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mClone案看誠信危機

【作者:熊璩舉目 2005.02.27


●視角的差異●

如果我們到監獄,向受刑人作調查,問問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壞分子,我想不到百分之一的犯人,會認為自己存心想幹壞事;而我們去問問華爾街醜聞案中那些被起訴的頭頭,他們也都會說,自己是為了股東的利益而著想。

安容醜聞案的主角,安容公司的前執行長肯雷(Ken Lay),曾在案發前接受採訪(註1),說他十二歲時接受耶穌為救主:“我一生都強烈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也感受到他在指引我人生的道路。”在談到他的信仰原則如何影響他的領導方式時,他說,公司的最高價值就是培養對他人的尊重。其次,就是要求,“每個人在每一件事上,都操練絕對的誠信(Integrity)原則”。

絕大多數在商業誠信上出問題的執行長和財務主管(安容、世界通訊、泰科、Qwest,等),在出事前,都認為自己存心良好,于公司有大功,甚至還自以為挺有“誠信”的。這種“視角的差異”,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ImClone的例子●

“ImClone系統公司”的創辦人瓦克薩博士(Sam Waksal),是個成功的企業家及著名的免疫學專家。在2001年,他所研製的Erbitux,極有希望成為治癌良藥,因而以廿億美元的高價,與必治妥(Bristol-Myers Squibb)公司成交,成為當年最紅的生化公司。

與必治妥成交三個月後,有一天,必治妥的一個高級主管通知瓦克薩博士,美國《食物與藥品管理局》(FDA)正準備拒絕Erbitux的申請。並非藥物無效,而是FDA認為數據不足,還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

在得到此內部消息後,他把將近五百萬美元ImClone的股票轉給女兒,讓女兒替他賣,免得自己這樣的內線交易被察覺。他也同時通知其他家人和好友賣出手上的股票。

當CBS的記者問他(註2),“你難道不知道當票值大幅升降的前後,《股票交換管理中心》(SEC),會經常抽查買賣者親戚的名單嗎?” 他回答說:“如果我去仔細想想,我當然是知道的。但是當時我有沒有想到呢?肯定是沒有。我非常不盡責。”其實,他是心存僥倖:“我以為自己不會被逮到。”

而且,當2002年初,政府開始調查他及親友買賣ImClone股票的內情。為了遮掩自己的罪行,瓦克薩又做了許多不法的事來替自己開脫,以至于越陷越深。

于是,他成為華爾街第一個入獄的白領名人。他的好友Martha Stewart也因此案被定罪。

整個2002年的暑期,幾乎成了“欺詐的暑期”。安容和世界通訊案的爆發,使美國整個股市受到嚴重的震撼。因為華爾街肥貓的貪贓枉法,許多投資大眾一生的儲蓄付諸東流。人人都義憤填膺,瓦克薩博士頓成眾矢之的。

●抄捷徑成習慣●

瓦克薩博士從華爾街寵兒到監獄囚犯的故事,不但使人吃驚,也值得借鑑。

像他這樣如此受人尊重的人,究竟是怎樣走到今天這個光景的?

他告訴CBS的記者:“我並沒有事先籌劃,要作姦犯科。我想,我是太自負了,竟然以為自己可以走捷徑,沒有去把細節想清楚,沒有考慮到後果。”似乎,成功、和追求成功的欲望,權力、和權力所帶來的好處,讓他養成了走捷徑的習慣。

“我可以坐在那裡,一邊想自己是世界上最誠實的執行長,一邊又在抄捷徑,同時還在為自己辯解,認為自己是不拘小節。我總以為,自己不必為所做的事負責。”

事實上,瓦克薩博士有一長串“倫理健忘症”的歷史。他經常做一些不負責任的事,或是篡改事實,或作假欺哄。他幾次被學術機構解職。他一位以前的同事描述他:“對瓦克薩博士而言,走捷徑就像是抽鴉片。”

ImClone公司的董事會,雖然對瓦克薩博士的所作所為略有所聞,但由于他在公司的地位,卻不敢正面對抗他,更是助長了他的氣焰。

當他被逮捕,戴上手銬的時候,他終于感到走投無路,看著自己從一個被尊敬的學者,淪落成一個罪犯。尤其慚愧的是,他為了保護自己,居然犧牲了八十歲的老父和不經事的女兒,要他們犯法,替他作偽證。

在他開始服七年牢獄之前,他對記者說:“我非常害怕,也非常難過。但願時光能倒流,使我能夠在2001年底那段時間,做出不同的選擇。”

●不是一念之差●

如果我們仔細地瞧瞧,這些在商場上出現誠信危機的主角們,可以說沒有人是惡棍出身。相反地,甚至好幾個在案發前,多次被《商業周刊》選為模範主管。他們身擔公司大任,受人尊敬;兢兢業業,甚至跟我們升斗小民一樣,常常加班,希望把公司業務做好。

然而同時,他們為了粉飾業績,不惜作偽;又自以為功勞大,總認為公司虧欠自己,應當對自己破格獎賞。

他們違法作弊,都是老早有預謀的嗎?我看未必。那麼,他們的失腳,都是一念之差嗎?我看也未必。他們可能都像瓦克薩博士,不是不曉得誠信的原則,甚至也認為自己是個有操守的執行長或是財務主管,但是為了成功,為了要贏,或是為了眼前的利益,就不惜走捷徑。這樣的行徑,加上自大,往往帶來了始料非及的後果。

●內化的價值習慣●

讓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是否也有這樣走捷徑的傾向呢?我們會不會總是以為自己用心良好,只是因為情形特殊,所以不必按著牌理出牌?

