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匱乏的生命——探索詩篇第二十三篇的深邃智慧

【作者:周學信越過急澗山嵐 2023.09.24



圖片提供/123RF


■作者為中華福音神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翻譯/余欣穎

人人都熟悉詩篇第二十三篇,這是一段無數信徒和慕道友都同樣珍愛的經文。詩篇在我們的文化也相當普及,華納.薩爾曼(Warner Sallman)所繪製寧靜、百合花白色調的複印版畫《上主是我的牧者》,仍在網路上長銷,並懸掛在基督徒家裡舉目可及之處。詩篇第二十三篇幾乎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追思禮拜,也經常在祈禱會上受到引用,成為禱詞。

詩篇無所不在,滲透至我們的文化,它已經取得了基督徒文化指標圖像的地位。由於人人對詩篇第二十三篇的熟悉,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在對它進行註釋時,以如此看法作為開始:「對這篇詩篇進行註釋,無異於自以為是。」

數世紀來的感傷主義掩蓋了詩篇信息的潛在力道,但詩篇的根源卻回溯至五千年前。魏樂德在這本《豐盛的神:讓生命豐足的8堂課》,技巧嫻熟地以詩篇第二十三篇的永恆智慧,來引導讀者邁向生命的轉化之旅,經歷豐盛、平安、與上帝深深連結的生命。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意指「我是蒙受他人所照顧,我不是獨當一面的」。那也意味著主,上帝,是我的牧者,關切我這個人,因而我的需求將會獲得滿足。魏樂德以鞭辟入裡和滿懷憐憫的方式,開啟我們的心思意念,進入嵌在這受人鍾愛的詩篇裡種種深邃的真知灼見,揭示通往靈性豐足、情感健全之生命的一條義路。

《豐盛的神:讓生命豐足的8堂課》的核心,在於詩篇第二十三篇,魏樂德帶著經驗深厚的學者功力,以及忠心委身的靈性嚮導心腸,技藝精湛地剖析經文,以深刻的意涵闡明詩意的語言。透過他動人的平實寫作,讀者受邀橫渡這篇詩篇的層層景緻,發現隱藏其中的眾多寶藏,以及信靠、引導、滿足的深刻信息。

他藉著間接批判刻意為之的靈修行為,就是那些往往跳過實際的經文而進入詮釋者個人經驗的靈修,而走出普遍流行及為人熟悉的大眾靈修。關於畜牧在操作方面的細節,無論是古老的畜牧還是現代的畜牧,可能對詮釋經文少有助益。對魏樂德而言,經文的力量反而來自猶太教與基督教橫跨數世紀之詮釋的彈性與韌性,在試煉中激發著讀者的信心及信靠,即使是在如實的敵人當中亦然。

此外,魏樂德意識到那反常、曲解「上帝是誰」及「上帝像什麼」所帶來的挑戰。對魏樂德來說,「上帝」的聖經神學,是活出與神親密之生命的基礎。他在第一章以痛苦作為布局,並在第二章以聖經例子來說明上帝的本性和道德屬性。接著,在第三章,他轉而留意人的主題。人的被造,是上帝的創造之工的巔峰。上帝的形像將人分別出來,人受召成為受造秩序的管家。

魏樂德詮釋詩篇第二十三篇所採取的方法,不是只把它侷限在神學範圍。他反倒靈巧地將這篇詩篇永恆的真知灼見,與我們每日的生活關聯起來,提供我們在生命種種的挑戰之中,許多尋求平安及知足的實際應用。他以澄澈與憐恤,表明了即便在生命最死蔭的幽谷,如何與這位大牧者攜手同行。

當讀者行經《豐盛的神:讓生命豐足的8堂課》,他們將會發現自己受邀進入轉化的踐行和屬靈的蛻變。魏樂德鼓勵我們培養靈性的操練,投身在默觀的藝術,揭開詩篇第二十三篇智慧的深度,並將其深邃的真知灼見,融入至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文摘自《豐盛的神》推薦序。


豐盛的神:讓生命豐足的8堂課

作者/魏樂德

翻譯/柯美玲

出版社/校園書房

線上試讀

本專欄與《校園出版社《書饗》校園雜誌》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