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旭榮

  二十世紀中期,西方一些反基督教的哲學家,喊出這樣的口號:上帝死了。他 們認為:科學昌明的時代,人已經可以自主,不需要上帝了,因此宣告:上帝死了 。今天,提倡這些學說的哲學家們大都已經死了,但是基督教仍然屹立。

  雖然,他們說:「上帝死了」,是要攻擊基督教。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 他們也沒有說錯,基督徒所信奉的上帝:耶穌基督,按聖經記載:基督耶穌死在羅 馬巡府彼拉多的手中。世界上諸宗教,所信奉的神祇,莫不是英姿煥發、無所不能 ?唯獨基督教所信奉的,卻是一位既軟弱又喪命在人手中的「上帝」,真是奇也怪 哉!

十字架的黑暗


  今天十字架成了基督教的標誌,教堂設計的焦點,許多文學、詩個、小說歌頌 的對象,許多人也喜歡掛在頸項上作為裝飾。這種現象一定會讓第五世紀前的基督 徒大為吃驚的。

  十字架是羅馬帝國最殘酷、恐怖的一種刑罰,因為太恐怖了,為了防範受刑者 反抗,會先嚴刑鞭打,再以三根鐵釘將罪犯釘在十字形木頭上,而且,通常是一絲 不掛,極盡羞辱之能事,讓犯人因血滴盡而亡。

  那麼耶穌為什麼會被釘於十字架?死了的耶穌於信徒何益?

上帝愛罪人


  中國人認為:宗教都是勸人為善。多少表達中國人的泛道德化,或將宗教道德 功用化的傾向,但這個命題也隱含一種邏輯:神明只愛好人。基督信仰卻宣稱:「 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聖經羅馬書五章 8 節)

  世上宗教都講「功德」,認為各憑本事,好行為來換取救贖,這是最公平的。 但果真公平嗎?許多人生來毫無能力,也沒機會行善,如非洲的飢民,能討一口飯 吃已經是奢望,哪有力氣行善?一個溺水的人,需要的是一個救生圈或一隻拯救的 手,而不是教他如何游泳。一個罪人需要的也不是一套教條,而是赦免、饒恕。基 督信仰的福音,是最貼近罪人胸膛的。

  「因信稱義」── 因著信耶穌,罪就可以蒙饒恕,這豈不是不勞而獲?會不會 讓人因此而放縱?

  聖經所啟示的上帝,是一位公義又慈愛的上帝。公義的上帝面對人的罪惡,祂 必得施行審判,但他同時又是慈愛的,希望挽回人類。於是,祂的愛驅使祂成為人 ,且為人的罪主動走上十字架,代替人受刑罰,滿足了神公義的要求。因此,信耶 穌的意思,就是接受祂是上帝成為人,代替我的過犯,為我而死。如今我可以罪咎 全消,以一個全新的生命面對未來,所以,基督徒常宣稱他擁有喜樂、平安。而真 實經歷神的愛的人,是不願再故意犯罪了,因他知道那是得罪神的,還是會遇見神 的公義審判。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聖經哥林多後書五章 17 節)

苦難的出路


  有一個小女孩,咳嗽不停,醫生用感冒藥醫治了三個月,不見好轉。詳細檢查 後,判定是肺結核,醫治了三個月後,還是咳嗽不止,經過切片檢查後,赫然發現 是肺癌末期,已經來不及醫治,半年後不治死亡。就在她生命垂危的最後幾個月, 已經痛到連止痛劑也失效的時候,她依然堆著笑容安慰來訪的朋友,她說:耶穌釘 十字架,一定比我還痛,祂會幫助我,勝過疼痛。

  苦難是真實的,是不能看為虛空,就可以解決的,有的人為了勾消苦難的折磨 ,把世界的一切都看為虛空,勾消了一切存在的意義,變得無情、虛無,這又有何 意義?

  基督教卻認為苦難對人的折磨,不僅在身外的損失,更是心靈的受創,苦難容 易讓人陷於苦毒的煎熬,至終叫人自暴自棄,就算他能尋求輔助、走出陰影,常會 因著昔日的創傷而變得更自我中心。

  耶穌的一生就是苦難的定義:在馬槽出生,在家裡祂的使命不為父母所瞭解, 在曠野獨自接受魔鬼的試探,醫治疾病時流淚心焦,在最後的日子,祂被棄於每一 個階層,甚至是自己的門徒出賣了祂,十字架下門徒四處逃逸,十字架上連天父也 對祂掩面不顧,孤單一人懸於天地之間,忍受著上天下地最深重的孤絕!

  基督耶穌沒有給苦難一個哲學或神學答案,輕易地將苦難解釋掉,因為,再完 滿答案的答案,也無法安慰受苦的心靈。耶穌卻以其苦難的一生,開出一條出路, 讓受苦的人有路可走。上帝主動走入苦難,親受苦難向人認同,表明在苦難面前, 祂依然是主,苦難只是客,把它威脅的面紗除下,受苦的過程祂會陪伴,至終祂會 終結苦難,給人一個公義的交代,讓人不必再因恐懼苦難而一生作奴隸。

  看見隧道盡頭的亮光,黑暗威嚇的力量就會大大減弱。

  擔當世人罪刑,安慰受苦心靈,正是受難日的真義。

本文作者為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傳道人

 


復活?神話或事實?   關於耶穌之死   耶穌基督的復活

回索引頁




信望愛
copyright 2000 信望愛資訊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回索引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