筆者所接觸的某美國名校,因為中國學生申請表多數不實,而檢查特別嚴格。又聽說,因為國內某名校學生特別自私自利,不尊重美國校系及指導教授的權益,不再考慮招收此國內名校學生。這種現象,反映出國內什麼社會現實呢?

無論是在職場、商場、官場、社區,或是在教會,我們許多人往往會為了個人眼前的利益,犧牲了整体長遠的利益,只是我們或許沒有機會掌握大權,製造超級醜聞罷了。

比如,我們會不會為了業績、成效,不惜走後門,送或收紅包?我們會不會因為貪小便宜,而不惜投機取巧、違法犯紀?我們會不會因為“捉住老鼠就是好貓”,就說自己的國情特別,講一套做一套?我們會不會為了個人的政治利益,就分裂民族感情,或是操作玩弄權術?

誠信並不是一種處世的技巧,或是一種追求成功的手段。它不像電源開關一樣,可以隨意開關。它是一種內化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換言之,它是世界觀的產品,是源于對自我的確定,對他人權益的尊重,或對造物主的敬畏。

一個以成功、亮麗的績效數字為唯一目標的人,是無法在節骨眼上忽然有誠信的表現的。瓦克薩博士的失敗,不是因為他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或決定,乃是他長期以個人成敗,以利益為最高準則的必然結果。

●今日企業的需求●

傳統企業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員工嚴格控制。但進入知識社會時代,企業經營需要的是“創新”,必須讓員工自主,給他空間。企業品德就成為一種無法量化的競爭力。

今天,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才,人才會成為企業最大的資產或者負債。因此,人才的品德可能比專業能力更重要,因為人品攸關企業的持久競爭力。

所謂“誠信”到底是什麼呢?它是“品德”的重要部份,代表前後一致,表裡一致的行事原則。因此,它的意義包括:正直,誠實,公平對待勞工、商家,尊重少數(弱勢)族群等。

美國德州儀器前總裁兼執行長佛瑞德.布希,對誠信的定義還包括:“當發生難以預料的事情而無法達成承諾時,必須儘可能通知對方,解釋未能達成的原因,並竭盡所能去減少對方的損失。”(註3)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曾說(註4):“我們的經營理念,一共有十項。首先是‘商業道德’。”他認為:“‘商業道德’代表公司的品格,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也是執行業務時必須遵守的法則。”

對所謂“高度職業道德”是什麼,他表示:“第一,我們說真話。第二,我們不誇張、不作秀。第三,對客戶我們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第四,對同業我們在合法範圍內全力競爭,但絕不惡意中傷,同時我們也尊重同業的智慧財產權。第五,對供應商我們以客觀、清廉、公正的態度進行挑選及合作。如有任何人拿回扣,我們非但開除,而且是要起訴的。在公司內部,我們絕不容許貪污。不容許在公司內有派系或小圈圈產生。也不容許‘公司政治’ (company politics)的形成。 ”

關于用人,他提到:“至于我們用人,首要條件是品格與才能,絕不是關係。在我長期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好的道德等于好的生意’(Good ethics is good business)。”

換句話說,誠信幫助公司樹立一種公正、誠懇、光明的形像,建立了外人對公司的信賴。失去了信賴,也就失去了公司運行的基本支柱。這與數年前,商界普遍認為,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幫股東賺錢,其距離是多麼大呢!當然,一個長期虧損的公司無法存在,但賺錢已不再是唯一的目標。這應當也是華爾街風暴以後,商界共同的体認。

●逆境見真章●

我們的社會崇尚英雄,每個人都想做史瓦辛格,都想“成名立萬”,為眾目所仰。然而,真正的“漢子”,往往在逆境中才得見真章。“誠信”的薰陶,固然可以由適度獎懲制度來鼓勵,更是長期言傳和身教的結果。誠信的品格,首先要具備不畏權勢和逆境的勇氣,和顧全大局的正氣。這種勇氣和正氣的獲得,是無法從自我中心的生活態度中取得的。它往往建立在不執著于個人得失,對人生充滿信心的世界觀上。在人生的坎坷旅程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這一點上,我想,基督徒或許比較能夠了解。並不是我們基督徒比別人堅強,而是因為我們信的是耶穌基督,他教我們去愛,即使受到拒絕也不改變。因此,我們可以像聖經中的詩人一樣說:

耶和華啊,誰能寄居你的帳幕?誰能住在你的聖山?

就是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

他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

他眼中藐視匪類,卻尊重那敬畏耶和華的人。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喫虧也不更改。

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詩篇》15篇)

有些人用基督教的信仰作護身符,點綴心靈的寧靜;有些人用些宗教的行話,製造虔誠的假象。但唯有真正對上帝心存敬畏的人,才能真正的誠信。因為誠信本來是敬畏耶和華的副產品。否則,就如沒有源頭的水,是會枯竭的;又如沒有高闊視野的眼,必會迷茫。

註:

1. 參考Saint and Sinner, Christian Century, 2002年5月22日。

2. "Sam Waksal, I Was Arrogant",60 Minutes, CBS News, 2004年6月27日。本文背景資料多從此處和其它新聞網站收集。

3. 李瑋:《企業新倫理運動,全球開跑!》,《遠見》雜誌第216期,2004年6月。

4. 張忠謀,《遠見人物論壇》演講,2002年1月。

本專欄與《舉目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