拜託你,你自己再困難你也會答應幫忙,如果你順其自然、讓情勢繼續如此發展,最後你一定把自己累個半死(因為大部份人都把他的事賴給你),可是也沒什麼人會感激你(因為你並不是為某個人而做,你只是個性使然,你為每個人都是如此,請問還有誰會感激你?),最後你很可能把自己壓垮。

如果經常有人找你借錢,你也都順其自然不斷的借給別人,其結局將如何呢?你的壓力會不會越來越大?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其次,談到逆勢操作,這看起來有點恐怖,如果要逆勢操作,是不是就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呢?本來應該是,但事實上又不盡然,有時候逆勢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放鬆心情效果,這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正逢考試的季節,各種升學考試、大考小考不斷,去參加考試時,那一種學生最緊張,是平日功課好的學生容易緊張、還是平日功課不好的學生容易緊張?

多半是平日功課好的學生才容易緊張,因為怕考試失常;功課不好的學生則恨不得考試失常,原來只有兩百分的實力卻考了個四百分,最好是這樣,所以他怎麼會緊張呢?所以逆勢操作有時候反而不會有壓力,因為本來就沒人看好,你失敗了是很正常的,成功則有意外之喜的效果,當然不會有壓力。

總之,我們應當更深入探討分析,讓我們的抉擇不要出現盲點,否則我們以為我們所作的抉擇是最輕鬆的,結果卻是壓力最大的,於是一直陷入壓力與緊張之中,卻不知道原因何在;又或者我們以為我們的抉擇是為了追求成功,其結果卻常常是導致失敗,這更是可惜。

那麼如果我們希望減輕工作上的壓力,究竟應該如何抉擇呢,以下有幾個原則可以給大家參考:

第一、 大趨勢上要順其自然,小關卡上要逆勢操作。

雖然還是有不少人認為人定勝天,不過,在SARS流行期間,更多數人都能體會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必須謙卑,即使在SARS這樣極微小的微生物面前,人類都必須學習謙卑。所以在大趨勢上,要順其自然,當SARS流行出不得門,許多公出、參展、開會都必須暫停,這個大趨勢你必須順其自然、逆來順受,甚至被隔離、被要求量體溫、戴口罩等,我們都應該順從且配合。

但是在小關卡上,我們可以設法逆勢操作,同樣被隔離,我可以讓隔離的期間過得充實、有意義,不浪費時間,許多商務活動被迫停止,這是大趨勢不可違逆,但我還是可以趁機、利用空閒下來的時間,為下一波衝刺做準備。

第二、 對待別人要順其自然,對待自己要逆勢操作。

清末名將曾國藩可算是近代歷史上治軍最有名將領之一,而其治軍的至理名言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所謂寬以待人,就是對待別人時要順其自然,要知道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欣賞別人的優點、也接納其缺點,不強求任何人完美無瑕疵;所謂嚴以律己就是對待自己的時候,總是設法逆勢操作,讓自己好還可以更好、讓自己總是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我們對待別人總是強求高標準(逆勢操作)時,很容易導致過度的壓力(因為別人的行為豈是我們能拿捏得準呢?我們那有辦法要求別人超水準的演出呢!);反之,當我們不再強求別人有高標準的表現(順其自然)時,很多壓力立即消失,這時候別人如果有超水準的演出,你更是賺到的(喜出望外)。
反之,當我們對自己不隨便就順其自然,總要求自己繼續努力突破,也許有時會有些挑戰,但也會帶來許多成長的喜悅,聖經上說:『流淚灑種必呼收割』,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 例行公務上要順其自然,企劃研發上要逆勢操作。

當我們處理每天例行的公務時,盡可能要順其自然,這表示我們對體制、對主管的尊重,但若是在企劃一項專案或研發新的產品時,卻大可不要太墨守成規、要設法突破現狀、帶來創新。

如果我們能以這樣平衡的態度來抉擇,工作壓力將可望減輕,工作成就可能反而還要更高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